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 钢(1913—1987),原名马俊生,黄陵县隆坊西寨子村人。1931年,铁钢开始在黄陵高小读书,在地下党员吴敬西老师的领导下,从事抗日宣传活动。铁钢1937年参加革命,在红军“中、宜、洛办事处”工作,主持隆坊抗日救国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详细]
同万明(1908—1985),出生于河南,幼年随父母逃荒到富县安家落户,住羊泉街。12岁在铁匠铺当学徒,出师后以打铁为生,特长于锄、镰、镢、斧等农用铁器的制作。1937年3月,太乐(羊泉)区组建抗日救国会时参加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1944年,先后任区民政助理员、中共区委宣传科长、...[详细]
拓开科(1883~1962) 本县裴家湾乡拓家峁村人,农民,稍识字,民间说唱艺人。 开科才思敏捷,感情丰富,即兴说唱,押韵合拍,流利顺畅。他自编自唱了不少快板、秧歌,被誉为“练子嘴英雄”。 1931年南川农民到清涧县抗粮,开科亲自参加,并将斗争的经过和胜利后的喜悦心情编成《闹官》练子...[详细]
拓克宽(1905~1931) 又名拓荒,字和卿,本县周家圪乡佟家坬村人。其父拓廷佐,苦心务农,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克宽在省立四师上学时,全家搬迁绥德城北门湾居住。克宽七岁在本村入私塾,1920年考入苗家坪高小,1924年春考入榆林中学。7月克宽从榆中转入绥师上学。冬季,他由柳长青介绍加入中国...[详细]
拓文恩 号衡章,本境裴家湾乡人。清初武秀才,投效军门,补任兴汉镇千总。康熙十九年(1680)随军征伐四川,攻克昭化、剑门关,文恩率先登上关口,收复保宁。因文恩功大,代理游击职务。后平定川东,功绩卓著,升任四川永宁协中军守备,调任河南府城守营守备,仍代理游击职务,死于任上。文恩勇猛刚毅,勇于冲...[详细]
拓养坤(?~1640) 明末起义军首领。浑名蝎子块,又号四队,清涧人。崇祯元年(1628)起义于陕西。四年六月(1631.6~7),王嘉胤于阳城战死后,拓为36营首领之一。八月(8~9),与过天星等攻打中部,围攻官军2月不下。十月(10~11),明总兵曹文诏和张福臻所部俱至,养坤撤离。十一月(1...[详细]
拓元国(1904~1974) 本县裴家湾乡张家山村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从事地下工作。1942年起先后任乡长、区长,但他和普通农民一样坚持劳动,开展大生产运动时,他为边区政府贡献粮食150余石。40年代曾出席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后因...[详细]
王樾(1869~1941) 号荫芝,字岚溪,砖坪厅落金坪人。7岁丧父,由母教读成材。遵父遗嘱,锐志学医。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三十年(1904)分发甘肃,后补期间行医为生。宣统三年(1911),任甘肃成县知县,后任徽县知县。时母病,辞归故里。旋任砖坪县劝学所所长,高等小学校长,并在...[详细]
王筠(1749~1819年),女,字松坪,号绿窗女史,清代秦腔剧作家,陕西长安县人。她出生于书香之家,父王元常于乾隆十三年(1748)中进士,官至翰林,长于诗、画,著有诗集《西园瓣香集》3卷行世。王筠幼年随父在任学习诗词,十三四岁时即能吟诗填词。其父的诗集中有1卷是她的作品。她自有诗集《槐庄堂集...[详细]
王瑜(1923~1989),延长镇人。1937年7月初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国解放后,先后任华东局宣传部文艺科科长、华东文化部社管处副处长。1954年任本溪钢铁公司第二炼钢厂厂长。1960年任长城钢厂首任厂长,开始筹建钢厂,时值国民经济最困难时期,他带领全厂人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详细]
王嵩 原名王光信。北宋人,籍贯无考。早年出家为僧,相传曾寓居青涧城南石台寺(一说紫山寺、悟空寺)。其刚果有谋,坚毅豁达勇而善骑射。因熟悉西夏山川道路,种世衡出兵,常为向导,屡有所获。世衡奏授为三班借职,任青涧指挥使。并给予居室、骑从和衣物,关系甚密。 西夏大将野利旺荣和野利遇乞兄弟多智善战,...[详细]
王笃字宝珊,号实夫。陕西韩城人。道光三年(1823)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任国史馆协修、四川学政等职,官至布政使。 王学识博深,文风严谨,在川任学政时被誉为“文翁”。学政三年任满后,调都察院任河南道御史,曾稽查吏部、詹事府、步军统领及中仓事务,后出任福建知州,迁广东督粮道,代理盐运使...[详细]
王燮(1911~1933)字仲融。陕西洋县人。1929年考入洋县中学,受中共党员教师尚辛友、阎灵初等影响,阅读进步书刊,参加-。翌年转入汉中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小组长。奉中共陕南特委指示,与同学、中共党员王辛德、赵文藻等负责书写、刻印、发送党内文件和宣传材料,常常通宵劳作,黎...[详细]
王瀛(1902~1927),又名义昌,字海峰,神木城关人。其祖经商,至父辈家道渐衰。1923年春,王瀛靠舅父资助,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他品学兼优,为同学称道。课余与汪铭等组成见闻观摩会,切磋救国之道。同年秋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任山西省学生联合会主席。1924年转为共产党员,历任中共太原地委宣传...[详细]
王罴(?~541年),字熊罴,西魏将领。京兆霸城(今陕西西安市)人。北魏孝文帝太和后期(约490~499),王罴以祖荫被除为殿中将军。约宣武帝延昌初年转任雍州(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别驾。在任清正廉洁,嫉恶如仇,受到刺史崔亮的赏识。延昌四年冬(515),南朝梁派兵攻魏之峡石(在今河南陕县东南)。北...[详细]
王安友(1958~1986),平利县张家乡鄢台村人,基于民兵。1986年10月8日,王安友、王安平、谢正学一同从镇坪县割漆结束回家,行至八仙乡双坪村第二组时,从河中传来呼救声。王安友奋勇当先奔向河边,发现一落水儿童正在拼命挣扎,他不顾个人安危,立即钻进潭中,奋力抢救。由于水急潭深,身僵力绝,英...[详细]
王柏栋(1910~1938) 商洛镇显神庙村人,乳名容娃。全家六口,仅有1亩2分地,生计艰窘,自幼即萌翻转乾坤之念。 民国十六年(1927)初,冯玉祥统领的国民革命军孙连仲部经龙驹寨,寄养在百顷湾舅家上小学的柏栋毅然投笔从戎,开赴河南打军阀吴佩孚。不久,冯、蒋、汪相勾结,镇压工农革命,他...[详细]
王邦俊(1546—1616),字虞卿,号壶岭,明代鄜州直辖地下柳池村人。 王邦俊自幼聪敏,读书用功,过目成诵,对答如流,文人学士广结为友。河东(山西)冯友渔,久负重望,领兵河西(陕西),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在鄜州见到年仅20岁的王邦俊,夸奖“此人非池中之物。应乘祥云飞去”。当即破例收为...[详细]
王保民(1885~1928) 字佑庶,林皋乡高西村人。农民出身。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因抱打不平而-命,被收监。曹世英、高峻杀清朝知县后出狱。 民国二年(1913),投陕北军阀井岳秀部,任连长、营长,驻防愉林、神木、府谷一带。民国十三年(1924),任国民革命军杨虎城部骑兵团长,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