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安(1883.3.11~1948.7.15),字钦斋,文辉祥长子。民国元年(1911)由陕西省高级 学校安全科毕业。曾任商县 局总办。是年又任商南第一届议会议员,陕西省议会议员,民国六年(1917)任商南县高等小学校长,民国八年(1919),《商南县志》重修,文思安任校正。民国二十四年(19...[详细]
文养浩 (1539~1614),字充宇,号吾亭,又字希孟,明耀州人。隆庆四年(1570)举人。初授文水县令,适逢清查田赋,养浩雷厉风行,秉公办事。释放在押无辜髀众,宽减田赋征收,召回逃亡百姓。有一为富不仁者,欺压良善,前任县令不敢过问,养浩按律判罪,发配充军,民得安乐。以政绩卓异,加大同府同知薪...[详细]
温予巽(1783~?)字东川。陕西汉阴人。清道光年间进士,官至布政使,代理陕甘总督。 温自幼随父在祖父温颖任知县的山东德平(今分属山东德州市和平原、乐陵县)居住。祖父押饷进京途中被劫,缉盗未果遂为挂吏。不久其父病逝,葬后贫困潦倒。为了生活,温开馆讲学,供养0。因收入微薄,仍难以糊口,但他心存...[详细]
温治恭(1910~1935),又名荣旺,化名王进修,温家川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1933年4月回乡参加临时特务队,参予杨家沟等处打土豪斗争。神府红军游击队第三支队成立后,任一中队队长。后任红三团连长、团长等职。 温治恭有胆有识,是神府红军中一员骁将。...[详细]
文子仪(?~1936) 本名德元,六道河人,未曾入学读书,以农务、割漆和背脚(尺力运输)为生。食量特大,酒量尤甚,人称“文八壶”。六道河毗连八道河,境内大山耸峙,峡谷幽深,森林密布,路径曲折,历来为大小股土匪出没之地。一次,王三春部在六道河劫掠,文子仪独身杀死匪徒2人,遂以勇猛而闻名。当时,不...[详细]
吴珏瑾,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内地女演员。 主要作品有《大秦腔》饰:雨枝,《五爱街》饰:田甜,《兵家孙膑》饰:圆圆,《西安大追捕》饰:廖韦丽;《老三届》饰:胖嫂《亲情别恋》饰:夏天。...[详细]
吴炳幼年聪明好学,素有大志,清雍正七年(1729)中举人。乾隆二年(1737)中进士。其祖父吴启晋传中云:“以孙炳贵,赠文林郎”。乾隆十三年(1748)冬至乾隆十八年(1753)任陕西宜川知县。后调任陕西长安知县。陕西葭州知州。因为官正直,被人诬陷降级,平反后以知州御补陕西咸阳知县。先后任陕西邠...[详细]
吴碧云(1901~1966)女。陕西澄城人。幼入私塾、国民小学读书,后考入西安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在女师上学期间,受进步教师的影响,经常阅读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等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书刊。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运动,她组织女师同学上街-,张贴反对帝国主义的标语。1921年,吴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详细]
武超(1920~1951),别名啸虹,化名陈震,平利县城人,从小读书,毕业于安康中学。民国28年(1939)在战干团第四期青干班受训,回县后任战干团平利通讯联络站站长。对雇工极其苛刻,任意打骂,并打断女佣人邱氏的手臂。任书院巷小学校长时,残酷体罚学生,贫苦农民谢老八的大女儿被他一脚踢中丧命。民国...[详细]
吴承鼎(1915~1967),商南县试马镇红庙村人,民国二十五年(1936)毕业于商南县南街小学,随即任红庙短期小学教师。自此,开始了他终生从事的教育生涯。民国三十年(1941)在郭家垭初小任教时,加入国民党。民国三十七年(1948)8月20日在国民党商南县政府召开的“戡乱救国”大会上,吴承鼎登...[详细]
吴成美(1888—1947) 洛南县高耀乡会仙台村人。 吴成美出身于农民家庭,青年时曾当过兵,后又办起私学。 民国23年(1934)12月下旬,红二十五军长征入陕来到会仙台村。47岁的吴成美看到红军是解救穷人的队伍,便主动让妻子为红军烧水做饭,并把自己的学生张忠福、吴开银送去当了红军。民...[详细]
吴成周(1920~1949),陕西米脂县人,逃荒至山西静乐落户,在苦难中渡过童年。1940年7月参加革命,在晋冀鲁野战军第4纵队12旅34团当兵。民国36年(1947)7月,随军强渡黄河,进击豫西,转战陕南。民国37 (1948)2月,任陕南军区组建的郧白独立团2营6连连长,相继参加旬白战役、襄...[详细]
吴纯仁 副大军区职离休干部、原福州军区副司令员。 吴纯仁是陕西韩城人,1936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文书、文化教员、连政治指导员、干事、营政治教导员、营长、团司令部副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反“扫荡”、反蚕食、反-斗争以及广阳、苏北、皖北、淮北、...[详细]
乌大经(?~1804年),陕西长安(今西安市)人。由武进士授三等侍卫,后出任山东德州营参将。乾隆三十九年(1774),有山东王伦等人聚众反清,起义队伍攻城破寨。清朝派兵镇压,大经奉命守卫临清城,作战英勇,保住了危城,战功卓著,受到乾隆皇帝的特旨嘉奖,升为临清副将。后历升江西南赣镇和贵州古州镇...[详细]
吴庚扬(1823~1895),原名利松。商南县龙窝油房岭面店人。其父吴地忠,务农为业,为人忠厚诚朴,公正无邪,深得乡里尊重,其母擅长吊挂面。治家勤谨,教子甚严。吴庚扬年少时,聪颖、勤奋、好学。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被考选为拔贡。咸丰九年(1859)考中举人,翌年又中庚申科(1860)进士。故...[详细]
吴厚民(1903~1985),名风淳,平利县女娲山乡忠义村人。少年饱学,熟读《四书》、《五经》,成年后,立志习医,刻苦钻研《内经》、《伤寒》等中医经典,自学成才。解放前,以务农为业,常应乡亲之请,义务治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安排他先后在老县、魏汝、女娲山卫生院从医。行医50余年,救...[详细]
吴怀清(1861~1928) 字莲溪,银厂董家沟人。祖籍湖北通山县湾里庄。乾隆间,祖父迂文随移民定居山阳。父荫祥为人宽仁厚德,好善乐施。怀清十二岁时,赴县书院童试,名列第一。商州知州闻其名,召致幕中办理文案,由是学问日长。光绪八年(1882)赴省乡试,考中举人。十六年(1890)赴京殿试,为...[详细]
武积玉(1872—1935年),男,长武县亭口乡亭南村人。自小习拳练武,后拜马寨村朱彦彪为师,练三伏,服五毒,鸡鸣即起,从不间断。门前一棵大杏树被他抡拳踢脚而枯死。练就“铁沙掌”和“千把攥”,用两个指头能插进对方腰腹,单手抓人能扔出三丈之远。民国十六年(1927年),由县长主持,在教场设擂台比武...[详细]
武开章(1905~1986),又名秦旭,朱家坬乡泥河沟村人。1924年春考入榆林中学。1925年5月与刘志丹一同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冬任榆中党支部书记。1926年7月,亲自组织领导了榆中的第三次-,-40多天,榆林震动,暑期,同高光祖、杜振廷(杜衡)等30余名旅榆、旅绥学生在葭县城成立了“振葭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