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仁玉(1873~1934)名瑗,字仁玉。陕西临潼人。16岁当塾师,后考入泾阳味经书院,受业于刘古愚。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人,被三原宏道工业学堂聘为教习。在宏道工业学堂,他结交了同盟会会员范紫东、高培支、刘介夫、李桐轩等,参加了中国同盟会。 受刘古愚思想之影响,孙决心以教育救国。...[详细]
孙如金 字丽生,府谷镇前石畔村人。幼时丧父,自幼敦厚朴实,聪颖好学。高小毕业后,先后就读于山西第一中学、北京国立工业专门学校,为府谷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他与陕北同乡拟在绥远一带集股组织一皮革公司,自任董事之职,因时局混乱而中止。即赴上海、汉口考察实业,心得颇多。是年秋,归里省亲,适逢榆林中学招...[详细]
孙拴定(1911~1948) 史官乡孙家山人。1946年8月14日参加革命,共产党党员,澄城游击队队员。1946年冬,被民国县政府逮捕入狱,经党组织营救,由西寨村张孝友保释。1947年冬,蒋介石对解放区大反扑,游击队化整为零,分散隐蔽,孙拴定遂回家。12月18日早,纵目乡公所乡丁配合民国县政...[详细]
孙腾(481~548年),字龙雀,东魏大臣。咸阳石安(故治在今陕西泾阳县与咸阳接界处)人。其祖父孙通仕北凉沮渠氏为中书舍人,将家迁居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北凉灭,入北魏,居于北边。 北魏正光四年(523),爆发了北方六镇大起义。孙腾逃到秀容(在今山西朔县西北),投奔于尔朱荣部下,随尔朱荣到...[详细]
孙天柱(1936—1975),监军镇永寿村人。195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荣立三等战功。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复员返乡。1965—1975年,先后任生产队副队长、永寿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大队民兵营长。 1975年10月22日,率民兵投掷手 演习,民兵刘扁扁投弹时,弹未离手,弹柄...[详细]
孙通(1910—1969) 字文达,景村镇人。 孙通自幼聪明好学,受到乡邻称赞。民国20年(1931)毕业于洛南县立中学校,同年考入北京铁路大学。在校学习两年,因病返家治疗。病稍愈后,应聘担任洛南县立初级中学外语教师。民国23年(1934),考入南京中央宪兵学校。民国25年(1936)又考入...[详细]
孙丕扬(1531~1613年),字叔孝,明代大臣。陕西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中进士,历官行人、御史、大理丞、佥都御史、吏部尚书等职。 隆庆(1567~1572年)中,孙丕扬为大理丞。因曾劾首辅高拱;高拱的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孙丕扬,因而落职受审查。及至隆庆末高拱罢官,澄清事实,孙丕...[详细]
孙友雄 (1913~1940)字光远,府谷县麻地沟人。少时,读完小学,因家境贫寒,其父打算让他弃学谋业,他不从,便只身外出,考入完全官费的绥远省立中山学院,旋又考入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骑兵科。毕业后,分配陆军第38军,后转赴南京任防山装甲兵团警戒排排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友雄任国民党陆...[详细]
孙枝蔚(1620~1687年),字豹人,号溉堂,陕西三原县人。其家世代为商,明末农起义领袖李自成率军入关中,他招集乡兵抵抗,遭到失败,只身逃至江苏江都经商。后专心读书,学习古诗文,遂擅长作诗。名士王士祯在扬州为官,慕其诗名,与他结交。 康熙十八年(1679),清廷举“博学鸿儒”科,他因年老不...[详细]
孙志忠(1928~1959) 原名进保,西固东孙村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上尉,共产党员,1946年9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参加淮海战役和解放西南、中南、华北化多次战斗。向西南进军中成绩突出,记二等功一次。1949年因工作积极负责,成绩显著,记特等功一次。1951年2月8日,在西南军区军政...[详细]
孙子坤(1905~1947)又名新驹。陕西咸宁豁口村(今属西安市灞桥区)人。15岁到商号当学徒,因不堪老板欺压,弃商从戎,赴陕北考入安边杨虎城的教导队学习,结业后被派往孙蔚如部当排长。1926年军阀刘镇华围困西安,孙蔚如部布防城东北角。孙子坤带领全排英勇拼搏,在八个月的守城斗争中击溃了敌人多次...[详细]
锁兰如(1902~1978) 又名锁德馨,回族,安康县人,性格开朗,刚直不阿。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某师长要号住他家后院上房,锁兰如断然拒绝,被-吊打,宁折不曲。后经专署派人调解了结。1945年《兴安日报》刊登《黑姑娘》一文,有侮辱回民的字句,锁兰如和翁同翔等人到报社明理,回民愤然砸毁《兴安...[详细]
锁子(1851~?) 白马滩镇神峪行政村彭口塔人。生于1851年,系清末白马滩一带农民起义军首领。 清光绪年间,白马滩设有官仓,广储粮食,时值连年大旱无收,饿死者十之六七,直至人相食!但官府终不开仓赈济。冀锁子带领饥民打富济贫,开仓放粮,成为当地颇有影响的农民首领。光绪三年(1877),...[详细]
苏启明(1921~1985) 字东垣,石泉县人。出生于池河乡贫苦农民家庭。幼时,读过3年私塾。民国二十六年(1937)秋,考入西安师范学校。翌年,转入安康师范。当时,正值抗日烽火燃遍全国各地。苏东垣满腔热忱地报考西安战干团,后来,又直奔六十九军,经过太行山,到达河北省南宫,直达抗日前线。在前...[详细]
苏沙罗(生卒年不详),字子粹,扶风武功(今陕西武功)人,苏孝慈侄。其父苏顺为北周眉州刺史。苏沙罗初仕北周为都督。曾随韦孝宽平息尉迟迥叛乱,功授开府仪同三司,封通秦(也做“通泰”)县公。 开皇元年,隋文帝封越王杨秀为蜀王,镇益州(今四川成都),命苏沙罗随杨秀至蜀任资州(今四川资中县北)刺史。开...[详细]
苏士杰(1903~1936)又名醒民、继善。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人。幼时先后就读于家乡初小、县立象峰高小和华县咸林中学。在咸林中学受进步教师魏野畴、王复生影响,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社会活动。1924年夏考入北京大学,同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共产党员。1926年3日入中央军事政治学...[详细]
苏晓(904~976年),字表东,北宋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县)人。父苏瓒仕后唐为秘书少监,他于长兴初(930)被辟为邓州从事。由华州支使入朝任大理寺正,以判案议罪妥当,迁大理寺少卿。显德年间,历屯田郎中。 宋初,诏苏晓、窦仪等人共同详定《刑统》为30卷,即今存《宋刑统》。又仿照唐律令格式撰...[详细]
苏孝慈(?~601年),扶风武功(今陕西武功县)人。父苏武,北周时任兖州(今山东兖州县)刺史。苏孝慈于周初任中侍上士,后两次出使北齐,先后拜大都督,授宣纳上士。周武帝平齐,他因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不久改封临水县公。累迁工部上大夫。 杨坚建立隋朝,他进爵安平郡公,拜太府卿。时天下初定,...[详细]
苏一凡(1913~1983),七里村乡苏家芽原人。1935年7月,参加革命,是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陕北根据地保卫局、西北保卫局边区保安处科员,延长县保安科科员、保安处检查站站长、保安科科长,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局长等职。忠于治安工作,经受生死考验,为开辟革命根据地,巩固红色政权做出重大贡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