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耀辰(1877—1953),字乐山,本市山西会馆巷人,清末秀才。性耿直,不善言辞,素有教育救国之志。废科举后,康耀辰考入三原宏道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八月,被清政府遣派到日本东京帝国高等师范地质博物系学习,和同学于右任一起拜见在日本的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推翻清王朝的活动。留学期...[详细]
况曰钦(1885~?) 字正阳,本县山口乡人。清末优贡生,后补知县。民国初,就读并毕业于北洋单级师范、天津法政讲习所。在任县劝学所所长、陕西教育厅督学期间,热心地方教育,曾荣获“陕西省八等嘉禾勋章”、“陕西省双莪金质奖章”各一枚。...[详细]
赖运淑(1858~1928) 字季清,号善甫,本县城内人,清光绪二十二年拔贡。历任县丰宁书院主讲、师范传习所教习、高等小学堂教员、教育科长、赈灾会长及陕西通志局采访主任等职。 运淑9岁丧父,安贫守道,性孝友。肄业汉南书院时,每月补贴、奖金全数寄回家中。一次母病,想喝鲤鱼汤...[详细]
蓝培原(1868~1941) 字葆初,本县里八沟乡人。少时就读于私塾,聪颖诚笃,后因家贫辍学,且耕且读,学识日长。20岁时考入县学,因诗文出众,被选为廪生。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举后出任汉南书院讲席,倡导教学相长、循循善诱,受到学生敬重。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时,他同钟...[详细]
李燮(134~186年),字德公,汉中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人。其父李固官至太尉,因得罪了权臣大将军梁冀,受诬陷,下狱被杀。李燮的两个哥哥李基、李兹也被处死。年仅14岁的李燮,在姐姐李文姬谋划下由李固的门生王成带着,乘船沿江东去,在徐州界内住下,隐名埋姓,为酒家作佣人,王成则在集市上算卦,暗中教...[详细]
梁白波(生卒年月不详) 女,香山县人。30年代知名女漫画家,曾被中国漫画界誉为“第一才女”。早年在新华艺专和西湖艺专学油画,天分甚高,思想激进,用的笔名就叫“Bomb”( ),后听从朋友劝告,改为“Bon”。学生时代,参加过中共党组织发动的南京路飞行-,后到菲律宾一所华侨中学教美术。民国24...[详细]
梁纯义(1901—1979) 南蓢麻子(陈梁)村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民国13年(1924)参加麻子村成立的农民协会及农民自卫军,被推选为麻子村农民协会秘书。曾被推选到广州农民讲习所学习。大革命失败后受通缉-背井离乡到香港,1925年到千里达(今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谋生。初受雇于人,略有积蓄后自...[详细]
梁扶初(1891—1968) 又名澄树,石岐人。日本归侨。知名棒球运动员、教练员。幼时随父侨居日本横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横滨组成中华棒球队,希望祖国觉醒,球队以醒狮为队徽。球队1922年获横滨棒球联赛冠军,在华侨中引起震动。1932年回到上海,推广棒球运动,次年加入上海棒球队。该...[详细]
梁固荣(1904—?) 号友仁,香山县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任第四师团附及团长、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学员总队中队长。民国36年(1947)1月7日授少将衔,同年退役。曾任广东龙门师管区司令。1949年移居香港。 同年(公元1904年)出生的名人: 容永昭 广东省中山市 ...[详细]
梁龙腾(1874—1944) 号云溪,沙溪坎溪村人。从小博览群书,关心时事,得知孙中山提倡革命拟追随,但碍于父亲反对,无法实现。父亲去世后,闻悉孙中山在南洋宣传革命,便毅然前往。初到南洋,人生地疏,无法与革命党联络,直到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8月新加坡《中兴日报》创刊,才知是革命党创办,...[详细]
梁麟生(1899—1981) 字道平,小榄太平西街人。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桃李满门。青年时期在广州赤社研习绘画,又在澳门随名画家高剑父进修,民国19年(1930)间,在雷州及广西等学校任教,后返中山县立中学、中山师范及小榄美理女子初级中学、杨仙逸初级中学工作。日军侵华期间,参加抗日工作。19...[详细]
梁胜明 (1939~) 笔名盛鸣、秦汉洋。陕西洋县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历任兰州第七中学、兰州师专教师,《甘肃日报》文化教育部主任、高级、记者,《甘肃高师学报》编审,兰州城市学院等校教授。甘肃省作协第三届常务理事,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理事。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19...[详细]
廖桂生(?—1927) 五桂山长命水白兰桥村人,大革命时期中山四区农-动的杰出组织者和领导者。早期参加革命,在农讲所第二届学员李华炤、李炎孟、冼雄标等中共党员的直接指导下,积极组建乡农民协会,民国13年(1924)长命水乡农民协会成立,是中山最早建立农民协会的乡之一。1925年任新成立的长命...[详细]
廖忆林 (1944~) 笔名青阳、亦宁。四川平昌人。少年时因父母罹难辍学,之后,一直坚持自学。1986年进入文化部门,做文学辅导、文学工作。1990年受聘任四川省文学院创作员,1993年调至巴金文学院。四川省文联委员。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诗集...[详细]
廖泽堂 (1914—1962),0乡0村人,共产党员,历任互助组组长,初级、高级社社长,公社副社长,县委委员等职。他重视改良土壤,科学种田,在堰河西岸植树护岸,将沙滩数十亩改为水田,小麦、油菜实行冬、春浇灌,从而获得丰收。1953年,水稻平均亩产400公斤,1954年,小麦平均亩产251公斤,闻...[详细]
李炳祥(1905—1959) 又名永孝,祖籍南蓢岐山村(李屋边),出生于菲律宾马尼拉市。父亲是轮船锅炉修理技师,洪门致公党成员,思想开明。母亲善良贤淑,虽是文盲,却很重视儿女的教育,17岁便送其回国读书,就读上海复旦中学,后转入青年会中学,参加上海大学夏令讲习所,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详细]
李才科(1884~1949) 本县湘水乡人。家富,小学文化。从17岁开始,他先后随李妙富、殷回春、杨德旺攻读医经,研习中医内、外科医术。历时10年,出师行医。民国初,他在象鼻沟开设荣茂堂售药、看病。远近来求医者,不管有钱无钱,悉为详诊,给药。病后无力调养的,只要相求,他就送以银钱或食品,使其康复...[详细]
黎彩彰(1873~1927),字锦涛,宁羌州人,原籍湖北麻城孝感县,其先主明末迁宁定居。彩彰少时聪慧勤奋,16岁中秀才,正欲参加科考以进仕途,却逢光绪二十六年(1900)燕子砭教案发生,清廷诏停宁羌州科考,乃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三原于佑任创办的宏道学堂攻读,在校期间加入同盟会。 ...[详细]
李成元 (1913—1951),官沟乡大坝人。曾务农、经商,后加入红帮“翠华山”,结交与山主郑风林有来往的土匪,借红帮摆香堂、收兄弟、开, 场,成群结伙,-,危害地方。民国37年(1948)到留坝县百栈河、江口一带,拦车抢劫,被褒城县国民党政府招安授褒城县独立队长,发给0弹药,遂聚匪一、二百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