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常 [公元1873年-1949年]

  • 李宝常(1873-1949年),字绩丞,号寄尘。荆州(今湖北江陵)人。清末民初收藏家、金石鉴赏家、书法家,有“荆楚名士”之誉。 李宝常年青时留学日本,是清朝末年最初迈出国门、放眼向洋看世界的我国早期一代留学生中之一员。 初入张之洞九幕,后以知府官蜀。 在辛亥革命后从四川任所回归荆州,...[详细]

李必湖

  • 李必湖(1945~) 杂交水稻育种专家。 湖南省沅陵县人,1945年2月出生。1964年考入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学习农作物栽培。1966年毕业留校,任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的助手。 他勤奋学习,埋头若干,为找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的理想不育系、保持系,南繁北育,足迹遍及湖南、海南、云...[详细]

李承祜 [公元1905年-1995年]

  • 李承祜,1905年11月1日出生于安徽省枞阳县田埠村。从小酷爱植物,小学毕业后考入杭州甲农中学。毕业后,就读于济南农学院园艺系。1924年9月,考取公费留日,于1925年4月就读于广岛高等师范理学部,1930年毕业后继续在广岛大学(原名文理科大学)研究部深造。 1932年5月,他响应中国留日...[详细]

李洪明 [公元1992年-2020年]

  • 李洪明,男,汉族,1992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生前为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徽王庄镇徽王管区书记。疫情防控期间,他始终坚守工作岗位,每天到村内防疫点值班,同村干部一起开展消毒工作,对14个村外省返乡人员进行排查。2020年2月24日,妻子生二胎,他仅请了一天假便返回单位;3月7日,是儿子的...[详细]

李辉 [公元1927年-1951年]

  • 李辉(1927~1951),建立镇区桐木堡(今丑溪口乡)人。1948年,高中毕业后,被国民党军队抓丁。次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继而投入淮海战役、上海战役。作战勇猛,多次受部队嘉奖,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三等功二次。 1950年随志愿军炮兵十六团赴朝鲜作战,任炮兵排长、连长等职。1951...[详细]

李家典 [清][公元1805年-1892年]

  • 李家典(18O5~1892),生于清嘉庆十年,八都(今清水坪苗族乡)人,苗族,略识文字,为人厚道,乐于助人。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久旱,草塘溪水不能灌溉两岸高田,禾苗枯槁。家典见状,倡议在姚家湾筑坝,堵蓄草塘溪水,引灌田家寨、桐木坪、龙池坪苗寨溪岸田亩。经三寨苗民赞许议定,按受益田亩均...[详细]

李石安

  • 李石安(?-1941),生前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军第12师政治部主任。 日军调集重兵10万余人对中条山进行大“扫荡”。在前线指挥作战时,不幸被日军俘虏,挟至孙家山。一日晨,日军对被俘军官及其家属进行严刑逼供和利诱胁降。他始终不为敌人的软硬兼施所动。他正告日军:“我属革命军人,成仁取义,早有成竹...[详细]

刘崐涛 [公元1887年-1918年]

  • 刘崐涛(1887-1918),名建藩。醴陵人。保定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同盟会会员。先后任广西新军学兵营骑兵队队长、混成协骑兵营管带。武昌起义随赵恒惕出师援鄂,后移军南京,任第八师骑兵团团长。1913年参与“二次革命”,赴蚌埠、徐州前线作战。事败,亡走日本,肆业早稻田大学。1916年返国,任湖南护国...[详细]

王鹏翥 [清]

  • 王鹏翥,字云程,号晓山,清沂州(今苍山县尚岩镇王楼)人。十岁熟《五经》,治《春秋》、《戴记》,二十岁入郡庠。乾隆壬子(1792年),督学使臣翁方纲看了他的文章,非常赞赏,称为“山东省经义文之第一流”。于是声名愈高,四方之士,皆争相向他学习。 嘉庆戊辰(1808年),王鹏翥以二甲九十四名及第进...[详细]

宁崇溪 [公元1926年-1930年,革命烈士]

  • 宁崇溪,湖北江陵人,原是沙市一家工厂的工人。1926年3月,中共武汉地方执行委员会派方予矩到沙市发展组织,宁崇溪在方予矩的教育影响下,参加了产业工人联合会。他在中共沙市党支部领导下,积极参加 斗争和反对军阀、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土豪劣绅的--。北伐军进军湖北前夕,方予矩因工作需要调回武汉,中共湖北...[详细]

任义汉 [公元1917年-1945年]

