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贤(?~1936) 化名杨江,陕西蓝田县小寨乡岱峪口人。原在杨虎城部宪兵营当兵。1932年经中共西北特支部书记谢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4月受中共陕西省委派遣,同沈敏、柯瑜华一起到安康东沟口发动何振亚部队起义。成立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沈敏任军委主席,杨文贤仨组织科长。 193...[详细]
杨武通(生卒年不详),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武通性情刚烈,善长驰射,是隋朝初年的名将之一。他曾多次以行军总管衔领兵讨伐西南少数民族,每次都荣立战功。被加封为白水郡公,拜左武卫大将军。 开皇初,党项羌屡次在边境袭扰,朝廷因杨武通历来有戍边威名,任命他为岷(今甘肃岷县)兰(甘肃兰州市)二州总...[详细]
杨显 (1900~1975),字耀亭,夕阳村人。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将军衔。曾任蒋介石侍卫官,国民党陕西省保安司令部第一团上校团长,国民党军二十七师师长,后调入甘肃任第九十一军副军长。1947年9月,当选“国大”代表,出席在南京召开的“国大会议”。1948年任国民党陕西保安司令,陕西省政府代主席...[详细]
杨向荣(1895—1951),字向之,号智全,乳名保儿,黄陵县太贤乡北村人。小时家贫,仅读书数年即缀学务农。1911年在北村加入红帮,1918年投靠军阀榆林镇守使署井岳秀,并任蒙边剿敌总指挥。1922年经冯玉祥介绍加入基督教。杨向荣死心踏地为军阀卖命,1922年至1936年间在陕北佳县、神木、府...[详细]
杨晓初(1894~1977)原名东升,字振铎。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人。1918年秋考入北京大学。在五四反帝-中,积极参加反对北京政府-行径的斗争。1921年至1922年,同陕籍进步青年李子洲、刘天章、杨钟健等创办了以反对封建军阀、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为宗旨的《共进》半月刊及共进社。 192...[详细]
杨雄(531~611年),初名惠,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杨坚族子。父杨绍,北周时曾任八州刺史,封傥城县公,被赐姓叱吕引氏(一作叱利氏)。周武帝见杨雄很有气度,任他为太子司旅下大夫。平卫王直叛乱有功,进位上仪同,封武阳县公,迁右司卫上大夫。大象年间,进爵邗国公。杨坚任丞相,杨雄因密告雍州(今山...[详细]
杨叙五(?~1949) 本名大伦,字叙五,本县江口街人。民国初年毕业于陕西省立第一中学,擅长书画、作对联,才学超人。其书法刚劲有力,绘画栩栩如生。因兵荒马乱,隐居山村。从事教育,兼以务农,不入政界。1925年杨叙五担任江口小学校长,时有国民党部队占据学校,无法上课,他设法借用彭氏宗祠为临时校...[详细]
杨延玉(?—986年),北宋抗辽名将。杨业之子。 雍熙三年(986)正月,随乃父征战,与部将王贵等于陈家谷口一战殉国。兄弟七人,延朗为崇仪副使、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环、延贵、延彬并为殿直(官名)。 ...[详细]
杨 业 约生活于清乾隆年间,字宋勋,府谷县城人。少时聪颖过人,外传6岁时就过目成诵,乡人以神童誉之。后悉心勤学,为文精湛,被同榜称为“杨无敌”。18岁中进士,出任山东泰安府东阿知县。东阿为9省通衢,差务络绎。杨业精心办理,无一贻误。乾隆二十二年(1757),山东出现罕见的特大洪水灾害,依山湖、南...[详细]
杨异(约528~590年),字文殊。弘农华阴(治今陕西华阴市)人。祖父杨钧,魏时-。父杨俭,任过侍中。杨异相貌俊美,天资聪颖,胸有-。9岁丧父,他闭门不出,发奋苦读,涉猎群籍,博采众长。周闵帝闻知,让他做了宁都(治今陕西紫阳县安家河)太守。在任甚有能名。不久受爵昌乐县子,后因立军功升为侯爵。 ...[详细]
杨逸(499~530年),字遵道,北魏末年地方官吏。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杨津之子。其家族是北魏拓跋氏皇室的外戚,世代为贵族大地主。他初以门荫入仕,任员外散骑侍郎,赐爵华阴男。 武泰元年(528)二月,孝明帝元诩卒,长乐王元子攸与尔朱荣暗中勾结争夺皇位。当元子攸乘黑夜北渡黄河在河阳(黄...[详细]
杨宜翰(1898~1940)字卫民。陕西临潼人。幼读私塾五年,因家乡栎阳镇西北徐杨村一带遭大旱而辍学。1919年,横行乡里的县府差官王玉田将其胞兄杀害,遂投奔国民军第二军,刻苦习武,练得一手好枪法,很快升为排、连、营长。期间,他接触了许多共产党人,对共产党领导穷苦人闹革命的主张深为敬佩。192...[详细]
杨荫民(1902~1979) 西固村杨场人。民国十二年(1923),在山西省夏县平民中学肄业,次年回县任支肥小学教员。民国十四年(1925),投笔从戎,参加旧民主主义革命,先后在曹世英、高峻、杨虎城等部任文书、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等职,转战南北。民国二十六年(1937),他带领所部开往抗...[详细]
杨源(1919~1983),山西沁县人。1938年4月,参加八路军,同日本侵略军作战时,负伤回家。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4纵12旅,先后任排长、副连长,随军南下,创建陕南革命根据地。1948年白河县第一次解放,他任中共白河县第二区区委书记。1949年5月...[详细]
杨育才,1926年生,陕西勉县人。1949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作战机智勇敢,被誉为“大力士”、“飞毛腿”和“小诸葛”。1953年7月,金城战役时任侦察排副排长,奉命率小分队执行“虎口拔牙”―――突袭敌军精锐部队首都师第...[详细]
杨约(生卒年不详),字惠伯。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炀帝时大臣,杨素异母弟。童年时曾因爬树玩耍,不慎坠地受伤。成年后入宫做了太监。他性情沉静,好学强记,但为人狡诈。杨素对他倍加亲善。每有所为,总先同杨约相商。北周末年,杨素立下战功,杨约也蒙受恩惠,赐爵安成县公。隋文帝杨坚改朝后,杨约被封为邵...[详细]
杨玉亭(1903~1966)原名汉章。陕西富平人。六岁起帮家里放牧、拾柴,1914年起读私塾五年,后辍学到三原一家商号当学徒。1930年,杨目睹大灾之后中共组织发动群众斗富豪、分钱粮,思想触动很大。第二年,毅然参加了中共三原武字区委组建的赤卫队。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渭北游击队总指挥...[详细]
杨玉伟(1901~1935) 又名杨二高,甘泉县石门乡柏叶沟村人(原安塞县楼坪川柏叶沟村)。早年因家庭贫困,单身外出谋生,四处漂流。后在内蒙古结拜了一个有枪有势的“盟兄”。同时靠自学认了不少字,并学会骑马射击。有一天,他骗“盟兄”下河洗澡,趁机拿跑“盟兄”的枪和子弹,辗转潜回柏叶沟,把枪埋藏起来...[详细]
杨增其(1941~1969) 甘泉县下寺湾人。1954年至1959年在本村上学,1963年加入共青团,曾担任大队民兵排长。1969年3月23日晨,本村几个小学生相伴着去上学,途经洛河桥时,一个9岁的男孩不慎掉入河里。正在担粪的杨增其路过发现,不顾河水寒冷刺骨,.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抢救。当他抱着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