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信直(1893—1931),又名光锁,缪家桥(在今海城乡)盐民。粗识文字,性傈悍,状貌魁伟,膂力过人,爱好练习 棒。 民国12年(1923)初,方良村(在白沙乡)有绰号“盐虫”的土豪包揽盐税,统购食盐,不许盐民私售。盐民每晒盐百斤,所得仅一元许,不能自给。4月16日盐警在刘店(属白沙乡) ...[详细]
吴毓(1911~1943),南宋乡大埔山人。民国15年(1926)就读于温州瓯海公学,因参加-被开除。18年到上海君毅学院读书,又因家贫而辍学。次年到麻步鳌峰小学任教,20年1月,由叶廷鹏介绍加入共产党。21至22年,先后在灵溪等地任教。23年夏,囚身份暴露,-至北平,在国民政府第十五军教导队任...[详细]
项桂发(?~?),字号不详,温州府平阳县项桥乡(今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人。南宋理宗赵昀淳皊四年(1244)甲辰科武举第一人。 据《平阳县志》记载,项桂发以武举入仕后,先任循州、雷州知州,擢为护驾防御使带御器械,又被皇帝诏授同知枢密院事的官职。著有《皇华集》。 该榜武状元有两种说法,一为...[详细]
筱湘芝 女,演员。浙江温州市人,1934年出生。七岁从师王湘芝学艺。新中国成立后参加金华市越剧团,任主要花旦。1957年饰演孟丽君一角,获金华地区戏曲会演演员二等奖、浙江省第二届戏曲会演演员三等奖。同年4月25日,随团在杭州演出《孟丽君》,周恩来总理观看后接见了演职员。为浙江省剧协会员。 ...[详细]
晓柔(1827—1886),字广和,号茫莲。平阳凤巢(在今腾蛟区)杨氏农家子。?岁入学,9岁失学,后牧牛、砍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20,忽发愿入玉苍山法云寺披剃,之后便出门游方。第二年,在天台山国清寺受具足戒。咸丰四年(1854)从某寺永智禅师“破本分”;六年,又参国清莲禅师“破重关”...[详细]
夏元鼎[约公元1201年前后在世]字宗禹,永嘉(今浙江永嘉)人。南宋时期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泰初前后在世。少从永嘉诸老游。好观阴符,尝游祝融峰,自云遇仙人指授,因为作讲义。自号云峰散人、西城真人。 夏元鼎能词,著有蓬莱鼓吹一卷,《强村丛书》又注阴符、药镜、悟直三书,真德秀为之序...[详细]
谢婉(1905一1941),矾山石门头村一个贫苦农家女儿。所处穷山僻壤,居民世代不识字。谢婉从小连名字也没有,只叫“阿某”(闽南话,意即妇女),直到19岁与陈伯恭成亲后,才给取了这个名字。 谢婉在伯恭影响、教导下,投身于地下活动。既是贤惠的妻子、慈爱的母亲,又是坚强的同志。她的家就成为当时鼎...[详细]
谢香塘(1800~1870),女,矾山苋头庵人。出身书香门第。大弟青洲,举人;次弟青扬,监生。俱以能文著称。青扬尤以诗扬名于道光年间。香塘从小于女红外便耽溺于古籍,所作骈文甚为婉约,诗则较青扬所作更为端厚。嫁与蒲门金洛先。金家原先殷实。洛先好冶游,又吸鸦片成瘾,挥霍无度,不久田园荡尽,年未30而...[详细]
徐俨夫(?一1260),字公望,号南洲,桃湖(在今观美乡)人,高才博学,以文章闻名于时。宋理宗淳佑元年(1241)进士对策第一。同科有庐陵欧阳守道,在对策中论及国事成败与人才消长等问题,辞意深切,徐俨夫自愧勿如。唱名时,徐俨夫却居第一。便当场起立,歉然握着守道手,说:“吾愧出君上矣。” 状元...[详细]
许及之(?~一二○九),字深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 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袁州分宜县(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以荐除诸军审计,迁宗正簿。十五年,为拾遗。光宗受禅,除军器监、迁太常少卿,以言者罢。绍熙元年(一一九○)除淮南东路运判兼提刑,以事贬知庐州。召除...[详细]
徐润之(1855~1919),字松生,号松龄,别署松龄道人。金乡镇人。祖上四世行医,故从小便继承家学。又曾游历对外通商口岸宁波等地,接触到西方医学,并与瑞安名医学家陈虬有交往。长期的临床经验,印证了深湛的中西医理,使他成为清末民初浙闽交界地带的名医,中西医结合的先驱。 早在清末,徐润之就以治...[详细]
徐似道(生卒年未详),字渊子,号竹隐,黄岩县上珙(今属温岭市)人。 少负才名。宋乾道二年(1166)进士,为吴江尉,受知范成大。官至秘书少监,终朝散大夫、提点江西刑狱,以廉洁有才干闻名于时。任江西提刑时,有感于验尸无据可依,以致奸吏指轻作重,以有为无,造成许多冤狱,遂著《检验尸格》,规定检验...[详细]
徐映台(?一1809),嘉庆十二年(1807),任平阳知县。不顾律例,擅自增派田粮额数,由每亩二角三增为三角三。沪山岱下(今台下)生员庄以菠搜集徐映台浮征暴敛罪证,向府台申诉。徐映台得知,于四月十八日带吏役至灵溪,搜捕庄以茳带县。庄以菠子正甸尾随哭号,群情愤激,呐喊助威,追至大门(村名)。拳师许...[详细]
杨奔(1923-2003),原名杨丕衡,笔名南璎、辛夷、昧尼。龙港镇平等办事处张东村人。民国十七年(1928)发蒙于张家堡关西小学,21年入宜山小学读高小,期间有二篇作文被上海春明书局编入《小学生模范作文》。小学毕业后先从师学习雕塑工艺,后在家自修古典文学。28年1月至37年12月,历任家乡关西...[详细]
杨盛桃(1839~1918),俗称阿桃儿。半浃连(在今老城乡)人。出身贫寒,只上过两年私塾。就给人放牧牛羊,到13岁还是衣食无着,才从湖里乡章良山九亩浃一个小生学戏。先学京戏,又转学昆剧,除花旦外,其他角色他都在行,独以演丑角而名噪一时。 同治年间,他与蒲门生从“老锦绣”瓯剧团中分出20余人...[详细]
姚揆曾官任温州郡丞。善诗文,好游山水。姚揆在任期间多次到被誉为天下第二十六福地的仙岩畅游,曾于唐德宗(李适)贞元元年(785)在仙岩的翠微岭摩崖第十处留下石刻《仙岩铭》,成为名赋,流传千古,为后人称颂。姚揆仅留诗二首。...[详细]
殷汝骊(1883—1941),字铸夫,号柱公。金乡镇人。光绪三十年(1904)创办金乡卫西初等小学堂,提倡新学。光绪三十四年(1908)东渡日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经济科,加入同盟会。1911年回国,民国成立,当选为国会议员,蒋尊簋(百器)任浙江都督,召集在杭的浙江士绅商讨,制订了一些地方政治措施...[详细]
尤廷立(1895一1930),字绅汉,号群纲。双桂坊(在今湖前镇)人。9岁入学。中学毕业后,便去日本留学。民国十年(1920)卒业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回国后,赴台湾考察甘蔗栽培及制糖等技术。两年后,又应上海国民制糖公司经理马玉山之聘,重赴日本考察4个月。此后供职新农垦殖公司。11年,由浙江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