张鸿远 [公元1884年-1947年]

  • 张鸿远 (1884--1947),族名张步朝,字飞生,洵阳县大河南张家院人。幼时家境贫寒,父以卖豆芽为生。清朝末年就读于县立高等小学堂,毕业后考入陕西陆军小学堂,后被保送入保定陆军部陆军速成学堂。结业回陕,入陕西陆军任下级军官。1911年10月陕西新军起义后,任营长、南路游击司令等职。作战勇...[详细]

张惠民 [公元1905年-1943年]

  • 张惠民,原名张志润,1905年12月25日出生于陕西省平利县冲河乡张家湾一个破落的封建世家。曾祖父张承燮,做过资政大夫、山东临清知州,“居官三十余载”,喜藏书,著有《孔孟志略》、《儒先述》。祖父张祖阶,做过山西盐运使。父亲张有,清末做过山东盐运使,1931年以前任平利东第二区区长。 张惠民...[详细]

张会元

  • 张会元(?~1960),又名张文华,今佳县金明寺镇秦马村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村里来了一个河南铁匠,将平生武功传予张会元、张联绪等人。1913年春,陕北大旱,百姓求神祈雨,张会元等借机宣扬“金泉大王”灵验,并以神的化身自居,效法陈涉起义,组织神团三百多人。张会元头戴草帽圈,边缘饰红布,...[详细]

张虎森 [公元1907年-1935年]

  • 张虎森(1907~1935) 小名月娃,商洛镇显神庙人,张云山民团第四中队队长。虎森虽身在地方武装任职,但誓不与误国殃民、鱼肉乡里之辈同流合污,约束部队尽量不骚扰百姓。红二十五军长征来商洛,程启文带领一支红军小分队在孙家山组建苏维埃,恰与虎森驻地一岭之隔。在中共商洛工委书记王柏栋-宣传的感召...[详细]

张紞 [明][?-1403年,明初大臣]

  • 张紞(?~1403年),字昭季,明初大臣。富平(今陕西富平县)人。张紞于洪武年间举明经,为东宫侍读,经多次升迁为左通政。洪武十五年(1382)云南平定后,置云南布政司,令张紞任左参政。临行赴滇时,朱元璋赋两首诗赠送他。洪武二十年(1387)春,张紞回京参见皇帝,受到嘉奖,表扬他“治行为天下第一...[详细]

张季鸾 [公元1888年-1941年,中华民国著名报人、政论家]

  • 张季鸾(1888~1941)名炽章,字季鸾;笔名少白、一苇、榆民、一老兵。祖籍陕西榆林(今陕西榆林市榆阳区),生于山东邹平。其父张楚林清光绪三年(18 77)考取进士,光绪二十七年(1901)初病逝济南。母亲带着他和两个妹妹扶柩回籍,困窘异常,几不能举火。延榆绥道道员陈兆璜见其勤奋好学,小小年...[详细]

张俭 [唐][公元591年-650年]

  • 张俭(约591~650年),字师约,唐初将领,京兆新丰(今陕西临潼县)人。其祖父、父亲在隋朝为官,他是唐高祖李渊的从外甥。唐王朝建立,李渊授他右卫侍郎。贞观初,累迁为朔州(治所在今山西右玉县)刺史。 唐初,-厥兵力强盛,不时出兵侵扰边境,颉利可汗动辄向唐边地的守令索要财物,“缘(沿)边诸州,...[详细]

张家旺 [公元1948年-1988年]

  • 张家旺(1948~1988),靖边县东坑乡金鸡沙村人。 1984年冬,中共靖边县委、县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全县荒山荒沙一次承包到户,分户治理。张家旺顶着“吹牛”、“想出头”、“要套弄公款”等冷嘲热讽,将村北10000多亩荒沙承包下来。他对人说:“就是局死骡子挣死马,也不能放了空炮,落人家口唇...[详细]

张驾伍 [公元1911年-196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张驾伍(1911年-1963年)陕西省米脂县姬岔乡圪凹店村人。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四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北葭县第六游击队政治委员,陕西游击纵队经济主任,陕西战斗团营政治教导员,中共陕北省委军事部秘书。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七一八团营政治教导员,中...[详细]

张介臣 [公元1900年-1951年]

  • 张介臣(1900~1951) 名善一,又名介臣,宁陕县城关镇人。生性乐观、豪爽。早年在县立高等小学毕业。当时正值军阀混战。善一报国无门,为糊口计,曾经营杂货铺。因生意萧条而倒闭。后又承包烟酒税务,又因生活开支挥霍,挪用白银200多两,被当局关押,经保释回家住闲。1926年因家事纠纷,加之夫妻...[详细]

