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以下简称《辞典》),对刘应同是这样记载的: 刘应同,明潜江人。字襟河,万历进士。知汉中府。郡有张桓侯庙,里岁为神娶妇,一不应,则多水灾、疾疫。盖妖物凭之。应同至,火其庙,一郡震惊。是年,亦殊无故。里人感德,立祠祀之。 《大清一统志·名宦》(以...[详细]
《大清一统志·名宦》记载:“刘寅(1532~?),字敬甫,号直庵,潜江人,嘉靖举人。官山东道御史,有《经理川湖》及《饬从俭》二疏,剀切精详,以直谏名于时”。1921年,由商务印书馆编印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对刘寅也有类似记载。古时候的“名宦”“乡贤”不是民间确认或自封的,那是朝廷根据其政绩或突...[详细]
刘幽求(655年-715年),冀州武强(今河北武强)人,唐朝宰相。 刘幽求进士出身,武周时期官至朝邑尉。710年(景云元年),刘幽求辅佐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拥立唐睿宗,封尚书右丞,徐国公。后进拜侍中,获赐铁券。 712年(先天元年),刘幽求谋诛太平公主,因事泄流放岭南。先天政变后,又被...[详细]
刘遇早年与王若虚、刘祁交游,精于经史,颇有声誉。贞祐二年(1214年)从宣宗,授国史馆书写。兴定五年(1221年)辛巳科以词赋状元及第,授应奉翰林文字。 其时,关内吃紧。鄜州(治所在今陕西富县)一带被蒙军围困,帅臣纥石烈鹤寿奉命驰援,上表请求以刘遇为从事。刘遇授命为鄜州帅府经历,驰赴鄜州。当...[详细]
刘赞,魏州人也。守官以法,权豪不可干以私。 是时,秦王李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大臣畏王,不敢决其事,因请王得自择,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为秦王傅。赞泣曰:“祸将至矣!”秦王所请王府元帅官属十余人,类多浮薄倾险之徒,日献谀谄以骄王,独赞从容讽谏,率以正道。秦王尝命宾...[详细]
刘湛恩(1895~1938) 湖北汉阳人。幼丧父,家境贫寒。受其母刻苦自立精神的熏陶,发奋自强。自小学至东吴大学毕业,始终品学兼优。民国7年(1918年)获奖学金赴美留学,专攻教育,期以此为强国之本。留学期间,与爱国留学生一起,为维护国家在山东的主权举行反对列强的--。民...[详细]
刘肇国(1603~1659),字敏功,号阮仙,是潜江“蜜湖刘”第十代传人。康熙《潜江县志》(以下简称《县志》)记载,刘肇国是明末、清初两朝的翰林学士。《县志》卷十三•选举志记载:刘肇国“历任国史院掌院学士、祀乡贤”。掌院学士,那可是朝廷了不起的重臣,官级正四品(从后文中皇上对刘肇国的母亲赠诰命“...[详细]
刘植,字伯先,汉族,汉朝巨鹿昌城(今河北省巨鹿县)人。王莽末年,据昌城自守,后归顺刘秀,并助其招降刘扬。此后久经战阵,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是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二十八。刘秀称帝后,封昌城侯。后在密县阵亡。 据城迎主 刘植是右北平郡昌城人,刘氏是地方豪强大族,王莽末年,天下...[详细]
刘志一,原名刘在勤,字广业,迁安县木厂口乡松汀村人。其父刘慕堂自耕22亩薄地,身兼本村私塾先生,性善济贫。志一在其家风影响下,养成侠义心肠,且有不畏-的性格,好打抱不平。13岁时能代父教课,学业长进快,立事较早。 1931年2月,志一考入本县沙河驿完小(高小),1933年8月毕业。1933年...[详细]
李伟森,湖北武昌(今武汉市武昌区)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日日新闻》总。参加二七大-。1924年赴苏联学习。1925年回国,曾任共青团广东区委宣传部长、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团中央宣传部长、团中央南方局书记等职。1928年夏主编《上海报》,5月任苏准会上海办事处负责人。1931年1月17...[详细]
李协一(1905-1928):又名遵善,南漳县刘集区白龙乡长岗村人,第一任中共南漳县委书记,革命烈士。 幼年读私塾。1923年随胞兄李贯斋一同考入湖北法政大学。在汉求学期间,经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宣传员胡明政(共产党员)的帮助,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1927年3月,由湖北省委派他担...[详细]
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08年在我国北京举行。作为北京奥运场馆工程重中之重的中国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体育场),以其新颖独特 的设计效果和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的重要身份而备受世人关注。这件被誉为“-体育馆”的伟大建筑作品,有史以来设计最为复杂、科技含量最高的体育 建筑,是由...[详细]
李逊 李逊,江西南昌人,一生不畏权贵,刚直不阿。明景泰五年(1454年)任廉州知府,当时,廉州守珠池太监谭纪贪赃枉法欺压珠民。李知府维护珠民利益,使谭纪不能得逞。谭纪便怀恨在心,伺机报复,诬陷李逊放纵珠民盗采珍珠。朝廷不问青红皂白,将李逊逮捕监押在锦衣卫狱。李逊在狱中将谭纪在廉州杖杀民众,强...[详细]
李义府(614年-666年),瀛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人,唐朝宰相。 李义府早年以荐举入仕,历任门下典仪、监察御史、太子舍人、中书舍人。他是唐高宗的东宫属官,因迎合高宗,建议废王立武,被拜为宰相,授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广平县男,并成为武则天的心腹,后又进爵广平县侯。 李义府任相期...[详细]
李游道,唐朝(武周)宰相,出身赵郡李氏南祖房。 李游道早年曾任司刑卿、检校陕州刺史。长寿元年(692年),武则天任命李游道为冬官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同年九月,李游道与袁智弘、王璿、崔神基、李元素等人遭到酷吏王弘义诬陷,被流放岭南。...[详细]
李园,战国时期楚国权臣。其为赵国人,入楚,以乃妹贵,谋划诛杀了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专楚政。 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为这件事发愁,就寻找宜于生育儿子的妇女进献给楚王,虽然进献了不少,却始终没生儿子。赵国李园带着他的妹妹李嫣嫣来,打算把他的妹妹进献给楚王,又听说楚王不宜于生育儿子,恐怕...[详细]
黎元洪(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别名黎宋卿、黎黄陂,是中华民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大总统,还是中兴煤矿董事长。黎元洪曾修建黎氏宗桐、三次担任中华民国副总统等,袁世凯死后出任大总统,之后又与段祺瑞发展出“府院之争”、张勋复辟等事件后,黎元洪-辞职。黎元洪辞职后致力于实业,投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