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昉(1082-1149) 金朝官吏。燕京(今北京城西南)人,字公美。天庆二年(1112)进士第一,补右拾遗,迁史馆修撰。后仕金。熙宗幼时从其学汉文化。天会中,出使高丽,说服高丽进誓表。历任礼部尚书、翰林学士、太常卿。熙宗即位,参与改革官制,奉命修撰国史。天眷二年(1139),说熙宗以唐朝故...[详细]
韩国玺(xǐ),字晴岚,茌(chí)平(今山东茌平县)人。《山东通志•人物》(以下简称《通志》)记载他是“明天启甲子(即天启四年,1624年)举人,清初授湖广(湖北)潜江县令”。康熙《潜江县志》(卷十二•知县宦迹传,以下简称《县志》)记载:清顺治三年(1646)韩国玺“授潜江令”,他也是满清开国...[详细]
韩怀智(1922-)直隶(今河北)平山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曾任八路军一二九师连长。1941年入延安军事学院学习。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参谋,冀察热辽军区团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副团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1950年后任团长。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详细]
韩山童(?-1351年),子韩林儿,元末民变军(红巾军)领袖,出生于赵州栾城(今河北栾城)一信仰白莲教的家庭。成年后一边务农,一边传播白莲教,宣传“弥勒降生”、“明王出世”,主张推翻元朝统治,并结识了安徽阜阳(《元史·顺帝本纪》作颍州)人刘福通。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强征15万民工...[详细]
韩香圃,原名韩绍周,艺名韩来儒,乐亭县于家坨乡庄坨村人。先世为满族正黄旗官宦之家,全家成员俱享受世袭俸银和旗地租银的皇家恩惠。民国以来,取消 俸银、旗地租银制,旗人贵族子弟只能自谋生计,香圃父亲韩延贵因多年经商获利,成为富有大户。香圃15岁时,遵父命去东北龙湾(农安县)习商。由于自幼酷 爱乐亭大...[详细]
韩增,字耀光,乐亭县新寨镇迎好村人,乐亭影唱工演员。幼年时,因家贫给本村卢老定当佣工,在新寨卢家包子铺磨面。韩增自幼嗜好皮影戏,天生一副好嗓子,哼唱影调,韵重味浓、清脆宜人。在筛面时以磕罗音为击节,唱着悠扬的“生”腔韵调,好听之极,遂渐为人知。 迎好村皮影艺人韩老明拴有小影班,暗听韩增哼唱...[详细]
韩庄(1912~ 1981),原名韩德昌,字香远,濉溪县古饶集人。民国16 年(1927年)投身革命,同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19 年5 月韩庄参与领导东乡芦村农民-,由于坏人告密,只身离开故乡,辗转到安庆一中上学。“九·一八”事变后,安庆一中迅速掀起抗日救亡活动...[详细]
郝福鸿 男,河北省遵化县人,1919年出生, 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家乡遵化县参加革命工作,曾任八路军冀东军分区支队指导员,冀热辽军区支队副政委、政委,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县县长,热中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热河省委财贸政治部主任;1949年后,历任广东军区分区副政委、粤中军区政治部...[详细]
郝光甲(?~1857),字号不详,直隶任邱(今河北任丘)人。清道光十八年(1838)戊戌科武进士第一人。 道光十八年冬十月,道光帝御太和殿传胪,赐中式武举一甲郝光甲为武状元,授头等侍卫。郝光甲授头等侍卫后,外任补官缺,先为署山东胶州协副将,后出任为山东抚标中军参将。 咸丰二年(185...[详细]
郝万明(1928~) 男,汉族,河北省乐亭县王滩镇东徐各庄村人。1943年6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第十三军分区一区队战 士,第13团政治处宣传员,第14军分区政治部摄影员,参加了冀东抗日根据地反扫荡战役的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区...[详细]
郝 岩(1938.6~) 男,汉族,河北省乐亭县古河乡西坨村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系,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他怀着献身国防 科研事业的夙愿,投笔从戎,到我国 试验基地工作。先后担任工程师、技术室主任、技术处副处长、基地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详细]
哈攀龙(1707~1760),字号不详,回族,直隶河间(今河北肃宁)人。清乾隆二年(1737)丁巳榜武进士第一人。 哈攀龙的祖辈是回族人。幼年时,随父从河北献县迁至肃宁县。他的父亲是河间府衙役,粗通文墨,武艺高超,禀性老实。由于家境并不宽裕,因此,他就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哈攀龙小时候长...[详细]
哈廷梁(?~?),字号不详,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恩科武进士第一人。 乾隆十七年三月,乾隆帝为倡导武功及尚武精神,特立训守冠服骑射碑于紫禁城内箭亭、御园引进楼、侍卫教场及八旗教场。这块碑文全部录刻崇德元年(1636)十一月十三日清太宗(皇太极)训诫满洲重骑...[详细]
贺逢圣(1587—1643) 明湖广江夏(今湖北武汉)人,字克繇,一字对扬。万历进士,授翰林编修。天启间为洗马,拂魏忠贤旨,削籍。崇祯初复官。崇祯九年(1636),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政。十一年,致仕,十四年,再入阁,次年告归。张献忠攻陷武昌,投湖死。 贺逢圣自幼家贫,但他好学上进...[详细]
何金寿(1834~1882),字铁生,湖北江夏人。清同治元年(1862)壬戌科徐?榜进士第二人。 咸丰五年,何金寿参加乡试中举。 同治年间,何金寿先是中榜眼,授翰林院编修。以后,在翰林院国史馆任职,主要的职责是为同治皇帝做起居注的协修。后又升为功臣馆纂修官,参与修撰工作。同治九年,何金寿...[详细]
和士开(524年-571年),字彦通,清都临漳县人。 先世是西域胡人,姓素和氏,改为和氏。其父和安善于观察,官至中书舍人、仪州刺史。 年幼就聪明伶俐,反应机敏。和士开最初投靠高湛,深得高湛宠幸,北齐朝政的腐败是他施展拳脚的好机会。高湛死后,胡太后和和士开的关系正式公开化,许多大臣不满。琅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