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大钧 [宋][公元1030年-1082年,宋代理学家]

  • 吕大钧(1030-1082年),字和叔。宋代理学家。京兆蓝田(今西安市蓝田县)人。吕大防之弟。幼年在家从父吕蕡学儒学,嘉祐二年(1057)他27岁,中进士乙科,授秦州右司理参军,监延州折博务。后改为光禄寺丞,知三原县。 韩绛宣抚陕西、河东,辟大钧书写机密文字。后调知福建侯官(即今福州)和陕...[详细]

吕大临 [宋][公元1042年-1090年,北宋哲学家、金石学家]

  • 吕大临(1042~1090年),字与叔,北宋哲学家、金石学家。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县)人,吕大防之弟。初以门荫入仕,后中进士。宋哲宗元祐年间,在朝任秘书省正字。 大临崇尚礼学,初拜张载为师,潜心治学。张载死后,他投拜于洛学程颢、程颐兄弟门下,是程门“四先生”之一。他熟通儒学六经,尤精于《易》...[详细]

吕大忠 [宋][公元1020年-1066年]

  • 吕大忠(1020年—1066年),字进伯,北宋京兆蓝田(今西安市蓝田县)人,昌大防兄。皇祐年间进士登第,为华阴尉、晋城令。韩绛宣抚陕西,命大忠提举永兴路(治今西安市)义勇兵。后改秘书丞、检详枢密院吏、兵房文字。朝廷命他陈述设义勇兵之利害,他说:“养兵猥众,国用日屈,汉之屯田,唐之府兵,善法也。弓...[详细]

吕贡三 [公元1883年-1950年]

  • 吕贡三(1883~1950) 本名吕献金,字贡三。石泉县熨斗坝人。幼年时,在熨斗坝和西乡县读书。民国九年(1920),任西安 东署署长职,后任平利县县长。十四年(1925),其兄吕献杰(驻京议员)染疾病故,吕贡三遂去北京处理善后事宜,并候缺谋事。由于军阀割据,政局动荡,在京2年,谋事未成。十...[详细]

吕庆华 [公元1885年-1963年]

  • 吕庆华(1885.12.21~1963.11.3),商南县曹营乡火神庙村人,著名的汉调二簧演员。他擅长大花脸行当,嗓音宏亮浑厚,身架大方脱洒,吐字清润,表演逼真,饮誉商洛以及鄂、豫毗县。 吕庆华12岁入龙驹寨“广易社”学艺,排行为“庆”字辈。两年以后,离开广易社去河南朱阳关师从王小黑、习演生...[详细]

吕向 [唐]

  • 吕向(生卒年月不详),字子回,男,唐代泾州宜禄县(今长武县)人。他勤奋好学,博古通今,擅长书法,尤以草书、隶书著称。能一笔环写百字,盘旋萦绕,飘洒流利,溢彩流光,龙飞凤舞,世人称之“连锦书”。开元年间,诏吕向进京,官置翰林院。目睹朝廷使者挑选民间美女,纳于后宫,号称“花鸟使”。吕向对此深感不安,...[详细]

吕希韶 [清]

  • 吕希韶 吕希韶生卒不详。安边人,清道光年间秀才。青年时应举不第,未入仕途,赖祖遗家资度日。寄兴书画,尤工于书法,安边堡民每逢庆典,多请其用笔,有求必应,不取报酬。故希韶墨品甚多,惜所存无几。仅原安边堡眼光庙正殿悬挂“元武圣神”、“普济群生”二木匾现存定边县文化馆。其笔力遒劲,独具风格。...[详细]

吕震 [明][?-1426年]

  • 吕震(?~1426年),字克声,明代大臣。临潼(今陕西临潼县)人。洪武十九年(1386),吕震由乡举进太学。当时,朝廷命太学生到各郡县去考查,目的为了均衡贡赋,吕震奉旨到两浙(今浙江省)考查后奏报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很满意,晋升他为山东按察使试佥事。不久回京,调任户部主事,后又调任北平按察使佥事。...[详细]

马骧 [公元1886年-1964年]

  • 马骧(1886~1964) 字彦翀,出生于龙驹寨一家炮铺。光绪三十年(1904),入陕西高等学堂读书,曾任学生会代表,积极参加保护西潼路权和延长油矿斗争。光绪三十一年(1905),经井勿幕、李天佐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 宣统二年(1910)在西安健本学堂任教,为扩大宣传国民革命、聚集反清力...[详细]

