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青(1908~1977),又名保熙,排行为二,中等身材,微胖。商南县城内东街人。民 国二十一年(1932)由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建国前曾任小学教员、小学校长、中学教员、保合乡(今张家岗乡)乡长、赵川仓库管理员等职。民国三十六年(1947)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曾与中共商南县委书记董巩多次...[详细]
袁鸿化(1910~1943)化名袁少平。祖籍山东曹州(今山东曹县),生于陕西高陵。1924年考入三原县立中学,与同窗好友张策、王炳南、李裕雪等阅读革命书刊,参加国耻纪念活动,并加入了渭北青年社、学生自治会。1926年冬中学毕业在高陵从事农-动,经常到农村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详细]
袁克勤(1914~1970)陕西长安袁旗寨村(今属西安市雁塔区)人。幼读私塾,17岁入西安正俗社学戏,因目疾改入业余木偶戏班鸿禧社。时人称其师兄弟为“八个娃”,闻名长安、蓝田、临潼等地。1942年组建木偶戏班乐育社,任领班,并担任主要配唱。工须生,以字正腔圆、慷慨激昂的特点在关中数十家木偶戏班中...[详细]
袁胜录(1916~1986) 石泉县人,原名袁辅兴,人称“腊娃子”。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安康县政协委员。民国十九年(1930),袁胜录拜师吴玉燕,在杨安荣戏班学艺。二十九年(1940),随安泰戏班在川北、陕南登台演出。次年,在罗正洪戏班当领班。三十三年(1944),返回石泉在抗建剧团(业...[详细]
原树贤(1911~1955)字德斋。陕西蒲城人。1927年秋在白水读完高小,考入西安成德中学。时值冯玉祥部在陕西“清党”-,成德中学的革命教师被辞退,并改校名为西安中山中学。同年冬原因参加市 组织的“非基”运动,被反动当局拘押,后经保释出狱,但学校人员已经四散,学生自治会也被明令取消了。这段经历...[详细]
原斯健(1892~1908)字象乾,陕西蒲城人。15岁在县高等小学堂读书时加入中国同盟会,常联络同志,到县城街头和乡村集市演讲,谈到列强侵凌、国势危机时,慷慨激昂,声泪俱下。因此受到知县李体仁、劣绅原烈等的仇视。 清光绪三十四年九月二十二日(1908年10月16日),李体仁等率衙役及当地痞...[详细]
圆照(生卒年不详),俗姓张,今陕西蓝田县人。年10岁,笃志入西明寺,从景云律师学习律典,对《维摩》、《法华》、《因明》、《唯识》、《涅桀》、《中观》、《华严》等经很有造诣。开元年间参与译经,大历十三年,诏命两街临坛十四大德在安国寺论定新上疏,圆照参与序奏,笔受正字。著有《大唐安国寺利涉法师传》1...[详细]
袁仲溪(1894~1965) 字祖廉,笔名东方散人。祖籍湖北麻城,清光绪间迁紫阳洄水湾定居。其父以经商、教书为业。袁仲溪于民国五年(1916)入陕西省政法学校,毕业后赴日本东京民治大学法律系留学,十二年(1923)回国。十三年(1924),经学友李罗九推荐,被聘为岚 皋中学校长;次年返家乡学医并...[详细]
袁宗第(?—1664) 明末清初人。李自成部将。任大顺军右营制将军,封“绵侯”。崇祯十六年(1643年)郏县之战后,李自成同刘宗敏等统率义军主力,由洛阳西攻潼关,然后向西安挺进;同时派袁宗第、白鸣鹤、刘体纯、蓝应诚带领右营数万兵马作为偏师,从河南邓县地区出发,取道陕西商洛地区,同主力会师西安。 ...[详细]
