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期〔公元?年至六七o年左右〕字不详,定州安平人,李百药之子。 生年不详,约卒于唐高宗咸亨初年。幼聪辩,七岁能属文。隋大业末,父贬桂州,行至太湖,遇盗,将加以刃。安期跪泣请代,盗哀释之。唐贞观初,累转符玺郎。预修晋书成,除主客员外郎。高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又与李义府等于武德殿内修书,再转黄...[详细]
廖诗权(1913~2007),潜江渔洋镇荆安桥村人。从我采访他的侄子廖书海等人了解到,他是典型的从放牛姓到共和国铁道部副部长(正部级待遇)的传奇人物。 参加红军历经长征 1913年农历九月十五,廖诗权出生在东荆河畔荆安桥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廖赐怀娶谢氏为妻,靠河滩边的几亩薄田难以维持一...[详细]
廖奂亭(1884-1954),学名正炜,江陵县人,1890年(光绪十六年)随父迁入本县仁和垸廖家台。廖幼年入塾求学,孜孜不倦。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拜林楚青为师,开始赋诗填词。1911年秋至1917年春,廖先后作了几十首关切当时政治局势、赞美祖国山河的诗篇。1922年,设馆授徒一年。廖于1...[详细]
廖正一(生卒不详)字明略,号竹林居士,安州(今湖北安陆)人。 神宗元丰二年(1079)进士(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一七)。哲宗元佑二年(1087),为秘书省正字。六年,除秘阁校理(《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一二)。绍圣二年(1095),知常州(《咸淳毗陵志》卷八)。入党籍,贬监玉山税,卒。少时为...[详细]
廖周义(1922-1940):南漳县城关镇人。父名遵矩。父兄经商,开“普森春”药号,义七年入私塾,11岁入县立中心学校。毕业时,抗日战争爆发,父命学商,义答:“不读书,就当兵。”1938年3月,报考武昌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结业后,被分至九战区十八军一九九师五九六团二营五连任少尉排长。1939年,...[详细]
李秉枢(1913~?)曾用名李秉素、李子中,濉溪县马桥乡李庄人。民国18~19年(1929~1930 年)间曾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宿县濉溪区区委委员,参加过宿东农民-,失败后与组织失去联系。民国27 年重新入伍,次年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此期间,任宿县濉溪区农会主任、淮北相山游击大队大队长。民...[详细]
李超然,男,又名森然,号升阶,1890年出生于当阳县城关镇。1908年毕业于当阳县立高等小学堂。后又在前清秀才张明轩处学习国学数年。1912年,受聘于当阳县观音寺小学教书。1916年,李超然赴四川考入熊克武部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在熊部先后任营长,团长,教导团教务长,旅、师参谋长等职。 1922...[详细]
李崇信(1494~1577),字贞甫,明,潜江(今泰丰办事处莫市村)人。正德十四年(1519),秋闱中举。这对李氏家族而言还是一件大喜事。其父李銮也是一位发奋苦读,并立志要通过读书谋取功名的人,最后他虽然取得了入仕的资格—贡士(举人或监生参加会试被录取者),但不知何故却终身没仕隐居乡野而终。后因...[详细]
李磎,唐藏书家。字景望。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大中末(约859年左右)中进士,历任史馆修撰,翰林学士,官至户部郎中,分司东都。官至礼部尚书。黄巢起义军起,他携带尚书八印败走河阳。黄巢派人索要印信,拒而不给。后入为中书舍人。乾宁中,进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为崔昭纬、李茂贞所嫉,罢官太子少师...[详细]
黎淳(1423年—1492年),字太朴,号朴庵,学者称为朴庵先生。今湖北华容人。景泰七(1456),乡试中举,翌年中进士,殿试点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参与撰修《大明一统志》。成化元年(1465),宪宗(朱见深)即位,黎淳担任为皇帝讲解经史的职官,一年后,升任太子宫中的左谕德,负责对皇太子的讽谏规...[详细]
李从珂(公元885—936年),本姓王,小字二十三,母魏氏,镇州平山(今河北石家庄市平山县王子村)人。后唐明宗李嗣源养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末代皇帝,史称后唐末帝或后唐废帝。 长兴二年(931年),安重诲死后,李从珂出任左卫大将军,兼西京留守。三年(932年),进位太尉,升任凤翔节度使。...[详细]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文饶,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牛李党争中李党领袖,中书侍郎李吉甫次子。 李德裕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房,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校书郎、监察御史、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浙西观察使、兵部侍郎、郑滑节度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中书侍郎、镇海节度使、淮...[详细]
李端(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详细]
笃列图,揑古氏,居永丰(今属江西)。字敬夫。燕山(今属河北)人。生于元皇庆元年(1312),卒于元至正八年(1348)。元至顺元年(133O)右榜状元。 笃列图在天历三年,举进士第一,元文宗亲览他的策对,然后说:“是必世家子弟,何以知吾家事若是之详。”钦点状元,授集贤修撰。 笃列图父辈原...[详细]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曾祖至远,天后时李昭德荐为天官侍郎,不诣昭德谢恩,时昭德怒,奏黜为壁州刺史。祖畲,开元时为考功郎中,事母孝谨,母卒,不胜丧死。至远、畲皆以志行名重一时。父承,为湖南观察使,亦有名。藩少恬淡修检,雅容仪,好学。父卒,家富于财,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不数年而贫。年四十...[详细]
李方懋 宋朝宰相李纲后裔四品武官,(1758~1825),字徳公。是直隶省朝阳县梨树沟双庙人,生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十月。于嘉庆初年迁居三宝东扎兰营子,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由秀才出身,旨授武略骑尉(营千总),为正六品武官。越五年(1820),又旨授昭武都尉(营都司),分领营兵,为正四...[详细]
李凤娘(1144年-1200年),宋宁宗赵扩的母亲,宋光宗赵惇的皇后。宋高宗因江湖术士之言而让孙子赵惇娶李凤娘为妃,封荣国夫人,改封定国夫人。李凤娘天性悍妒,是两宋乃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悍后之一。但像李凤娘这样以一个女人之身征服三代皇帝的皇后,在两宋历史上可谓是绝无仅有。庆元六年,李凤娘穿上道袍,...[详细]
仙桃才子李皋 李皋,沔阳仙北人。原来仙北属仙桃镇衙门街,是仙桃的政治中心,叫三衙,与沔城一衙,新堤二衙,沙湖四衙为沔阳州四个行政区。解放后,仙北划归天门县管辖。 李皋被称为仙桃才子,得名的由来,据他的孙儿李炳炎说,李皋擅书画,落款时把“李”字上“木”字少写一笔,成为“才”字,把“...[详细]
李国桢, 字墨宇,别号公羽,1940年生,系烈山区洪庄村人。1964年毕业于合肥师范学院,先后从事戏剧、文学、书法等创刊,发表各种文艺作品五十多件,尤其著名的是他编写的《古今对联锦集》一次就发行十万册。李国桢已蜚声艺坛。他是中国戏剧学家协会会员,全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华钢笔字学会副会长,中华青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