张井 [清][?-1835年]

  • 张井(?~1835年),字晴槔,号芥航,陕西肤施(今延安市)人,原籍中部县(今陕西黄陵县)。嘉庆六年(1801)中进士,初授内阁中书,改授知县,调任广东乐会县。嘉庆帝特命改为河南正阳县,加知州衔。后迁为许州、直隶州知州。奉命协助办理黄河-坝合龙工程,署为汝宁知府。道光四年(1824),升为开归...[详细]

张敬群

  • 笔名黥群。陕西乾县人。中共党员。1957年参加工作,历任乾县剧团演员、编剧、副团长,乾县文化馆副馆长,长庆油田秦剧团编剧、副团长,长庆油田党委宣传部干事,长庆文学协会秘书长,《长庆文学》副主编,政工师。中国石油作协理事。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戏曲剧本《女贞子》、《今日刘巧儿》(合作)、...[详细]

张景文 [公元1911年-1935年]

  • 张景文(1911~1935)女。名亦作静雯,曾用名秀云。陕西蓝田人。早年就读于陕西省教会学校、陕西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大革命失败后1928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共党员。“九一八”事变后,领导女师学生走上街头宣传抗日救国,揭露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并烧毁了反动分...[详细]

张金海 [公元1944年-1965年]

  • 张金海(1944~1965),乌镇张新庄村人。出身贫寒。1961年考入乌镇中学,1962年回村参加劳动。1963~1964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五好社员”。1964年12月入伍,在宁夏军区独立师步兵第六团当战士,他认真学习,苦练硬功,1965年2月底,参加连队实弹射击,九发九中,取得连队最好成绩。手...[详细]

张金佩 [明][公元1644年-1年]

  • 张金佩,生卒不详。清初名士,字玉振,今佳芦镇张家庄村人,清顺治年间(1644~1661)选贡。少时多才,父居官德安府,金佩随居,学识精进,诗词古文,落笔千言,时人谓之天才。康熙十九年(1680),学宪叶忠督学陕西,搜罗名士,于葭州得八士,称为“八俊”,金佩居“八俊”之首。二十五年(1686)授陕...[详细]

张季玉 [公元1908年-1987年]

  • 张季玉(1908~1987),男,汉族,出生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自幼在家塾读书,聘有石达开等老先生专为其执教。民国十三年(1924)入宜川第一高级小学读书,毕业后相继完成了初中、高中学业。于二十一年(1932)考入北京朝阳大学法科经济系读书,二十六年(1937)毕业。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因在...[详细]

张巨恩 [公元1909年-1981年]

  • 张巨恩(1909~1981),艺名格挣,康家港乡张家山村人。自幼双目失明,随坑镇三牛沟老先生学说书,20多岁出师,他胸藏近百本古书,说唱时抑扬顿挫,能变转男女音,更兼三弦弹奏精妙,常常博得听众喝彩。县内同行公认为巨恩书艺超群。 1981年春,在螅镇乡牛草圐圙村给群众说唱《红色饲养员》,表演...[详细]

张聚魁

  • 张聚魁 竹林关张家塬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丁酉拔贡,民国时历任商县高等小学校长、商县中学校长、河南鄢陵县县长。由于他清廉寡欲,广求民瘼,而获清声。张家塬故里犹有其在河南任职时之救灾功德碑,云“吾乡饥民不致散四方填沟壑者,先生之功也”。后回陕任商县县志馆馆长,纂修《续修商县志稿》。...[详细]

张俊德 [公元1923年-1977年]

  • 张俊德(1923~1977)又名克明。陕西户县人。1944年初中毕业在家乡户县终南小学任教,开始研制月地运行仪(又名三球仪)。由于天文学、机械制造学方面的知识缺乏和器材条件困难,曾几次-停止试验,但都没有动摇他的决心。经过五六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1951年获得成功,受到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教育...[详细]

张俊迹 [明][公元1608年-?]

  • 张俊迹(1608—?) 石泉县人。明末庠生。当时天下大乱,他避居到山里读书,清初,同石泉县令涂之尧结为文字之交,常常作诗互相唱和。康熙十三年(1674),应石泉县知县潘瑞奇之聘《石泉县志》。他主编的县志,木刻印刷,传入后世。志文记事粗略。他还著有诗文,取名为《悲愤集》,没有刻版印刷。同年(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