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瓘,襄阳人,后移居宋州。喜爱剑术,与孟浩然,储日羲友善,玄宗时,任左拾遗,孟浩然到洛阳曾寻访袁瓘,而袁瓘已贬官岭南,孟写诗《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后来孟浩然又到岭南寻访,而袁瓘又遇赦而归授太祝之职,孟浩然写诗《南还舟中寄袁太祝》。开元十一年,孟浩然在长安与袁瓘重逢,不久,袁瓘调任赣县尉,孟浩然写...[详细]
袁高,唐代诗人,字公颐,恕己之孙,擢进士第。建中中,拜京畿观察使。坐累贬韶州刺史,复拜给事中。宪宗时,特赠礼部尚书。 袁高 ,字公颐,袁恕己之孙,沧州东光人。少慷慨,慕名节。登进士第,累辟使府,有赞佐裨益之誉。代宗登极,征入朝,累官至给事中、御史中丞。建中二年,擢为京畿观察使。以论事失旨,...[详细]
袁国臣(1541~?),字惟邻,明,潜江人。官至山东布政司参政(从三品,相当于今副省长),但康熙《潜江县志》(以下简称《县志》)有关他的宦迹记载却很少,我从甘鹏云先生所著《潜江旧闻录》(以下简称《旧闻》),还有《明史列传》《汉阳旧志》等书中,淘出了潜江历史上又一位志向远大、秉性不群、刚正不阿、清...[详细]
袁亮甫(1895—1981) 又名对明。国民党陆军中将,公安县章田寺乡人。八岁时父母双亡,家境贫寒,由亲友资助读书。1911年读武昌陆军小学时参加辛亥革命活动。1914年毕业于保定军校,历任排、连、营、处长,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教官,湖北阳新县县长,武汉警备司令部处长。抗日时期任重庆卫戌司令部少将参...[详细]
源乾曜(?-731年),相州临漳(今河北临漳)人,唐朝宰相,北魏太尉源贺之后,刑部尚书源直心之子。 源乾曜进士出身,历任江南道巡察使、谏议大夫、梁州都督等职,716年(开元四年),拜黄门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不久与姚崇被一同免官,改任京兆尹,四年后复任宰相,不久升任侍中,后又因针对封禅泰...[详细]
袁允行,字克修,明,潜江(今浩口镇)人。明正统十年(1447)考中举人,官至铅山(今江西铅山县)知县。 (一) 袁允行任职的铅山位于江西东部,靠近福建,属武夷山脉多山地带,因盛产铅而得名,明朝乃至今日仍属于偏僻较落后地区。据有关史志记载,他到任后,得知铅山贫穷落后,府衙欠外债,民众多贫困...[详细]
裕德龄(1886-1944),又称德龄公主或德龄郡主,清朝作家,著有《清宫二年记》等回忆作品。裕德龄长得漂亮,又精通八国外语,曾担任慈禧太后做翻译官,1905年其父病重而离宫到上海,再没回过宫廷。德龄之后与撤迪厄斯·怀特在上海结婚,抗战期间随宋庆龄左右,给抗日军民筹集经费和物资做出了贡献。194...[详细]
禹殿鳌,字大川,号谦斋,河南成皋县人。举乡试第一,清雍正十一年任沔阳知州。乾隆元年(1736年)将全州划为5乡、20图、100里,并推行田亩清丈法,委-40余人,清丈全州田亩。三年完成,清出瞒田11000多顷。 乾隆七年(1742年)五月,江堤溃,全州尽淹,庄稼无收。冬,知州禹殿鳌劝谕殷实...[详细]
岳泽普,原名岳广生,号东普,化名赵锡九。1875年生于乐亭县木瓜口村一农民家庭。自幼就聪明好学,立事早。少年时期,正值国家处 于内忧外患之中,清政府腐败无能,人民受尽剥削、压榨和欺凌,陷于水深火热的境地,更面临着-灭种的危险。这种社会现实,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忧国忧民和痛 恨帝国主义之心。他立志发奋...[详细]
