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翰东(1880——1945),字剑东,今横埠镇丁家黄庄人。翰东曾师事陈澹然,与胡聘三同年中秀才,后进入桐城学堂和安徽武备学堂,复入北京陆军大学深造,参加了同盟会。他与李济深、胡聘三、魏曙东为同窗好友,并与李济深宿上下床位,交契深厚。民国初年,翰东任安徽军政司筹划科长,旋任察哈尔都统署参谋,参加...[详细]
董必,字子强,是熙宁九年进士。曾拜王安石为师,向他质疑问难,受到王安石的称许。曾担任荆南知府,建堡寨控制溪涧,使“诸蛮不敢为寇”,对于政局的安定起了积极作用,因此被加封为显谟阁待制。去世后,被追赠为龙图阁待制。 ...[详细]
方大镇(1560——1629),字君静,号鲁岳,今浮山乡人。明神宗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授大名府推官。上任后平反冤案,救活130多人。升为御史,因病请假归。万历三十五年复出,巡盐浙江。当时所谓“九边”的军饷,半数取之盐课。自万历二十七年,新增盐税均加在2.6万多号盐商和灶户上,商、灶因税...[详细]
方孔炤(1590——1655),字潜夫,号仁植。今浮山白沙岭陆庄人。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授嘉定州知州。调任福宁知州、兵部主事。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孔炤由员外郎提升职方司郎中。但不久,太监魏忠贤等当政,原来反对他的-先后被罢免;同时,东北边境,战事频繁,武将竞把边防看作畏...[详细]
方履中(1864-1939),字玉山,一字聘商。南乡(今属枞阳县)人,清末民国初著名实业家。 方履中幼读经史,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两淮盐运史、四川提学使、安徽矿务总理。光绪二十七年,方履中因治父丧回桐城,后居安庆。时英人凯约翰以欺诈手段侵占安徽铜官山矿,皖境...[详细]
方孟式(1582——1639),女,字如曜,方大镇长女,今浮山乡人。孟式学识渊博,擅长诗词书画,她画的观音像,栩栩如生。同张秉文结婚后,不育,秉文纳妾陈氏育有3子,孟式爱如自己所生。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兵攻陷北京附近48座县城,又围攻济南,张秉文时任山东布政使。孟式对秉文说:“您是国家官...[详细]
方式济(1678——1720),字渥源,号沃园,登峄子,今义津镇人。式济周岁即随母吴氏迁居金陵(今南京),7岁丧母。年渐长,因好学工诗,精于绘画,曾得到当时的大画家王原祁的赏识。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中进士,授内阁中书。次年回家省亲,适逢《南山集》案发。因《南山集》有数处写到族人方孝标,因此...[详细]
房师亮(1903——1984),系房秩五长子,今白湖乡人。民国10年(1921年),师亮就读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次年,赴德国留学。在此期间,经朱德、孙炳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4年,师亮赴莫斯科接受军事训练,次年回国,参加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师亮于民国18年与其妻鲍训经一道再度留学德国...[详细]
方受畴,字次耘,号来青,今浮山乡人。清乾隆年间,任两淮盐课大使,后荐任乍浦同知、直隶大名府知府,调保定府知府,后升清河道,因事罢官。到清嘉庆初赏给道衔,赴任伊犁。5年后召回,授苏松粮道,迁河南按察,调直隶布政使,赐戴花翎,晋升浙江巡抚。不久,又移河南。当时河南睢州水漫,而滑县又大旱,温疫大起;凡...[详细]
方维甸(1759——1815),字南藕,号葆岩,观承子,今义津镇人。维甸19岁时,乾隆帝追念其父方观承功劳,恩赐内阁中书,值军机处。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维甸中进士,以吏部主事的身份,随大学士福康安出征台湾。累迁御史,赏戴花翎。乾隆五十四年,典试广西,晋级光禄寺少卿;随征西藏廊东噶,升为正...[详细]
方维仪(1585——1668),女,字仲贤,今浮山乡陆庄人。其父方大镇,明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大理寺少卿。维仪幼从家学,工于诗,长于画。年十七嫁同乡姚孙为妻,夫患绝症,不久病逝。维仪年轻丧夫,守志“清芬阁”,孤身伴影,潜心研究诗画。堂妹维则十六孀居,两人过往甚密,切磋诗画艺法;胞弟方孔炤妻吴令仪及...[详细]
方文轩(1890——1976),字伯堂,今义津镇人。文轩桐城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数理系。民国7年(1918年),安庆六邑中学聘他为数、理、化教员。民国9年,他创办了江淮中学。民国12年,他又创办了私立东南中学,自任校长。民国15年,孙传芳的残部驻入该校,门窗校具毁劫一空,-停办。是时...[详细]
方学渐(1539-1615)字达卿,号本庵。安徽桐城人,明代著名学者。明代中叶桐城学术的领头人,东林-。为诸生祭酒二十余。领乡荐,弃去,专事讲学。方学渐(明善先生)是继何唐之后于桐城兴教倡学的乡里大师。他终生未仕。为诸生时即与士人结社论文,讲论学术。晚年筑桐川会馆,献身讲学,为桐城风教的振兴和此...[详细]
房秩五(1877——1966),名宗岳,又号鲁岑,晚号陟园老人,今白湖乡公塥村人。秩五幼随父读书,后参加科举考试,县试为第二名,府试为第一名,省试为第三名。20岁后,迫于家庭生计,便外出当塾师。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秩五至安庆蔡家教书。时值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反帝运动相继失败...[详细]
方中通(1635——1698),字位伯,号陪翁,以智次子,今浮山乡陆庄人。他从小受家学熏陶,研读认真,书无所不读,尤爱天文历算。明亡后,虽颠沛流离,仍手不释卷。初从汤圣弘学习西算,对算学、物理、音韵颇有研究。18岁探亲至南京,遇梅文鼎、薛凤祥等著名数学家,遂结为师友,相互切磋;同时向西洋学者穆尼...[详细]
光明甫(1876—1963),名升,字明甫,以字行。枞阳县人(出生地原属桐城北乡)。清末秀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求学于江宁三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前身),开始接受民主思想。因参加革命党人赵声召集的具有民主思想的“北极阁-”被校方开除。三十一年东渡日本,考入早稻田大学,加入同盟会,民主...[详细]
郭东文,1968年2月25日出生于安徽铜陵,中国著名话剧和影视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广州话剧团国家一级演员。 获得过2000 年广州新星演艺大赛银奖、 获第五届中国戏剧节表演奖。现任民主促进会广州市委员会市委委员、文艺总支副主任、广州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戏剧家协会理事。作品...[详细]
何如宠(1569—1642),桐城人(今枞阳人)。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是明末一代名臣。《明史》称其“操行恬雅,与物无竞,难进易退,世尤高之”。 何如宠,安徽桐城人(今枞阳县枞阳镇何家青山人),祖籍婺源田源何田坑。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如宠博学多才,被选入翰林院...[详细]
何如申: 字仲嘉,号虚白,(今石矶镇何家青山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与弟如宠同举进士,初授户部主事,升处州知府,寻以参政分守嘉湖,累迁浙江右布政使,引疾归,为政清廉,归无长物。著有《万伯遗诗》 萧穆的著作《敬孚类稿》中有一篇《追录旧游何氏青山石屋寺后记》。在这篇文章中,萧穆记载了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