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因(1249~1293)字梦吉,号静修。元雄州容城(今河北徐水县)人,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出生于书香门第,传出生前夜,其父梦神人用马载一儿至其家,并嘱“善养之”。幼年取名骃,字梦骥。后改名因,字梦吉。刘因6岁能诗,10岁能文,且落笔警人。后拜学者砚弥坚为师,深得教益,学业大进。初习经学,感叹...[详细]
刘毅之(1908-1944年)又名士毅,无极县武家庄人。民国14年(1925年)考入保定第二师范,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教师、中共党支部书记、无极县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晋察冀抗日义勇军第五支队领导成员、人民自卫军第五团宣传科长、冀中三分区二十六大队政治处主任、抗大总校三团政治委员...[详细]
刘泽友,男,生于1955年11月4日,学历大专,职称馆员,0党员。1975年元月参加工作,1975年至1988年在沙洋交通子弟学校先后担任专职音乐教师、教导处教导员、总务处主任,1988年12月调入沙洋区文化馆,先后担任过群文辅导干部、办公室主任、副馆长,现任沙洋县文化馆馆长,0文化联合支部书...[详细]
抗日战争初期,一位出身于大地主兼商人家庭的宜都青年,为了实现救国救民的志愿,抛弃优裕的富家少爷生活,冒着杀头的危险,义无反顾地走上革命之路。数年后,家乡青年将他与中共宜昌中心县委委员张翮、襄西地委书记苏震并誉为“陆城三杰”。他就是新中国成立后宜昌市首任市长刘真。 刘真,原名刘绂传,号公黼,1...[详细]
刘珍年(1897-1935),字儒席,出生于河北省南宫县一个农村小地主家庭。1918年在南宫县中学毕业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步兵科。1922年毕业后,在东北奉系军阀李景林部任排、连、营长等职。1926年,李景林部被冯玉祥击败,所属部队编入直鲁联军,刘在褚玉璞部任十六旅旅长。因过失被革职...[详细]
(公元478—549年) 南朝-、学才。字思贞。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南)人,从小随父刘蚪居住在百里洲。 刘之遴从小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八岁便能做文章。他父亲非常高兴地说:“此儿必以文兴吾宗。” 刘之遴15岁举茂才。当时张稷新授尚书仆射,刘之遴当面为其代作文章,挥笔立成,在场的...[详细]
(公元5—6世纪) 南朝官吏。字嘉会,刘之遴之弟。南阳涅阳人,与兄刘之遴从小随父刘蚪居住在百里洲。 一次,武帝专程到荆州与刘蚪谈论刘之遴、刘之亨。刘蚪对武帝说:“之遴必以文章显,之亨当以功名著。” 后来,刘之亨举秀才。之后授太学博士,代兄刘之遴为中书通事舍人。累升至安西湘东王萧...[详细]
刘子□hui(1101~1147) 南宋学者、诗人。字彦冲,自号病翁。福建崇安人。父刘□,钦宗时位至资政殿学士。刘子□以父荫得官,曾为真定(今河北正定)幕府属僚。靖康二年(1127),汴 京被围,刘□奉命出使金营,不屈被杀。子□庐墓三年,服除,被命为兴化军(今福建仙游县北)通判,赴任不久即以多病...[详细]
刘宗诚,副编审(1934--2001)男,河北省无极县郭庄镇人,1934年5月1日出生。曾任县政协办公室主任和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河北省劳动模范。195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同年被错划为 ,1962年底回原籍务农,1979年落实政策恢复工作。1995年退休。2001年12月3日病故。 19...[详细]
李万春(1911-1985),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艺术教育家。满族正黄旗人,原籍河北雄县道口村,出生于哈尔滨。父亲李永利是红遍江南、称绝一时的清末著名武花脸演员。李万春的妻子李砚秀是京剧旦角演员。李万春4岁随父母迁居上海。6岁上学读书,不足五岁就开始随父练 戏。《佟家坞》、《阴阳鱼》、《田七...[详细]
李文东,光学专家.中国应用光学的先驱之一.长期从事光学仪器的研制及其加工技术研究.重视培养光学技术人材.在军用光学仪器产品制式化、夜视技术研究、自行设计国产光学仪器,组建光学仪器工厂技术管理体系等方面成绩显著,为中国兵工光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李文东,原名李书堂,...[详细]
李文蔚 元代戏曲作家。生卒年、字号不详。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曾任江州路瑞昌县尹。与白朴相友善。白朴有题为得友人王仲常、李文蔚书的〔夺锦标〕词,其中写谁念江州司马沦落天涯,青衫未免沾湿,可知李在官场曾受挫折。李文蔚著有12种杂剧,现存 3种:《同乐院燕青博鱼》、《破苻坚蒋神灵应》和《张子房圯桥进...[详细]
李仙念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毕生奋斗,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崇敬和爱戴。 1909年6...[详细]
1911年11月21日,李星华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1920年夏,随全家到北京定居。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下令逮捕了李大钊,李星华娘儿仨一同被捕,在监狱关押二十几天。她在法庭上机智地回答了敌人的审问,使大哥李葆华躲过了敌人的搜捕。 李大钊就义后,京师 厅勒令李大钊遗属...[详细]
李虚中(762—813),字常容,魏郡(今河北大名)人。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4),科考顺利,中了进士。后来一直做到殿中侍御史。信道教长生不死之术。平时精研阴阳五行书,以人的出生年、月、日,按日辰天干地支,来推定他一生中的贵贱寿夭,吉凶祸福,后世把他推为星命之祖。世传《李虚中命书》三卷,署...[详细]
李衍:(公元1245-1320)元画家。字仲宾,号息斋道人。蓟丘(今北京)人。少孤贫,初在太常寺充小吏,后官至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光禄大夫。擅画竹,师法文同、王庭筠。曾入竹乡,观察晴雨霜中竹的姿态,画艺大进,其作墨竹、挺拔洒脱,双钩设色,工丽清雅。亦善画松石。子李士行,字遵道,擅画山水、古木竹...[详细]
中国唐代书法家。字少温,赵郡(今河北省赵县)人,生卒年不详。他曾为缙云令、当涂令,集贤院学士,晚年为将作少监,人称李监。李阳冰工小篆,传说开始学习李斯《峄山碑》,以瘦劲取胜。后见孔子《吴季札墓志》,得其渊源,笔法劲利豪爽,活泼飞动,自创一格。诗人李白有诗赠他:“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吐辞又炳焕...[详细]
李延年,?至约公元前90年,汉武帝时造诣很高的音乐家,中山人(今河北省定州市),出身倡家,父母兄弟妹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李延年不但善歌习舞,且长于音乐创作,他的作曲水平很高,技法新颖高超,且思维活跃,他利用张骞从西域带回《摩诃兜勒》编为28首“鼓吹新声”,用来作为乐府仪仗之乐,是我...[详细]
李友镇,男,1943年出生,汉族,湖北宜都人,1963年中师毕业并参加工作,1971年加入中国0。1991年12月~1999年1月,任宜都市乡镇企业管理局局长。他在任职期间,立足本市实际,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为全市乡镇企业发展出谋献策。及时掌握乡镇企业的发展动态,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寻找发展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