  • 任义汉(1917-1945),生前中国共产党陵川县第1区区长。 生于农民家庭。1937年抗战爆发后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县青救会委员,领导全县青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在反对坏官师人凤的斗争中,表现勇敢,深受同龄人的敬佩。1943年,奉命开辟陵川敌后工作,参与组建壶陵游击队,开展...[详细]

石玉湘

  • 石玉湘(1908-?) 望乡人。常德私立沅澧中学毕业。曾任辰溪县第三区团防队队长。1933年,在熊桂清匪部任连长,1935年冬受招安,先后任辰溪县铲共义勇总队分队长、副训练员;辰、沅、泸、溆保安团第六营一连连长。1939年退伍回家,迁龙头庵闲居,有时当小学教员。1948年春,任辰溪县自卫总队...[详细]

宋日就 [明][公元1557年-1629年]

  • 宋日就(约1557-1629年),字志明,号敬铭,原籍沂州珩头(今苍山县向城镇杭头村),后居黎丘(今向城镇黄鹂山前)。祖父宋玮,因生库征税,遭柞子狂生王某之侮,发誓要让后代上学,考取功名,为宋氏争光,于是延请先生开塾教子。 宋日就之父宋梯,字子升,与其妻赵氏以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而闻名。日就幼...[详细]

唐采芹 [公元1904年-1981年]

  • 唐采芹(1904~1981),又名春泮,一都(今楠木乡)人。民国13年(1924),毕业于汉寿县第一高等小学堂,继而考入湖南私立复初中学就读。同年10月,加入中国国民党。1925年2月,任湖南省党部第一区党部第三区分部常务委员。 民国16年1月,唐采芹受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湘西党务办事处(驻常德...[详细]

唐士谦 [公元1902年-1928年,革命烈士]

  • 唐士谦,1902年2月22日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北乡关王庙的一户贫农家庭。7岁就帮家里割草放牛,因上不起学,常站在私塾窗外偷听先生教书文,时间一久,竟能把整段整段的书文背诵下来。这事被好心的塾师喻先生知道后,破例不要学费收下了他这个学生。后来,喻先生担任了醴陵北二区高级小学校长,14岁的唐士谦也考...[详细]

谭汤池 [公元1908年-2005年]

  • 谭汤池同志生平(1908-2005) 中国共产党党员、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湖南省委-部原副部长(享受副省级医疗、住房待遇)离休老红军谭汤池同志,因病于2005年6月19日下午3时28分在长沙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7岁。 谭汤池同志1908年9月11日出生于湖南省茶陵县秩堂乡毗塘村...[详细]

谭子嫂 [公元1906年-1931年,革命烈士]

  • 谭子嫂,原名明秀,1906年2月25日出生于湖南省茶陵县火田乡洲陂村(今红色农场)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因家庭贫困,她8岁时,被父母送到田头村周家作童养媳。然而,婆家也同样贫穷,因此,幼小的谭子嫂除了担负繁重的家务,还得经常去富人家帮工。生活的艰辛、繁重的劳动铸就了她坚毅的性格。 1930年5月...[详细]

王鼎钧

  • 王鼎钧,当代著名华文文学大师,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兰陵镇(原临沂市苍山县)人,一生阅历丰富,文思不俗,勤奋不懈。1949年去台湾,1978年后移居美国纽约。 王鼎钧曾用名方以直,1925年生,抗战末期弃学从军,曾在报社任副刊主编,也当过教师。 14岁开始写诗,16岁写成《品红豆诗人的诗》,...[详细]

王少堂 [公元1889年-1968年]

  • 王少堂(1889—1968),原名德庄,又名熙和,以艺名行。祖籍江都,生于扬州安乐巷。其伯父王金章、父亲王玉堂均为扬州评话艺人,擅说武(松)、宋(江)、石(秀)、卢(俊义)4个十回。王少堂7岁从父学艺,9岁以艺名少堂登台,12岁正式从业,在书坛上崭露头角。17岁那年春节,在扬州教场说书,与康国华...[详细]

王天曙 [清][公元1866年-1900年]

  • 王天曙(1866~1900),字翼之,沅陵县十二都(今白田乡)人。家殷实,少年倜傥不羁,好抱不平,年长更富才气,通金石之学。光绪年间举贡生,后被举为候选训导。 光绪二十六年(1900)春,王天曙在武汉结识林圭,倾谈时事,同感清廷腐败。不久,二人约游上海,巧遇秦力山、唐才常等忧国忧民志士。是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