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词赋,赋题是《王业艰难》。 吕忠翰廷试时,其策论颇受海陵王赏识,海陵王特地将策文递与杨伯仁,问策文之优劣。杨伯仁称:“当在优等。”海陵王道:“此今试状元也。”杨伯仁以自己知道吕忠翰列名第一,遂寄宿在谏省,俟唱名后乃出。海陵王称赞他做事慎密,转翰林修撰。 吕忠翰中状元后,历官为翰林值学...[详细]
马建(1949 ~)濉溪县南坪镇人。1973 年10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 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政教系,同年8 月在淮北煤师院马列主义教研室任教。1981 年2月至1982 年3 月,在福建师范大学全国高师研修班进修《资本论》研究生课程。1982年4 月至1985 年6 月在淮北煤师院...[详细]
毛文锡,唐末五代时人,字平珪,高阳(今属河北人),一作南阳(今属河南)人。年十四,登进士第。已而入蜀,从王建,官翰林学士承旨,进文思殿大学士,拜司徒,蜀亡,随王衍降唐。未几,复事孟氏,与欧阳烔等五人以小词为孟昶所赏。《花间集》称毛司徒,著有《前蜀纪事》《茶谱》,词存三十二首,今有王国维辑《毛司徒...[详细]
著名的构造地质学家、地震地质学家,生于吉林长春,祖籍河北乐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42年西南联大毕业。抗战胜利后赴英国爱丁堡大学 留学。曾任教北京大学、北京地质学院。1978年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曾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等。 曾任国际...[详细]
马玉林(1856-1943),艺名“活要命”,沧县张官屯乡舍女寺人。工哈哈腔彩旦,并兼演所有行当。 马玉林原籍官厅乡北枣林村,20岁左右学会唱哈哈腔,开始了他的梨生涯。后来全家移居山呼庄,此时他试演的彩旦已很娴熟,因彩旦让观众捧腹不迭,故有 “活活笑死人”简言为“活要命”之称。马玉...[详细]
梅龚彬(1901~1975) 又名逸仙,字电龙,笔名龚彬、笈越,化名张柏生等,湖北黄梅县人,清光绪二十七年六月二十八日(1901年8月12日)生。民国6年(1917年)入武昌启黄中学求学。民国10年考入上海东亚同文书院中华学生部读商业经济科。民国13年春成立学生会时,被推...[详细]
梅巧玲, 男,原名芳,正名芳普,字筱波,一字雪芬,号慧仙,别号蕉园居士,自号梅道人,乳名阿昭,寓所名“景和堂”,又称景和堂主人,绰号胖巧玲。祖籍江苏泰州凤凰墩鲍家坝。1842年9月25日【清道光二十二年(壬寅)农历八月廿一日,丑时】出生,1882年12月16日【光绪八年(壬午)农历十一月初七日】...[详细]
孟昶(919年-965年7月12日),别名孟仁赞、孟保元,外号孟府郎君,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即位初年励精图治,国强民富,将北线疆土扩张到长安,与民休息。儒家的经典,孟昶刊刻了“十一经”,在唐朝时“九经”基础上,排除唐文宗所增的《孝经》、《尔雅》,保留《论语》,收入《孟子》,奠定《孟子》的“...[详细]
孟尝 孟尝字伯周,东汉官吏。会稽上虞人。东汉顺帝(126年—144年)时任合浦太守。当时的合浦,史载: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珍宝,同交趾接界,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以前合浦郡的-多为贪婪污秽之辈,奸人采求珍珠,不知道违纪约束,珍珠逐渐徒到交趾接界。于是客商不来,百姓穷困,贫困的人饿死在道...[详细]
孟宪隆 1929年4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西徐家房子村,所作书势豪放,行笔灵动,承古人之风又自出新意。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其作品多次参展入册,1980年后作 品先后3次参加在日本举行的书法联展。曾为广西书法家协会理事,桂林书法家协会顾问,桂林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入典《中国书画选》、《中国当代书...[详细]
孟昭亮(1916—1980) 公安藕池镇天府庙人,老红军。十一二岁便跟随父亲孟广春从事革命活动。1930年参加红军,1934年参加共产党。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侦察员、科长、师政委等职。建国后,先后任政务院人事局副局长,-局长、顾问,副省长。 1980年4月28日,孟昭亮不幸病逝...[详细]
孟昭英(1906年12月24日—1995年2月25日),出生于河北乐亭。电子学家、物理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0年加入九三学社。 孟昭英出生在河北省乐亭县一个偏僻乡村。他3岁丧父,靠长兄帮助,得以完成学业。1913年入走马浮村初等小学。1917年入乐亭县立高等...[详细]
孟知祥(874-934),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的建立者。后唐明宗李嗣源死后第二年,于应顺元年(公元934年)在成都正式称帝。建国号蜀,史称后蜀。他称帝后在其所辖地区颁布了一些对百姓有益的措施。废除了一些苛捐杂税,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为了使农业更好的发展,还组织人力物力对水利设施进行修缮。他还整顿了混乱...[详细]
苗培如1944年生,河北乐亭人。擅长舞美设计、油画、水粉画。1962年中国美术学院附中毕业,1966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1969年 任河南省话剧团舞美设计,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一级舞美设计师。舞美设计有《12个月》、《原野》、《喜哥》、《少年周恩来》、《三伢子》、《豆寇镇居民和强 盗》、《日...[详细]
莫护跋(237~?)鲜卑率义王。他的祖先是从退保鲜卑山的鲜卑族(东胡族后裔)分衍出来的白部鲜卑,最初分布在西拉木伦河上游。《晋书》载记:“前燕鲜卑莫护跋,魏初率其诸部入居辽西,从宣帝伐公孙氏有功,拜率义王,始建国于棘城之北。时燕代多冠步摇冠,莫护跋见而好之,乃敛发袭冠,诸部因呼之而步摇,其后音讹...[详细]
莫汝嘉(1549~1604),字德卿,号崇吾、增生。明,潜江(今总口农场张家湖分场)人。写莫汝嘉颇费苦心,是笔者在故纸堆中好一番挖掘,在现今莫氏后人中好多次寻访出来的。 寻访宗师后人 康熙《潜江县志》(卷十五·人物志。以下简称《县志》)对他的《传记》包括标点符号在内,共七十多个字。现全文...[详细]
莫若玉(1595~1667),字石伯,号厘峰,明,潜江(今泰丰办事处)人。他是前述“儒行之宗”——莫汝嘉的第五子,是康熙年间官至陕西布政司参议莫之翰的祖父。晚年破产为恩师建祠堂,成为古今尊师之典范。 (一) 康熙《潜江县志》(以下简称《县志》)记载,他“生而落落寡谐”,即生下来就与众不同...[详细]
清末民初著名的史学家、方志学家甘鹏云先生,系统地研究了明清两朝五百多年来潜江的名宦乡贤和文人雅士后,列出了张幼宁、刘阮仙、朱悔人、莫与先四人为潜江“四大文学家”。唯愿笔者的简要记述之中,大家能了解文学家莫与先之一二。 弃官养母 莫与先(1615~1697),字大岸,别号顾洄,清,潜江(今...[详细]
莫之翰(1639~1707),字紫来,号嵩皋,清,潜江(今后湖莫岭)人。清康熙八年(1669)举人,康熙十年(1670)进士。他是入本书的潜江莫氏家族第四位名人;还是潜江古时有史记载的朝廷高官之一。 史志找不到传记的名宦 据康熙《潜江县志》(以下简称《县志》)记载,莫之翰的曾祖父莫汝嘉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