岳劼恒(1902~1961)又名陋吾、鲁吾。陕西长安庙张村(今属西安市未央区)人。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同年赴法国留学,入巴黎大学,毕业后又在母校工作四年,获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还在法国《物理学报》《物理化学学报》上发表了《酒石酸几种复盐的实验研究及其在物理化学上的应用》等论文十多篇,对...[详细]
岳维峻(1883~1932)名维峻,号西峰。陕西蒲城人。16岁时补武学生员。年事稍长追随井勿幕、胡景翼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同盟会,在渭北一带联络革命志士。1911年辛亥革命光复西安后,岳率众在蒲城起义响应,后又随井勿幕宣抚渭北,转战山西运城。1914年,随胡景翼入陈树藩所部第四混成旅军官教导营,结...[详细]
岳震川(生卒年不详),字中干,号一山,陕西洋县人。生性酷爱读书,肄业于关中书院,与洋县王檀魁、勉县严景云同称“汉南三杰”。乾隆五十七年(1792)中举人,嘉庆六年(1801)大挑授知县,随即中进士。授内阁中书,担任顺天乡试对读官。为赡养父母辞官回乡。他回到陕西,先后在关中、汉南、关南三书院掌...[详细]
余国才,生于清雍正三年(1725),原籍湖能黄岗,乾隆年间迁孝义厅营盘保红庙河,以农为生,勤俭起家。嘉庆十一年(1806),因病去世,终年81岁。 国才为人忠厚、善良。嘉庆初年,白莲教进驻孝义厅,百姓因不明-,隐避于红庙山寨,饥病交迫。国才除供给饭食之外,又请医诊病,花费粮钱无数,概不吝惜。...[详细]
于鹤九 (1884~1920),字鸣皋,善花村人,后居方里镇。辛亥革命前夕,他与于右任、井勿幕等革命党人开展陕西工作,曾任靖国军总司令部参议、第三路参谋,主办靖国军《战事日刊》。1919年为故乡教育奔走,设立师范传习所,慷慨捐银500两创立方里模范高小。主持召开全县小 合运动会,并引进《国文》等...[详细]
成都军区原顾问。 余洪远同志是陕西省西乡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红军宣传员,中共巴州县委书记、川陕省委组织部长,省政府保卫局局长、副主席,金川省委军事部长,甘肃临时政府财粮部长,参加了创立、巩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详细]
喻嘉猷(1860~1919) 字勋臣,回族,安康县人,优贡生。曾任甘肃徽县知县。勤政爱民,深得百姓爱戴,离任之日百姓依依送别,献万民伞和德政锦旗。1919年3月,安康管带邱富平0回民商号兴隆顺(米姓)和锁万喜等家财物,喻嘉猷和回族退职武官马金元不畏-,挺身而出,径去邱富平住所(西大街关帝庙...[详细]
鱼俱罗,冯翊下邽(今陕西渭南市)人。身高八尺,臂力过人,声大如雷,百步之外都能听到他的声音。及成年,为亲卫,累迁大都督,从晋王杨广平陈,拜开府。开皇十年(590),江南吴郡(今苏州)人沈玄忄会、高智慧叛乱反隋,杨素领兵讨伐时,令鱼俱罗同行。鱼俱罗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升上开府,封高唐县公,出任叠...[详细]
虞庆则(?~598年),京兆栎阳(治今陕西临潼)人。本姓鱼,先辈仕赫连氏时,迁家于灵武(今宁夏陶乐)。世代为北边豪杰。父虞祥,北周时为灵武太守。虞庆则自幼性格雄毅、洒脱。身长八尺,胆略过人,长于骑射。常身披重甲,左右开弓驰射,而且能讲一口流利的鲜卑语,州郡豪侠都对他十分敬畏。早年只知打猎,后折节...[详细]
宇文贵(?~567年),字永贵,鲜卑族。北周朝大臣。其祖籍在昌黎大棘(即今辽宁义县境),后迁居夏州(今陕西横山县西)。他在少年时代拜师读经史,后来有志于建功立业,便弃文习武。北魏孝明帝正光末年,北方六镇的军民不堪忍受镇将的剥削,终于爆发了大起义,长城内外的六镇地区迅速为起义军所控制。当沃野镇的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