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钦,字克敬,明代县属榆林卫人。 谢钦聪颖好学。童年时风韵倜傥,才思机敏。二十来岁读性理诸书,注重领会精神,精思积累,以理学家的“主静”来进行道德修养。督学杨一清见他而感到奇异,对他说:“你才智出众,胸怀开朗,几乎和名流差不多啊”!不久,上级授予他与弟谢镇同获儒士顶冠。受冠时,他们行古礼三叩...[详细]
谢树英(1900~1988) 号济生,安康县流水店人。其父谢恩绶,是清末地方名士,见国力日衰,督子女力研科学、发展实业,谋求救国之道。谢树英秉承父教,早年就读于北兆一中,在高等法文专修馆毕业,是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学生。1920年11月,由华法教育会派赴法国勤工俭学。在赴法船上结识周恩来,对周...[详细]
谢苏(1916—1981) 曾用名燕翼,洛南县尖角乡马鞍桥村人。 谢苏出身富裕家庭。民国20年(1931)在洛南中学上学。民国23年(1934)考入西安高级中学,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5年(1936)“双十二”事变后,受西安市联合会派遣,同洛南在西安上学的白映辉、陈登榜、李宗白等回洛宣传...[详细]
谢孝廉(1908~1939) 茶房谢家塬人,毕业于龙驹寨高等小学,教书两载,民国二十七年(1938)跻身军界。初在地方武装彭双治部下任分队长,后为商棣联常备队长,有枪200多支,控制棣花、茶房、商镇一带,集军、政、财、文实权于一身。部属雷振杰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归来,任中共商洛工委武装委员...[详细]
谢有德(1907~1949),今靖边县畔沟乡祁家园子村人。少年时读书5年,品学兼优。民国十五年(1926),谢有德到国民军石谦旅当兵。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陆军新编十一旅、驻榆国民革命军八十六师教导团等处从事党的 工作。三十四年(1945)十月,谢有德与十一旅地下党员牛化东等策动十一旅一团官...[详细]
谢玉珩(1781~1854) 字宝书,号鹤龄,安康流水店陈家坝人。幼聪慧,五、六岁嗜学如成人,从兄学经书,后与张补山共师乡贤董朴园。董谓张博而才,谢拘而谨。学有所成,嘉庆十八年(1813)拔贡,二十一年中举,二十五年以进士分发四川,历署新宁、德阳、昭化、绵竹、达县知事。将赴蜀时,其父告诫:“...[详细]
谢远贵(1941~1970.4.10) 涧池镇西坝村人。 在“文革”期间,曾任涧池地区造反组织的“兵团司令”,多次持枪指挥和参加武斗,先后指使暴徒杀害无辜农民8人,致残1人。1968年5月23日,他伙同凶手闵启贵、邝国祥、韩永华、许世奎、黄孝友、汪忠弟等6人将双溪公社两河大队正在地里锄草的社...[详细]
谢裕楷(1844~1898) 字端甫,安康县人,住流水店,光绪元年(1875)举孝廉方正,光绪九年(1883)中进士,授顺天府固安知县。时永定河泛溢成灾,负责赈济,拯救灾民。为防水患,又指挥植柳万株护堤。再次大水,河堤无恙。他为政弘扬文化,修葺书院,亲督生员课读,治下学风大盛,社会风气好转,...[详细]
谢镇,字克靖,明代邑属榆林卫人。 谢镇擅长吟诗作赋,并精通章法草书,听从他讲学的人很多。后来,他的学生和同乡深切盼望他再奔前程,合伙出钱帮助他,按照惯例进入太学。这时,明武宗宦官、司礼监刘瑾专权,批阅章奏,感情用事,他未被录取。告辞回乡,静养到老去世。读书人对他的遭遇感到不平。 他的著作...[详细]
谢葆真(1913~1947)女。原名龙宫,葆真亦作宝珍。杨虎城将军的夫人。陕西咸宁东耳窝坊(今属西安市碑林区)人。1923年秋入西安女子模范小学上学,后因家贫辍学。1927年2月,西安妇女协进会推荐谢参加中山学院妇女运动班学习。不久,冯玉祥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在西安招收女兵,谢报名参军,...[详细]
谢子长(1897~1935) 名德元,字子长,号浩如,化名秋阳,今子长县李家岔乡枣树坪人,为陕甘、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26、27军创始人之一。早年在西安陕西省立一中、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读书。民国11年(1922)秋,入太原学兵团学习军事。民国13年(1924)回安定县办民团,任...[详细]
邢景周 (?~1862),字楷夫,平利县城人。咸丰六年(1856)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请假归籍,值湖北农民起义军入境,邢称“楚匪作乱,窜扰邑东”,即倡募团勇防御,赏加赞善衔。后请终养家居,复奉旨“帮办本地团练”。同治元年(1862)七月,四川农民起义军抵平,劫富惩官,不扰贫民,被邢诬为“川匪...[详细]
栾醒民(1908~1965) 又名迎春,本县马蹄沟镇栾家渠村人。1930年绥德师范毕业后考入北平大学农学院就读,1932年肄业回乡。1934年开始执教,1940年调绥德师范,先后任教员、主任、副校长、校长和中共党总支书记等职。醒民潜心教育,专心致志,注重实绩,不求虚荣,使绥德师范风纪大整,为...[详细]
邢廷荚(1871~1901)字瑞生。陕西礼泉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乡试中举。后受业于味经书院刘古愚门下继续深造,与高又尼、张鹏一、王璜吉、曹骥观结成骊珠文社,精习-。二十一年(1895)刘古愚在味经书院特设时务斋,集书院有志于时务的学生40余名,邢名列其中,专门研究国内外大事和西方国家富...[详细]
辛兰亭(1912~1965)曾用名辛金满。陕西清涧人。1932年参加赤卫队,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延川县革命委员会土地部部长、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土地部部长。经常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建立农会,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1938年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科长,1940年担任延川县县长。在县长任...[详细]
辛替否,字协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景龙年间(708~710年)任右拾遗。当时中宗溺爱子女,允许公主府中设官。尤其安乐公主的府第特别豪华,滥设官属,又以卖官聚财。其丈夫武崇训死后,她又废弃原府,另建新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中宗又大肆修造佛寺,耗费国家钱财,致使国力衰竭,百姓苦不堪言。 ...[详细]
熊伯韫(1881~1919) 字萃亭,派名道俊,化鲤墟田坝老屋场人,兴安中学毕业后,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同厅城北街人马绪洛,考取陕西省陆军学校。清宣统二年(1910),陕西同盟会领导人井勿幕由日本回陕西,宣传辛亥革命,熊伯韫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是年七月初九,熊伯韫与井勿幕,钱定三(...[详细]
熊文涛(1891~1952)原名受书,字文涛,曾用名潜夫。清光绪十七年(1891)出生于谢何乡孟家河村一农民家庭。熊文涛自幼刻苦好学。民国4年(1915)毕业于陕西法政专门学校。民国5~9年(1916~1920),曾与同学李觐侯等人在汉中创办书店,传播新文化,并在西安等地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民国1...[详细]
席石生(1896~1950)又名席玉璋,字石生,亦作实生,笔名老石。陕西高陵人。1913年继父筹措300两银子让其自费到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留学。后因家庭经济困难,曾一度回国在青岛市政府当秘书,还回陕参加过陕西靖国军的反段(祺瑞)倒陈(树藩)活动。1920年席曾撰写过宣传、介绍并热情歌颂马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