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湛(生卒年不详),字景俊。北魏末年大臣。扶风武功(今陕西武功县)人。少年好学,与其兄苏亮俱以学问而闻名关中西部。二十多岁被除为奉朝请,领侍御史,后转为员外散骑侍郎。 北魏正光五年(524)六月,在秦州城(今甘肃天水市)爆发了莫折念生领导的人民大起义,关陇之地形势顿变。九月,魏孝明帝诏命萧...[详细]
苏章(生卒年不详),字孺文,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祖父苏纯,名望很高,三辅士人称之为“大人”。苏章年轻博学,善著文章。汉安帝时,州郡举贤良方正,他在考试时高中,被任命为议郎。苏章为官,以公正无私著称,曾多次直言陈述时政得失,切中时弊,为权贵所不容。后出朝任武原(今江苏邳县西北)县令时,县...[详细]
苏资琛(1893~1974)名养源,字资琛。陕西韩城人。早年毕业于陕西第一师范学堂优级班。有近十年教书经历。在韩城初小教书时,适逢五四运动爆发,他积极向群众宣传-,反对军阀混战;在延长县高小任教时结识了杨虎城,对他后来的政治生活有很大影响;任韩城高小教育主任时,正值“五卅”惨案发生,陕西省 ...[详细]
谭道鹏(1917~1978) 石佛寺人。父亲谭家和,猎户。民国十四年(1924)照川大恶霸王炳初私加粮款。鱼肉百姓。谭家和联合贫苦农民起而反抗,遭王炳初杀害。为避灭门之祸,道鹏随母外逃乞讨。民国二十七年(1938)8月,他到保甲队当勤务兵,伺机杀死王炳初之弟王和廷,以报杀父之仇。民国三十二年...[详细]
崔贵妃,唐代宗李豫为广平王时的结发妻、正妃,出身显赫,其母亲是唐玄宗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当时,崔氏挟母家权势,性情颇为悍妒 。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后,崔氏的母家失势,本人亦受到李豫的冷落,在回长安后郁郁而终。李豫即帝位后,不肯追封她为皇后,只追封为贵妃 。崔贵妃生升平公主、召王李偲、昭靖太...[详细]
汤鹤逸(?~1964) 名友季,字绍宸,蒲溪镇人。自幼聪颖,勤奋好学。民国8年(1919)以优异成绩考取陕西官费留日生,就读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院。10年(1921)毕业回国,历任北京几所大学教授,颇著声望。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南京最高法院书记官。国民政府迁渝后,任资源委员会工矿管理...[详细]
唐洪澄(1908~1960)原名贺生春,化名唐洪晨。陕西清涧人。1927年考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回到家乡,以小学教员为公开职业,从事党的地下革命活动。时逢陕北大旱,有些地方颗粒无收。为保证农民生计,他领导解家沟一带群众开展了“不纳粮,不交税,反对成立民团”的...[详细]
唐临(601~660年),字本德。唐初大臣,京兆长安(今西安市)人。他生性刚正,执法公允,是唐初著名的执法官。后受李义府诬陷,卒于贬地。 唐临的先辈居住北海(约指今渤海沿岸),南北朝时迁入关中。祖父唐谨仕北周为内史。唐武德初年,高祖李渊下诏追赠高颎。唐临是高颎的外孙,以其遗裔出仕。武德五年十...[详细]
汤能金(1911~1937.4) 蒲溪镇东升村人。 民国21~22年(1932~1933)在安绥军沈玺亭部当兵。民国25年(1936)参加何振亚领导的陕南游击纵队。26年(1937)一月二十六日,何振亚率部离开陕南时,汤能金所率领的游击队因外出执行任务未能随部北上,被留下来担任陕南人民抗日第...[详细]
唐通(?~1664),陕西泾阳(今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人,汉军正黄旗,明末重要将领,先降李自成,后降多尔衮。 唐通于明亡前夕为宣化总兵、密云总兵等要职。手握兵权,举足轻重。崇祯皇帝曾召见唐通并赐莽玉,对他寄予极大的希望。但唐通终负所托,先降李自成,后降多尔衮,身份变换不定。《清史列传》将其列...[详细]
汤中甫(1901—1967),又名若斌、登科。定边县白湾子镇天池塘人。世业农,颇殷实。族中弟侄,多人参加革命工作。 汤为定边县最早参加共产党的党员。民国14年(1925),在榆中读书时由张肇勤、李登霄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当年转为共产党员。被派榆林惠记工厂搞 ,因当局查究甚严,时值杨...[详细]
谭生彬(1911~1980),字志博,安沟乡阿青村人。幼年在本村读书。在延长县第一高小上学时,他广泛阅读《新青年》、《向导》、《马克思主义浅说》、《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民国十六年(1927)4月,经董耀卿、胡金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入冬,成立共青团延长县特区...[详细]
谭生兴(1906~1936),曾用名谭生煜,安沟乡阿青村人。民国十六年(1927)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阿青村党支部书记。1935年,当选为延长县安沟区副区长。1936年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实行战略转移,红军主动放弃已解放的部分地区,国民党匪军勾结地主还乡团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疯狂反扑,气焰十分嚣张。...[详细]
陶谷(903~970年),字秀实,本姓唐,因避后晋皇帝石敬瑭讳改。北宋大臣,邠州新平县(今陕西彬县)人。出身于官宦之家,好读书、善写文章,起家校书郎,单州军事判官。后晋宰相李崧赏识他的才学,奏为著作佐郎、集贤校理,后改为监察御史,迁虞部员外郎,知制诰兼掌内外制。天福九年(944),加仓部郎中。...[详细]
田宝霖(1898~1992),字润芝,今靖边县王渠子乡长渠沟人。本县民办合作社的开创者。 青年时代,田宝霖为养家糊口,曾进天主教堂做事。后离开教堂到内蒙、宁夏、洛川、吴旗等地做生意,在地方上颇有名气。民国二十七年(1938),田宝霖回到家乡。因他见多识广,很有办事能力,不久被本县党组织发展为...[详细]
田本沛(生卒年不详),字汉元,号华石,陕西富平县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中进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推翻明王朝后,曾授他官职,但他不愿到任。清军进军江南时,授他长洲(今江苏吴县)县令。他到任安抚-百姓,组织恢复生产,上奏减免了该县历年来拖欠的税赋和力役。清军渡长江南进,需要征集大量民夫,他...[详细]
田大润(1904—1984),定边县刘峁塬乡何东塬村田石磕小村人,祖辈务农为业。 大润25岁在本村读书,29岁起先后在堡子湾乡西掌塬村、姬塬乡高前山、辛塬等村教书。1936年(32岁)参加革命工作,任区政府文书、文化教员。193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姬塬区委书记到1942年12月。194...[详细]
田大武 祖籍四川省大宁(今巫溪县)田家坝,清初迁居镇坪。幼时家境贫寒,无钱读书,以务农、砌石夯坝卖力谋生,练就过人臂力。后参加清军赴甘肃过着戎马生涯。时逢新疆张格尔第三次叛乱,遂以马夫身份随署陕甘总督钦差大臣杨遇春所率陕甘兵众入疆平叛。道光七年(1827),张格尔全军覆没,只身逃匿于喀尔铁盖...[详细]
田发祥(1917~1987),商南县青山乡白庙霸王沟人。长相精瘦,行动利索,人戏称“孙猴子”。幼年父母双亡,生活贫苦,靠野菜、讨饭度日。 民国三十七年(1948),陈赓兵团四纵队十二旅,由河南转战至陕西赵川,田发祥为解放军工作队送信、带路、送粮。1949年10月,河南淅川罪大恶极的匪首杨家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