岳正(1420~1474),字季方,号蒙泉。顺天府誋县(今北京市通县)人。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戊辰科彭时榜进士第三人。 岳正世家为武职,至岳正,则弃武从文。他京师乡试中举,就读于国子监。当时李时勉为祭酒,广招四方名士,岳正、商辂、彭时、王恕等都在此读过书。正统十三年(1448)会试,...[详细]
于敬山(1919~1996)濉溪县双堆集镇东于庄人。民国26 年(1937 年)投身革命,次年1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于敬山于民国15 年读私塾,民国21 年转入乡办小学,高小毕业后在家务农。民国25 年考入宿县县立中学,在校经常阅读进步书刊和同学谈论国事,在先进思想熏陶下,逐步确立了革命...[详细]
余三胜(1802-1866年),原名开龙,字起云,今罗田九资河滥泥畈人。清嘉庆末年赴天津,加入“群雅轩”票房。道光初年入北京,隶“春台班”。至道光中朝,蜚声梨园。余精文墨,善口才,文武兼长,富于创新。在徽调汉剧合流形成京剧的过程中,首将汉调皮簧和徽调皮簧相结合,并吸收昆曲梆子的演唱特点,创作皮...[详细]
于世海(1868-1939),乳名于桂,艺名“青菊花”。沧县于庄子人,著名河北梆子老艺人。 他从艺三十多年,演出的戏目不下百出,代表剧目有《余唐关》《樊梨花》《穆桂英》《烈女传》《双官诰》《汾河湾》《对银杯》《走雪山》《南天门》等。 1919年秋,应邀云彭店工。他要求严格,一丝不苟。...[详细]
余叔岩,男,京剧老生。湖北省罗田县人,生于北京。谱名第祺,字小云,官名叔巌,巌与岩通,巌字笔画太多,所以常用“岩”代替。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鑫培)派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 诞辰:1890年11月2...[详细]
喻晓(1516~1601),字子义,别号觉庵。自号钓叟。明,潜江(今竹根滩镇泗河村)人,嘉靖年间官至广东海丰知县。 (一) 为寻访喻晓后人,2014年10月16日,我约市人大预工委主任张军、竹根滩镇副书记熊元金、人大办副主任贺才友一同走进了泗河村,访问了村支书刘玉、喻氏后人八十一岁的喻德...[详细]
鬻熊(Yù Xióng):本名熊蚤,又称鬻熊子、鬻子(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起子书之始),玄帝颛顼的后裔,楚国的先祖,楚国开国君主熊绎之曾祖父。大约生活于公元前11世纪。 商朝末年,鬻熊协助周文王起兵灭商,并成为周文王的老师和火师。周成王时,成王感念鬻熊的功劳,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为子爵,楚始...[详细]
余紫云(1855~1910),京剧青衣演员。诞辰:1855年8月19日,咸丰五年(农历乙卯)七月初七日;逝世:1910年,宣统二年(农历庚戌)年病故,享年56岁。名金梁,谱名科荣,又名培寿,字砚芬(艳芬),号砚芳,小名昭儿;行五;湖北罗田人。寓所名“胜春堂”,曾先后居住宣南石头胡同和李铁拐斜街。...[详细]
爱新觉罗·载沣(1883-1951年),字伯涵、亦云,自号“书癖”,末代皇帝溥仪生父,是晚清监国摄政王,袭爵醇亲王。载沣曾遭汪精卫谋杀,但未成功;辛亥革命后他卸去监国摄政王职位,退出历史舞台;其实载沣也是清王朝最后三年的实际统治者。溥仪勾结日本人建立伪满洲国后,载沣拒绝了他们投降日本人的要求。1...[详细]
臧荼(?-前202年),燕王韩广部将,援救被秦朝章邯包围的赵国。又随项羽入关中。 汉元年(前206年),项羽分天下为十八路诸侯,立臧荼为燕王,都蓟。迁燕王韩广为辽东王。之后,臧荼攻灭韩广。 汉三年(前204年),韩信破赵国陈余。听从广武君李左车的进言,派使者送信给燕王,燕王臧荼归顺韩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