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昭烈帝刘备(161—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据说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政治家,庙号烈祖。 蜀汉昭烈帝刘备(161-223)东汉汉灵帝末年,刘备因起兵讨伐黄巾军有功而登上汉末政治舞台,三顾茅庐后始得诸葛亮辅佐。 汉建...[详细]
刘秉忠——大元帝国的设计师。 元代政治家、作家。初名侃。字仲晦。原籍瑞州(今江西高安)。曾祖于金朝时在邢州任职,因此移居邢州。蒙古王朝灭金后,刘秉忠出任邢台节度府令史,不久就归隐武安山,后从浮屠禅师云海游,更名子聪。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前,注意物色人才,他与云海禅师一起入见,忽必...[详细]
1216-1274,字仲晦,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年轻时曾隐居为僧,后被元世祖罗致重用,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居官后仍保持淡泊生涯。有《藏春散人集》行世。散曲多写景物,风格萧疏闲淡而隽永。《全元散曲》录其小令十二首。其中四首为误收。刘秉忠生平刘秉忠:1216-1274,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字仲晦...[详细]
刘成诵字浚泉,乐亭南乡曹庄人,自幼读书,十分用功,有时至深夜不辍。 早起后-,默思平心。下笔成文,不需涂删。清光绪元年(1875)中举人。二年(1876)中进士。任刑部主事,又任山西司郎中(副职)。在任期间,废 寝忘食,专心读律。积累案例数卷。审讯疑案,无不是非分明,不徇私情,亦不畏权贵。例如...[详细]
刘德(公元前171年―公元前130年),汉景帝刘启第二子,废太子刘荣同母弟,母栗姬,西汉宗室、藏书家。 刘德在汉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四月,以皇子的身份受封为河间王(今河北省献县)。 刘德对古文化宝贵遗产的保存和延续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 刘德为王26载,始终没有卷入诸王...[详细]
刘侗(约1593~约1636) 明代散文家。字同人,号格庵。湖广麻城(今属湖北)人。在当员生时,因文奇被人奏参,同谭元春、何闳中一起受到降等的处分。他因此颇有名。崇祯七年(1634)进士。后选任吴县知县,赴任途中逝于扬州。刘侗和于奕正合撰《帝京景物略》,于收集材料,他撰写文字。他们还曾合撰《南京...[详细]
刘贯道 生卒年不详,字仲贤,中山(今定州)人。元代画家。曾因画《裕宗像》得到赏识,得补御衣局使。善画道释、人物、山水、花竹、鸟兽。道释人物师法晋唐,山水师法北宋郭熙,花竹、鸟兽亦能集古人之长。笔法凝炼坚实,造型准确,形象生动传神,有宋院体画遗规。元朝信奉-教,道释画更是不绝如缕,像刘贯道这么善...[详细]
刘弘(236年—306年),字和季,(《魏志·刘馥传》注引《晋阳秋》作“叔和”),官至车骑将军,魏扬州刺史刘馥的孙子,镇北将军刘靖的儿子。沛国相(今安徽省濉溪县北)人。曾任太子门大夫、率更令、太宰长史,升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领乌丸校尉。刘弘治理北方时,恩威并施,北方因此安宁,晋封为宣...[详细]
柳浑(公元714—789年),字夷旷,一字惟深,本名载。柳悛六世孙。襄阳人。唐代名相。生于唐玄宗开元三年,卒于德宗贞元五年,年七十五岁。少孤,志学栖贫。举进士,为监察御史。魏少游镇江西,奏署判官。后为袁州刺史,迁左散骑常侍。拜宜城县伯,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浑著有文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详细]
刘建元(1947--)国家一级演员,艺术委员会成员,裘派花脸。北京人。1958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师从苏连汉、刘砚亭、郭静安、王福来等,后拜著名花脸张洪祥为师,学了四十余出文武戏,在舞台实践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调到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在现代京剧中担任过李勇奇、雷刚、高志扬、李胜等重要角色,因...[详细]
刘靖(?—公元254年),字文恭,官至征北将军,晋封建成景侯。扬州刺史刘馥之子,三国时期豫州沛国相县 (今安徽省濉溪县西)人。魏文帝黄初(公元220年—226年)中,从黄门侍郎迁庐江太守,继任河内太守、尚书、河南尹、大司农、卫尉。为政举措初显琐碎,但最终能给老百姓带来便利,有其父刘馥的遗...[详细]
柳开(947~1000) 宋代散文家。原名肩愈,字绍先(一作绍元);后改名开,字仲涂,号东郊野夫、补亡先生。大名(今属河北)人。开宝六年 (973)进士。初为宋州司寇参军。太平兴国中擢右赞善大夫,知常州、润州,拜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雍熙二年(985),因与监军争斗,被贬为上蔡县令,后复原职。...[详细]
刘伶(约221~292) 字伯伦。晋沛国(今淮北市)人。魏末曾任建威将军。晋武帝时对策,申述“无为而治”之义被黜。司马氏擅权,伶纵酒放浪以示对黑暗统治的满及对礼法的 蔑视。党乘鹿车;携壶酒,使人荷锹相随,道:“死便埋我”。与阮籍、嵇康等合称“竹林七贤”。有《酒德颂》较革教员。另有诗《北芒客舍》等...[详细]
刘孟伉(1894———1969),原名贞健,字孟伉,别号艺叟,云阳人。集革命家、艺术家与学者一身。为20世纪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之一。天资聪颖 刘孟伉5岁丧母。他先入私塾开蒙,后随其长兄刘贞安(字问竹,光绪二十九年进士,补授贵州印江知县)学习经史、书法、诗词、篆刻等。刘贞安精通两汉古文,...[详细]
刘荣嗣,字敬仲,号简斋,别号半舫。曲周县西四夫人寨村人。幼年父母早丧,依伯兄为命,聪颖异常,十岁时下笔成章,郡守南居益,司理张凤翔以国士待之,一时名声大震,求取文章者络绎不绝。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及第,初授户部主事,管银库。后调吏部主事,当时大太监魏忠贤声势显赫,胡作非为,多数-投其门下,为虎作伥...[详细]
刘山丽(1967--)国家一级演员,二团演员,尚派青衣。北京人。1978年考入北京戏曲学校,师从华世香、贾世珍、赵德勋、李喜鸿、张玉英等,学习了《大保国·二进宫》、《龙凤呈祥》、÷桂英挂帅》、《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四郎探母》、《汉明妃》、《大英杰烈》等传统戏。1985年毕业后留在学校的实...[详细]
刘文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术史上是最具代表性的主流美术的杰出画家。他一以贯之地按照毛泽东《在延安 上的讲话》精神,深入黄土高原农民群众的生活之中,以现实主义精神塑造陕北农民的艺术形象,表现战争年代的革命领袖毛泽东在陕北的英雄业绩,而且在艺术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被称为“黄土画派”的带头人。很少有...[详细]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 ,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新朝王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