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云石 [公元1889年-1958年]

  • 宋云石(1889~1958) 又名瑞麟,安康人。1929年自筹经费,兴办安康私立慈惠小学,自任董事长。还开办安康第一家照相馆,号“是吾轩”。他酷好文物古玩,多方搜购保存。建国后,将1930年到1941年集得的秦砖、汉瓦100余块,列国泥封一百多粒,古人书画100余件,各种古籍珍本160余套(...[详细]

宋子岐 [公元1910年-1935年]

  • 宋子岐 (1910~1935),耀县城内西街人。幼年与刘林圃、张邦英同在本县第一高等小学上学,因发动-,林圃-退学,子岐也受到警告处分。 民国二十一年(1932),子岐在本县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县委组织部部长,中山乡党支部书记。时因连年大旱,民不聊生,又苦于苛捐杂税,子岐与县委书记张仲良等,组...[详细]

苏懷 [唐][公元639年-710年]

  • 苏懷(639~710年)唐代大臣。字昌容。雍州武功(今陕西武功县)人。他年届弱冠举进士,补为恒州参军,擢任豫王府录事参军,后历朗州(故治在今湖南常德)、歙州(故治在今安徽歙县)刺史。 武则天朝,他调任同州(故治在今陕西大荔县)刺史。大约天授初年(690年前后),关中发生大旱,民受饥,兵短食,...[详细]

苏椿 [南北朝][?-563年]

  • 苏椿(?~563年),字令钦,北周朝大臣。武功(今陕西武功县)人,著名改革家苏绰之弟。北魏孝明帝孝昌末年,秦州城(今甘肃天水市)爆发了莫折念生领导的各族人民大起义,北魏朝廷出兵镇压,苏椿应征入伍,参加镇压起义军战争,被授荡寇将军。后以战功迁为奉朝请、厉军将军、中散大夫,赐爵美阳县子。以后又加授都...[详细]

苏逢吉 [五代十国][?-950年]

  • 苏逢吉(?~950年),京兆长安(今西安市)人。其父苏悦为后汉刘知远从事。刘知远镇守河东时,苏逢吉常代父作奏记。苏悦向刘知远推荐逢吉说:“老夫耄矣,才器无取。男逢吉粗学援毫,性复恭恪,如公不以犬之微,愿令事左右。”【注:《旧五代史》】刘知远召见苏逢吉,见其精神爽秀,甚爱之,用为节度判官。 ...[详细]

随何 [秦]

  • 随何,西汉初年人,汉高祖军中的谒者(主管传达禀报的人),被派去说服九江王英布降汉。为英布分析了天下的形势,并在楚国使者来时说英布已降汉,使英布投降。灭楚后,汉高祖贬低他的功劳,他用分析推理的手段为自己的功劳辩护。官至护军中尉。 随何以其高超的口辩之才说服英布,又以当机立断的果敢作风抓住有利时...[详细]

苏杰儒 [公元1909年-1985年]

  • 苏杰儒(1909~1985) 原名自强,本县西庄乡驼耳巷村人。1927年在榆林中学上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到1930年初,杰儒从山西买回一批枪枝,藏在家里,被敌人发现后,搜走枪枝,抢走财产,并抓走其父苏向堂(后放回),杰儒逃走。1930年6月,杰儒在吴旗参加了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革命...[详细]

苏继堂 [公元1902年-1934年]

  • 苏继堂(1902—1934),出生于黄陵县隆坊镇苏家峁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少年时,由于家庭贫穷,继堂勉强读完小学,回家务农。因贫不能自养,借本村地主苏红胜0,继堂无力偿还,多次遭受毒打。1932年4、5月间,刘志丹率红军来到中部,打富济贫,宣传革命道理。苏继堂毅然投奔红军,联络10多名贫苦农民建...[详细]

苏坤政

  • 苏坤政(?~1975),平利县龙门乡龙门村人。共产党员。连任大队党支部书记。1971~1973年,带领全体共产党员和社员群众,大干3个冬春,改造山河,把姚家坪110多亩乱石坡修成层层石坎水平梯地,粮食产量连年稳产高产。他在病危时,多次嘱咐两个儿子:“我死后,不要把我埋在好地里,要埋在梯地石坎下面...[详细]

苏亮 [南北朝]

  • 苏亮(生卒年不详),字景顺,西魏大臣。武功县(在今陕西武功县西)人。少年时好学,善写文章。初举秀才,东游洛阳,被人称为秦中才子。北魏齐王萧宝寅赏识他的才学,用为参军,后任萧府主簿。 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六月,秦州城(今甘肃天水市)爆发了莫折念生领导的农民起义,关中军情紧急。北魏朝廷命萧...[详细]

