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拯陆(1936~1958)杨虎城、谢葆真之女。陕西蒲城人。从小跟随外婆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1949年5月西安解放,在西安女子中学上学,不久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担任青年团西安女子中学支部书记、总支部书记。1953年,考入西北大学地质系石油地质专修科。上大学期间,担任校团委委员,不满1...[详细]
杨正喜(1910—1995),定边县樊学乡赵塔坬村人,出生在贫苦农家,两岁丧父,小时其母带他乞讨为生,13岁开始给人家拉长工,定边解放前夕参加革命工作,由乡主席逐级升任至省级领导干部。 1935年10月报名参军,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7月至1940年12月先后担任中共定边...[详细]
杨芝林 (1879~1961)字秀山,府谷狮子城人。出身耕读世家。其弟兄三人(长兄荫林、次兄蔚林),均为晚清秀才,先生列于最后一科的“案首”中。 民初以后,先生变卖贾家湾水浇地五垧,携资赴京,自学于北京图书馆。时与侄婿孙如金研讨自然科学,并结识绥远清水河人李士林(后赴法国留学),成为研讨科学...[详细]
杨钟(1918~1940),原名行庚,笔名巨锋,出生于平利县三坪乡一个农民家庭。民国15年(1926)镇嵩军刘镇华部进入平利县城,“沿门扫射”,“血肉横飞”。其父杨常青身负重伤谢世。杨钟幼时随祖父(塾师)读私塾。民国21年(1932)在县城亲戚于南山的资助下考入平利第一高等小学(今城小前身)。...[详细]
杨仲武(生卒年不详),字德威。金朝将领,保安(故治在今陕西志丹县)人。父杨遇,曾任北宋宥州(故治在今陕西靖边县东)团练使。仲武在北宋末年投效于延绥经略使王庶部下,充先锋。南宋高宗建炎三午,即金天会七年(1129),他与鄜延路兵马都监郑建充同降于金,被任用为环庆路兵马都监,屯安塞堡(在今甘肃环县东...[详细]
杨重远(1894~1933)原名杨敬熙,号弘毅。陕西绥德人。三岁丧母,八九岁时在本村私塾断断续续念过两季冬学,后发愤自学,练就一笔好字。13岁丧父,-外出打短工、扛长工、当店员,苦度生活多年。1925年在绥德县城一家商号当店员时,参加了共青团陕北特别支部所创办的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附设平民夜校学...[详细]
岐阳庄淑公主(799-837年),唐宪宗李纯第六女。母懿安皇后郭氏,同母兄唐穆宗。初封岐阳公主,元和八年下嫁杜悰。公主最见宠遇,隆贵显荣,莫与为比。开成二年十一月薨,享年三十九岁,追封晋国公主,谥曰庄淑。 元和八年(813)及笄,封岐阳公主,宪宗命李吉甫在世族中选驸马,唯杜佑之孙杜悰愿尚主。...[详细]
杨子和 (1900-1971),原名杨清雅,润镇乡王家沟村人。1939年迁居大店乡马家坡。195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创建马家坡农业互助组,同年创建红星初级农业合作社。历任互助组长、社主任、大队长、党支部书记。积极组织科学种田、植树造林,实现了村“前山米粮山,后山花果山,”粮食连年...[详细]
杨子廉(1888~1968)原名杨直。陕西澄城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入本镇私塾读书,成绩优异,人称“秀才坯子”。光绪三十年(1904)考取秀才,次年考入陕西高等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因经济拮据回家,在本县袁家河小学教书,结交当地拳术家、刀客多人,并创办天足会。宣统元年(1909)...[详细]
杨宗气,字钟山,明代县属清平堡延安卫人。 明嘉靖十九年(1540)考取举人,二十二年(1543)中进士,以优异的文学书法授翰林院庶吉士。他人馆学习成绩优良,后改给事中,抄发章疏,稽察违误,修辞丰彩俊厉,知识渊博,有很多新见解。 明世宗时,宗气争论大礼,受到当堂杖责,贬官戍边。 后来,...[详细]
严汉卿(1897~1929),平利县狮坪乡黄石村人。先后在平利县高等小学堂、兴安职中、省法政学校读书,在西安和广大师生一起参加了驱逐军阀刘镇华的斗争。民国13年(1924)考入北京法政大学读书,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于反对段琪瑞政府的-罪行的活动。民国15年(1926)冬,中共北方区委派...[详细]
严克伦(1918—1988),原名丕作,字乐亭,本县监军镇封侯村人。1932年在西安师范上学时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7、8月间,与共产党员张起、王伯栋(在国民党驻永寿部队中任排长),秘密开展游击活动,因在驻军中搞5支步枪一事,被国民党察觉,进行查究。王伯栋-离开永寿,张起...[详细]
严敏(1904—1989) 山西省洪洞县南王乡人。民国26年(1937)3月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在山西省洪洞县牺盟分会、洪洞县-、中共太岳区委工作队工作。 民国36年(1947),严敏随西北民主联军三十八军十七师从山西进入商洛,后任中共商洛地委第三工作队队长。1949年5月洛...[详细]
颜杲卿(692~756年),字昕。中唐地方郡守、爱国英烈。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在常山一带组织反击叛军,牵制了安禄山的西进。因兵力单薄,城破被俘,英勇不屈,壮烈牺牲,表现了爱国志士的英雄气概。 颜杲卿是唐初史学家颜师古的从曾孙,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堂兄。初以其世代官荫入...[详细]
燕荣(?~603年),字贵公,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其父燕偘,为北周大将军。燕荣自幼性情刚烈严酷,相貌凶猛,且有一身好武艺,人们见他都非常害怕。北周时燕荣曾做过内侍上士。跟随过周武帝讨齐,并因功授为开府仪同三司,封高邑县公。 杨坚称帝,燕荣进位为大将军,改封落丛郡公,拜晋州(今山西临汾市...[详细]
严善思(644~728年),本名撰,字善思,以字行。同州朝邑(今陕西大荔县)人。其父严延通晓儒术,善识图谶。善思继承家学,尤善天文、历数及卜相之术。青年时即以博学出名,为宰相褚遂良和上官仪所赏识。 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善思应销声幽薮科登第,除襄阳尉。后因母亲去世,离任服丧。此后又隐居十...[详细]
严挺之(673~742年),唐玄宗朝大臣,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少年好学,举进士。中宗神龙元年(705)又制举擢第,授义兴县(今江苏宜兴县)尉。该县属常州(今江苏常州市),州刺史姚崇很赏识挺之的才干。景云元年(710),姚崇升任中书令,当了宰相,便举荐挺之入朝任右拾遗。 睿宗皇帝喜好音...[详细]
阎志道(1905~1936),罗子山乡上西渠村人。民国十四年(1925)夏毕业于宜川县第二高级小学(原狼神山高小),是年秋,考入省立延安四中学习。阎志道在四中上学期间,阅读了《新青年》、《向导》、《国家与革命》、《马克思主义浅说》、《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主动参加政治斗争,自觉走上革命道路。是...[详细]
阎忠(1905~1933),乳名河明子,安河乡阎家圪村人。8岁帮家里放牛,拾柴,稍大,能干各种农活。一家人终年拼命劳动,但因地主的剥削、官府的苛捐,生活依然贫苦不堪。民国十二年(1923),黑宪章在后土山修筑寨子,驻扎宜川县五区民团,阎忠瞒着父母当了五区团丁。他酷爱0,勤学苦练,练就一手好枪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