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北华(1913—1996) 张家边村人。民国24年(1935)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政治指导员。1941年5月,到香港从事日本问题和交通研究工作。1955年起任中共上海市委-部副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第八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冶金矿山机械厂副厂长,上海市工商局党委书记、局长等。1977年...[详细]
蔡洁丞(1880—1955),原名垚,本市人,1908年毕业于广东法政建成学校。先后在广东新宁县、四川成都、西安关陇民报社、郃阳县府、陕西省参议会等地任职。次年,与刘次枫等人被汉中各界推举为赴省请赈代表,向省主席杨虎城汇报汉中灾情,以求赈灾。1942年,任南郑县财委会主任。次年,集体加入国民党。...[详细]
蔡锦佳(1863—1942) 沙溪永厚环村人,侨居美国三藩市。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为发展祖国工业,其发动乡亲侨胞集股,创办香山机器制砖厂,得侨胞和家人支持。同年,带着乡亲侨胞筹集的股金和父辈给其的积蓄,以及学到的制砖技术,怀抱兴办实业的宏愿,返回家乡香山县,于石岐(今石岐青溪路)择地...[详细]
蔡女良 (1938~) 笔名阿良。女。广东中山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1953年从美国回国,任北京外国语学院学员、教师,后在广东从事教育、翻译工作,任花城出版社译文室主任。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译著长篇小说《千金姑娘》、《儿子和情人》,小说《法国中尉...[详细]
蔡孝义(1912—?) 字晓毅,香山县人,民国元年(1912)3月17日出生于上海。复旦大学政治系毕业。曾任广东力行中学教员。1940年任广东省妇女协会总务处处长,1941年任会长。1942年任广东南方商业专科学校教授。1948年当选为“行宪”第一届-监察委员。后去台湾,任“-”侨政委员会、...[详细]
蔡增基(1890—?) 香山县人。出生于美国檀香山。民国4年(1915)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翌年回国。曾任广东省议会议员、两广都司令部外交委员。1921年2月25日任广州市财政局局长。1922年8月任北京政府农商部秘书,其间还任《北京邮报》、香港工商银行经理。1926年11月20日任国民政...[详细]
曹黎民 (1949~) 重庆人。1984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1969年赴四川酉阳插队。1972年回城就读于重庆第二师范学校。历任中学教师,重庆市渝中区文联秘书长,重庆市作协小说创委会副主任,重庆市渝中区第十一届政协常委。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详细]
陈琯 (1892—1959),字韵轩,0乡旧州村人。毕业于上海公学,曾在陕西省立法政学堂任教三年,后任省政府秘书和延川、葭县、榆林、府谷、耀县、三原、洋县县长。民国37年(1948),任陕西省财政厅秘书兼第二科长至解放。陈生活简朴,提倡廉洁。任三原县长时,见一收发员用铅笔把10行纸改为20行,...[详细]
陈宝琳 (1935~2007) 笔名丹琳。女。辽宁辽中人。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北京教育学院文学专科。1946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村儿童团长、土改工作队员,水库职工,北京师大女附中、北京第一○三中学教师。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故事《她终于找到了党》,...[详细]
陈才芳,清代末叶人,字春亭,号梅峰,宁羌州板苍坝人,寄籍汉中府城南门内之孝义坊。才芳美仪表,性孝友,好学问。原家境殷实,后饱经忧患,九死一生。大难之后继续刻苦自砺。自幼立志成才,后科第连捷,以博学渊识,涉登翰苑,为宁强屡代仕官中学位之魁首。 同治元年(1862)十月,太平军由鄂入陕,...[详细]
程德培 (1951~) 广东中山人。1968年赴崇明岛农场劳动,后任上海染料化工五厂工人,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论研究室专业作家。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评论集《小说家的世界》等。评论《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获上海首届文学理论奖。同年(公元1951年)出生的名人...[详细]
程发刚 (1964~1983),男,本县西岔河乡彭家沟村人,民兵。1983年3月6日下午4时,程正帮助村民盖房,突然发现上湾西坡山林起火,立即翻过两座山梁,冲向着火山林,奋力用树枝扑打山火。烈火烧燃他的头发、眉毛、衣服,仍坚持开挖断火路。此时群众赶到,扑灭了山火,保住了大片山林。扑火中,程发刚被...[详细]
程璧光,字恒启,号玉堂,广东香山县田边人。父亲程培芳是旅旧金山华侨,1871年病故于檀香山,璧光扶柩归里。父亲去世后,家庭生活变得越来越困难,为继续学业,投奔其姐夫陆云山。时福州船政局刚制成“靖远”炮船,由陆云山管带。1875年,璧光考入福州船政学堂程学习航海驾驶。毕业后上“扬武”舰当练...[详细]
程君海(1850—1932) 又名步瀛,字籍笙、守坚,南蓢安定村人。天资聪颖,博通经史,很年轻便通过科举考试成“补博士弟子员”。不满清廷腐败统治,发誓永不为官,甘愿到翠亨村当一名教授村童的教馆先生。才学和德行受人们敬仰,纷纷送子弟入学,年幼的孙中山是其学生。其诲人不倦,除给学生授课外,还培养...[详细]
程奎光(?—1895) 字恒毅,号星堂,南蓢田边村人。早年考入福建马江船政学堂学习驾驶技术,毕业后入北洋海军中服役,为广丙舰及镇涛舰管带。曾参加中法战争。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在广州加入兴中会,与陆皓东等人曾参与孙中山策划是年重阳节(10月26日)在广州举行的武装起义,负责联络广东水师,...[详细]
程利(1833—1892) 字维焕,别号敬泉,印号汝楫。南蓢安定村人。清咸丰十年(1860)随亲友从唐家湾乘帆船前往檀香山谋生。初从事种植业,转而经商,渐成大商家。开设朝兰利服记,同程植、陈芳合办“芳植记”,为当地知名商店。 1882年,郑藻如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派员游历檀香山,倡建...[详细]
成连音(1901~1974),又名仙操,宁强县阳平关成家坝人。出身地主家庭,小学文化,早年曾受训于国民党三十八军干部训练班,后充任该军排、连长职。民国18年(1929),宁羌遭灾,饿殍遍野,匪患滋生。各地为保境安民,纷纷成立民团武装。成由军中回乡,历任地方团队头目,县参议员。 民国2...[详细]
陈公哲(1890年-1961年),在上海出生,祖籍广东中山南蓢榄边茶东村人,父亲到上海经营“粤瑞祥”五金行。所以陈公哲在上海的广东会馆中也有威望。 陈公哲15岁参加健身球社,20岁参加精武体操学校,为精武第一批学员,一直是精武的领导核心人员,与卢炜昌、姚蟾伯有“精武三杰”“精武 司”之称。加上陈...[详细]
程式如 (1929~) 笔名石汝、芥子。女。原籍江苏吴县,生于上海。中共党员。1948年肄业于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社会学系。1948年进入中原解放区,参加中原大学文工团。历任中南人民艺术剧院演员,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演员、艺术室副主任,从事儿童戏剧理论研究,一级戏剧评论。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第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