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仙舟(1901~1942),又名步瀛,高家堡镇人。他出身贫寒,生性聪颖。1921年高小毕业,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受进步思想熏陶,于次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积极参加傅懋恭(彭真)、王瀛等人领导的革命活动。1923年秋毕业回乡,次年任神木县第一高小英文教员,并当选为县议会议长。他利用合法身份,向...[详细]
石西藩 (1901--1951),又名石世珍,字声显,人称九少爷。原居洵阳县水磨河石家老庄,民国十八年(1929)迁居神河街。曾任秀俊乡乡长等职。在任乡长期间,曾先后被保送到北京国际大学和国民党中央第四战干团学习。迁居之初,仅食稞三、四十石,没过多久,家产很快扩充起来,拥有房屋数院,水田旱地...[详细]
史秀芸(1917~1948)女。陕西安定(今子长)人。1930年13岁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下,主动承担为安定城内外的中共组织传送情报、文件、药品的任务。还和同志们一起在夜间张贴标语、散发传单。1934年7月,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在安定县杨道峁成立时,安定城内关押着几十名共产党员、共...[详细]
史彦龙 清朝,郝滩乡柳树涧一带农民,举行过一次数百人的抗“皇粮”斗争,其为首者当地农民史彦龙。 道光年间,柳树涧一带由于连续水灾,原来宽阔平整的涧地,因水土流失而被冲刷成深沟断崖,农民只好就耕于山峁坡坬。这样,大面积种糜子不可能,黄米减少。但地方官员对农民受灾置若罔闻,非但不予赈抚,还照...[详细]
石英秀(1891~1934),字子俊,靖边县镇罗堡姬家坬人。幼时家贫,入私塾念书3年。为养家糊口,曾给有钱人家揽工种田。 石英秀身体魁梧,双目炯炯,精明强干,颇有心计。看到社会-,官场腐败,在30岁那年,鼓动表弟尚英贵等到靖边南山荒草滩“混事”。几个月后,拉起20余人的一支队伍,有土枪数枝,...[详细]
师勇军(1965~1987) 清涧宽州镇师家园则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等功臣。 勇军自小就喜欢舞枪弄炮,希望长大当解放军。曾就读于清涧中学。1982年夏,全家移居榆林县(今属榆阳区)刘官寨乡。冬,应征入伍。在陆军第21军61师某2营炮连担任82无后坐力炮二炮手。勇军在军事训练中刻苦顽强,一丝...[详细]
石雨琴(1894~1960)又名书润。陕西陇州(今陇县)人。1911年毕业于陇州高等小学堂,同年考入陕西省立第一师范学堂。1921年由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回陕,先后在省立第一、第二、第三中学和西安高中任教。他主讲生物课,对各种版本的生物教材早已熟悉,但每次上课前都要认真准备,生怕误人子弟。在讲...[详细]
石在阊(生卒年不详),陕西富平县人。明末拔贡,授中书舍人。清朝建立后,他随从某亲王参谋军事,征战有功,升为福建督粮道员。因受别人案件牵连而被削职,后查明平反,授昌平兵备道。当时,满人贵族在河北一带进行圈地,强占汉族人民的庄田,使整村整庄的汉民百姓逃亡流浪,无处栖身,饥寒交迫。他向这些汉族百姓捐...[详细]
师子敬(1876~1964)陕西富平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入蒲城县衙户房习吏事。光绪三十一年(1905)冬与留学日本返回陕西的井勿幕等组织自治社、天足会。次年冬参与了富、蒲一带农民反抗西潼铁路路捐、进城交农的活动。 光绪三十四年(1908)发生“蒲案”的当天,师得知知县李体仁已对自己怀...[详细]
