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嵩,中站区南朱村人。生于1920年,1939年考入国立西北大学物理系。毕业后,曾任助教、讲师。1952年任西北大学副教授。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晋升为物理系教授。 张庆嵩长期从事基础物理教学工作,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1957年曾被选送到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1963年...[详细]
张庆泽,男,字恩波,南朱村人。1905年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先后在沁阳师范等校求学。 1928年,张庆泽开始在乡村小学教书。因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堕落深为不满,思想倾向革命。 1929年10月,由中共党员郭风锵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组建了博爱县第一个党支部,任支部宣传委员。同时,以博...[详细]
张日化(1910~1940),原名精伟,又名精慧,浙江诸暨县人。小学毕业后至上海做工。“八一三”事变以后回家乡,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诸暨县江东区委组织委员。后受党的派遣,考入“政工队”,分配在“江东区队”负责三都、白门一带工作,积极组织民众抗日及建党工作。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东南分局第二期...[详细]
张绍轩(1912~1971),名长顺,号永祥,扬中县三涫,乡长乐村张家墩子人。 张幼入私塾,国学基础较厚,成年后,立志学医,拜圌东乡母子圩(今三茅乡圌东村)老中医奚龙章为师,学习中医3年,后从常州朱容棠学西医1年。回扬后,在兴隆镇南山寿药号开设中西医诊所,后又参加天津名中医汤世彦及上...[详细]
张述学,男,l916年出生于北朱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自幼丧父,与其兄以打短工、讨饭度日,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 1945年9月,中站解放后,张述学参加了民兵组织,走上了革命道路。1946年10月,他又随部队备战上山。 1947年农历六月初三,党派张述学等8位战士下山侦察敌情,当天晚上潜进...[详细]
张祥云(1915.3、6—1947.4.4)山西省昔阳县上思乐村人。出身于雇农家庭,7岁随父到地主家放牛,13岁在皋落学校打杂工,后因戏虐校长被解雇。14岁外出谋生,到河北赞皇县广兴隆丝织厂做工达6年,因遭厂主毒打而出走,到太原市平民纺织厂做工。在该厂受到了共产党地下组织的关怀和教育,曾多次参加...[详细]
张献之(1877~1942),原籍丹徒县。岳父徐功甫,扬中油坊中滩乡绅。张靠岳父资助,于中滩围垦长生、长兴、珠滩三个圩。圩里土壤沙质,栽桑70多亩。世亲殷金文在丹徒黄墟设蚕种制造场,兄张佩之在姚家桥开设茧行,基于这些条件,张于鸣凤乡中滩开设“江东蚕种制造场”。 1930年,制造场有...[详细]
张晓飞(1941.7—)江苏吴县人。擅长中国画、木刻年画。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创作室主任、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苏州市美协副主席。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曾获江苏省文学艺术奖,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 家,1993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水乡元宵》获全国第五届年画展一...[详细]
张习儒,中站区北朱村人。生于1915年3月,1938年5月参加革命,在部队历任政治部干事、-科科长、政治部科长、部长。建国后,历任云南军区兵役局局长,昆明军区政治部部长,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政委,昆明军区炮兵政委(正军级)。1981年离职休养。 ...[详细]
张秀时(1938.10—)辽宁辽中人。擅长中国画。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任中国美协辽宁分会创作员,辽宁人民出版社美术图片室负责人,辽宁美术出版社美编室主任、美术创作室主任、总编室主任兼社长助理、副社长、副总 ,辽宁省美协副主席,《美术大观》主编。年画《人民功臣》(合作)获全国年画二等奖,...[详细]
张允文,学名佩文,字绶青,北朱村人。清末优廩生,曾任国民党博爱县政府劝学员长、视学、督学等职。 允文生性耿直、博学多才。清光绪34年(1908年),倡导创建了"河内县崇实学堂"(在北朱村),亲任校董,并修改教材,增删了《小学集注》、《四书集注》、《三字经》等,著有《述遇》一书。 1938...[详细]
赵良斌(1910~1943),扬中县杨家高滩赵家埭(今兴隆镇红专村)人。幼入私塾,1929年考入黄墟师范,1931年转学至黄渡师范。1933年师范毕业,至丹徒县大港小学任教,一年后任镇江市磨刀巷中心民校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返回扬中。1938年春担任扬中县青年抗日团副团长。1939年参加江南抗...[详细]
朱宝鎏(1871~1946),字元堃,号悟生,扬中县三乡五村人。30岁中泰兴籍秀才。朱受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影响和辛亥革命启迪,在家乡带头剪辫子,改习新学。后应三涫乡士绅邀请,开办学馆,在教育界颇有声望,曾被推为县教育会长。1922年朱倡办扬中县第一高等小学。民国年间,朱批改推荐学生优秀作文1...[详细]
朱梅邨 (191112—1993.3) 别名独眼半聋居士,江苏吴县人。擅长中国画。13岁起随其舅父吴湖帆学画,19岁开始卖画为生。30年代曾与叶恭绰、吴湖帆、张大千等组织“正社画会”。1950年加入“新中国画研究会”,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文史馆馆员,一级美术师。作品有《赤壁之战》、《石壕...[详细]
朱松华(1903~1976),扬中县长旺乡新圩村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早年做过篾匠,当过短工。 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兴隆乡民主政府乡长,兼党支部书记。 1944年~1945年10月间,先后任扬中县二区区委副书记、书记。 1945年新四军北撤,朱奉命留...[详细]
祝尧三(1887~1955),字家安,号宪成,扬中县三涫乡三圩埭人。幼年从父三如先生读书,后考入江苏第九师范,毕业后任国民党扬中县教育局视学。曾加入国民党,拥护孙中山新-政策。因与县里一些当权者政见不合,被贬任三涫乡国民义务小学校长。 1924年与朱宝鎏等发起结社会文,创“存粹文社...[详细]
朱永山(1906~1940),字静卿,参加革命后化名筱鲁。扬中县东新港(今三涫乡新港村)人。1933年黄墟师范学校毕业后回扬中工作,先后任镇海庵、油坊桥小学校长。1938年3月在泰兴与李培根、赵良斌等组织苏南抗日同盟会,曾几次返回扬中宣传抗日。 1938年10月参加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详细]
左治平(1918一1949),原名左济生、曾化名王峰、杨森。扬中县人,生于农民家庭。15岁去上海学“跑街”,因难忍尔虞我诈的商人习气,愤而回家。17岁考入无锡洛社师范,毕业后回扬中。民国27年(1938)夏,听说泰兴张公任部抗日,遂往投军,任排长。翌日副官令其造一张30余人的花名册领空饷,左不...[详细]
安东(1918—1966)男,四川南充阆中凉水乡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八十九师政治部宣传员、秘书,第二六五团政治处敌工队队长,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机要科机要股股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