苏隆道 [公元1916年-1951年]

  • 苏隆道(1916~1951) 岚皋县官园街人。系国民党员,地痞流氓,曾任国民军某部班长、排长,尚德乡自卫队长、巡官、保长、乡长等职,渔肉百姓,横行乡里,臭名昭著,绰号苏癫子。民国二十八年(1939),他同土匪甘在得等,在铁佛寺抢劫行商20多人,打死王某,分土布10余匹,银币30多块。他拥地主...[详细]

孙玮 [明][?-1624年]

  • 孙玮(?~1624年),字纯玉,明代官吏。渭南(今陕西渭南市)人。万历五年(1577)中进士,授行人,不久升为兵科给事中。他弹劾中官魏朝及东厂办事官郑如全,郑因此下诏狱。魏、郑二人是专权太监冯保的心腹,当时,很多官员是不敢得罪他们的。 张居正执政时(1572~1582年),因刑部侍郎洪朝选审...[详细]

孙赐俸 [清][?-1797年]

  • 孙赐俸(?~1797) 又作孙士凤、孙老五。陕西砖坪滔河人。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三月,由陕西白莲教首萧贵介绍加入白莲教,为之抄写经卷,并发展韩龙、陈显名、王登科为徒。五十九年(1794)七月,萧贵领导的白莲教被清王朝镇压后,他与韩龙等南入四川,活动于陕、川、楚三省结合部。孙赐俸在四川东...[详细]

孙德荣 [公元1917年-1947年]

  • 孙德荣(1917~1947) 原名德润,又名玉瑞,龙高乡高村人。3岁丧母,5岁亡父,兄德5抚养。幼时勤奋好学,颇得塾师赞赏,因家境日寒,辍学务农。闲暇苦读古典小说和进步书刊,萌发了朴素的爱国思想。1934年,应招投入杨虎城的西安绥靖公署教导营,被编入中共地下党员殷义盛任连长的2连。由于吃苦耐劳,...[详细]

孙鼎臣 [公元1887年-1963年]

  • 孙鼎臣(1887~1963) 祖籍安康县火石岩人,出生于砖坪厅大道河狮子沟。自幼读书,受父熏陶,喜爱琴、棋、书、画,且对戏剧有一定研究。凡所到大道河街演出戏班,他每场必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切磋技艺,共同提高。民国初年,以唱戏为生,以琴师出场。大道河邱云堂,袁勉烈和安康县杨明灿,曾拜孙为师...[详细]

孙怀 [公元1877年-1955年]

  • 孙怀(1877—1955年),男。长武县亭口乡三台村人。年轻时喜爱中医,刻苦自学。潜心研读《寿世保元》,擅长治疗内科、妇科疾病和疑难杂症。他待人正直平和,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服务热情周到。不管严寒酷暑,有请即到。遇有穷苦人家,有钱无钱都以治病为先。病家借麦面留他吃饭,他却说:“人吃五谷杂粮,秋面...[详细]

孙君一 [公元1911年-1967年]

  • 孙君一(1911~1967)陕西肤施(今延安市宝塔区)人。早年在家乡上小学、中学,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 统治的革命活动。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为中共党员。随后去北平朝阳大学求学。1935年在北平世界语联合会搞宣传工作,同蒋介石、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进行斗争。后因革命需要回...[详细]

孙可望 [清][?-1660年,明末起义军将领]

  • 孙可望(?~1660年),原名孙可旺,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大西政权主要将领、南明永历时期权臣,陕西延长县(或作米脂县)人。张献忠在川北牺牲后,他带大西军余部南下攻占云贵一带,坚持抗清。后改投永历政权,以武力挟制永历朝廷。因与大将李定国不合,导致内讧。兵败,投降清廷。 明崇祯三年(1630),...[详细]

孙立 [公元1919年-1966年]

  • 孙立(1919~1966) 原名孙或,曾用名孙仲文,韩城市西庄镇前岭村人。1948年8月,毕业于陕西师专,次年9月参加革命,在延安中学任教,被该校评为积极分子。1956年8月,调任黄龙中学任教导主任,治校以严著称,在校内外颇有影响。1959年,被评为黄龙县教育战线上的模范,受“甲等”物质奖。...[详细]

孙启忠 [公元1905年-1981年]

  • 孙启忠(1905~1981) 贫农,过风楼北沟人。五岁丧父,随母乞讨。十二岁与邻牧牛,成人后常被抓丁拉伕。解放后,1954年实行农业合作化时,被选为北沟农业社副主任。他带领社员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积极植树造林,在光秃秃山上挖坑淤泥,栽活华山松150亩,经精心管护,十二年成茂林。1965年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