石宗亮 俗名石建连,不知何许人。光绪初寓居二峪河,娶妻耕田为生。数年后,夫妇崇拜禅理,笃信佛学,同时削发为僧尼,决意出家修道。妻去柞水县十三寺为尼,夫去耀县香山南五台兴庆寺当和尚。亮诚心佛法,勤于云游,化募施银二十余万两,苦心经营十五年,创建十方丛林寺,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竣工,共修盖...[详细]
舒林 (1920~1981)原名苏启仑,府谷县陈家畔村人。1933年在本县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榆林职业中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冲破重重阻挠,奔向革命圣地延安进入陕北公学,踏上革命征途。 他学习勤奋、思想进步,入学第二年便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被党组织派往新疆新军营俄文班学...[详细]
宋湜(949~999年),字持正,北宋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其父宋温故后晋天福进士,官至左补阙。宋湜幼年丧父,和他的哥哥宋泌发奋读书,并事养其母。他的叔叔宋温舒曾典耀州(治今陕西耀县),他随同前往,代作笺奏。太平兴国五年(980)中进士后,初任将作监丞,通判梓州(治今四川三台)榷盐院,就迁右...[详细]
宋珰(933~993年),北宋华州渭南(今陕西渭南)人,字宝臣。其父宋鸾为宋监察御史。宋珰于乾德年间进士及第,拔萃登科,任青城(今四川灌县西)主簿。宋珰生性清简,喜欢文章,在青城任职期间,抄文章达数千卷。吴廷祚镇永兴军(治今陕西西安)时,由他掌管书奏。吴廷祚死后,朝廷又调他任下邽(今陕西渭南...[详细]
宋伯鲁(1855~1932)字芝栋,亦作子钝、芝洞、子栋;号芝田,晚年又号钝叟,笔名别号九嵕山樵、瓶园老人、心太平轩老人。陕西礼泉人。父母早逝,由其姐家先后聘毛汉诗、古玉册授读。中秀才后又师从著名学者柏景伟。柏忧国忧民的思想使宋受到直接熏陶。面对“赤芾仍食肉,苍生尚采薇”的社会现实,宋在不少诗作...[详细]
宋弘(生卒年不详),字仲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亲宋尚,西汉成帝时做过少府,汉哀帝即位后,因不愿意依附佞臣董贤而获罪免官。宋弘在西汉哀、平时期即做了侍中;王莽新朝时任共工(即少府)。赤属军攻入长安,曾派使者请他为官,宋弘行至渭桥,自己投水,家人救起后装死而免。 公元25年,刘秀称帝,...[详细]
宋联奎(1870~1951)字聚五,亦作菊坞,晚号菊叟。祖籍云南,生于陕西长安宋家花园(今属西安市雁塔区)。少年时在长安和甘肃皋兰、兰州等地读书。清光绪十一年(1885)回陕,翌年春应童子试入泮,嗣又赴兰州省亲。此时家计困窘,衣物典当一空。十三年(1887)再度返陕,十五年(1889)乡试中举...[详细]
宋师襄 字一衷,明耀州城内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初任南乐县令,历官御史、顺天府尹。师襄性刚正,关心百姓疾苦,不畏-。知南乐时,自捐俸银300两,置义田、学田。曾两次上疏,奏请裁去耀州判官,教官各一员,裁并14里为12里,得到皇帝许可,每年减少耀州赋银5400两,百姓负担赖以减轻。时魏...[详细]
宋蔚斌(1922~1951) 嘴头镇牛家沟门人。解放战争时期任国民党终南乡保警队中队长、三青团区队副职。1949年春,先后派人暗杀游击队员高志英、艾志英、高脏狗(有说为乡长陈琳所为,现存疑)。同年9月,在人民解放军和地方人民政权的武力及政治攻势下投诚,于宝鸡军分区集训后任某连副连长。1951年被...[详细]
宋学礼、宋学智,靖边县新城堡陆家湾人。民国前期,因宋家殷实厚富,广有钱财,人称“宋百万”。 宋家世代务农,家境平常,到宋假娃时渐渐富裕起来。宋假娃生三子,长名学仁,少亡。次子学礼,幼子学智,2人皆精明强悍,颇有心计。民国初年,山西禁烟,鸦片价格暴涨。宋学礼身背破“捎码”,哼着“莲花落”,往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