马长世 [公元1910年-1967年]

  • 马长世(1910—1967),定边周台子乡公布井村农民。幼年家贫,揽工牧羊放马。长大后精通饲牧,众称其为畜牧“行家”。1956年以后,一直担任公布井农业生产合作社及生产大队的畜牧股长,曾被选为县人民代表和省畜牧业先进工作者。 他熟知牲畜活动的规律,全大队每头大家畜和每只羊子,他都了如指掌。一...[详细]

马昌远 [公元1926年-1987年]

  • 马昌远(1926~1987),方塌镇马家岔村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10月在榆林元大滩战役中担任挖坑道爆破任务,立功一次。1948年2~3月在宜川瓦子街战役中,率特务连配合二、三营在小寺庄歼敌一个营,伏击、炸毁敌运粮汽车20辆,击毙、俘敌21人,记功...[详细]

马骥德 [公元1897年-1926年]

  • 马骥德 (1897~1926),字守初,耀县孝义坊西坡人,毕业于陕西省立第一中学。21岁投笔从戎,在陕西靖国军任排长。民国八年(1919)参加驱逐奉军武功之役,以功升连长。十年(1921),驻防马栏、焦坪一带,配合国民军韩有禄团,击溃南窜股匪,救出被虏妇女七、八人。又在宜君生擒匪首王老九等,救出...[详细]

马德涵 [公元1868年-1958年]

  • 马德涵(1868~1958)回族。又名德咸,字向治。祖籍江苏江宁,生于陕西长安小皮院(今属西安市莲湖区)。清光绪二十年(1894)去成都,入陆军军官学堂和高等美术学堂学习。毕业后在四川新军混成协任教练官。三十二年(1906)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参加四川民众保路运动。辛亥革命后任四...[详细]

马定邦 [公元1908年-1975年]

  • 马定邦(1908~1975)陕西延川人。早年就读于延安省立第四中学。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秀延县东区苏维埃政府秘书、中共秀延县委秘书。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党校班主任、神府特委党校校长,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详细]

马防 [汉][?-101年]

  • 马防(?~101年),字江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伏波将军马援的次子。永平十二年(69),与弟弟马光同时任黄门侍郎,汉明帝病重期间,他奉命参与治疗和护理。汉章帝即位后,迁为中郎将,不久又做了城门校尉。 建初二年(77)六月,陇西保塞羌族部落起兵反汉,金城太守郝崇带兵征剿失败,朝...[详细]

马逢瑞 [公元1910年-1972年]

  • 马逢瑞(1910~1972) 字应芝,本县高家坪乡马家坪村人。 逢瑞于1925年在周家高级小学毕业后考入绥德师范学校,受革命薰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多次参加-。1928年4月井岳秀因害怕学生进行革命活动,将绥师解散,逢瑞回家务农,自动-。后又在吴家塔、周家等地任教师,期间加入复兴社和国...[详细]

马福吉 [公元1912年-1947年]

  • 马福吉(1912~1947) 乳名候角,甘泉县桥镇乡安家沟村人。高小毕业后,因经济困难而辍学。1928年参加革命,1930年在“太白起义”中表现突出,受到刘志丹的赞扬,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任保安游击队大队长,转战于陕甘两省的甘泉、安塞、志丹、吴旗、靖边、华池、庆阳等地。1934年5月...[详细]

马国良 [公元1918年-2005年]

  • 马国良(1918~2005),店镇赤牛峁村人,1918年1月出生于子长县冯家坪村,家庭生活贫困。1935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五团班长,一二九师随营学校排长、连长、特务团连长、团参谋,太行军区五分区磁县独立营副营长,冀豫义勇军副大队长,第...[详细]

马海旺 [公元1880年-1944年]

  • 马海旺(1880~1944) 马海旺,祖籍陕北横山县。1909年随父母逃荒到保安,定居在永宁山附近的苍沟村。父亲给富户当佃农,他给人家放羊。两年后,他家立起农事,父子俩起早摸黑,辛勤劳作,家业逐渐扩大。到1925年,已有土地500多垧,羊400多只,大家畜20多头,成为永宁一带很有名望的盈实...[详细]

马洪山 [公元1918年-20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马洪山(1918—2010),陕西省延长县人。1935年10月参加革命,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6月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兵团职离休干部、陕西省军区原顾问。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陕西省延长县交口区少共区委书记,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