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简王姬夷为周定王之子。公元前586年周定王死后即位,在位十四年,至前572年九月病死。死后葬处不明。子灵王泄心即位。 周简王在位时,周天子权威已经荡然无存,故其本人也无要事可述。但这时,除了晋、楚、秦,宋、郑等国相互攻伐不止以外,位于东南地区,原为楚国属国的吴国兴起,屡次攻入楚国,卷入了春...[详细]
周平王(生于前771年以前—卒于前720年),姓姬,名宜臼,一作宜咎,是周幽王的太子,申后所生。 西周末年,周幽王无道,于后宫得褒姒以后,生子伯服。不久,竟废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于是宜臼逃奔申侯,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方的犬戎进攻幽王,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所杀。随后,太子宜臼被申、...[详细]
周襄王,名姬郑(公元前?~前619年)。周惠王子。惠王病死后继位。在位33年,病死,葬处不明。 惠王病死后,姬郑担心子带争位而秘不发丧,并急忙派人向齐桓公求援。齐桓公马上召集诸侯在洮(今山东省鄄城县西)开会,宣布拥护姬郑为天子。姬郑至即位后才放下心,宣布了惠王的死讯。 子带不甘心失败,从...[详细]
巨然:生卒年不详,今江苏南京人。五代南唐、北宋画家,僧人。工山水画,他所作的江南山水画,常于水边点缀风蒲,林麓间布置松柏卵石,风格苍郁清润,对元明清以及近代山水画发展有极大影响。与董源并称为“董巨”。传世作品有:《秋山问道图》、《层岩丛树图》、《万壑松风图》、《烟浮远岫图》、《层岩丛树图》、《山...[详细]
开君慧(1945.9— ) 女,河南上蔡人。擅长宣传画。毕业于中州大学工艺美术系。郑州紫荆山公园工艺美术师。作品有《专业承包勤劳致富》、《开发十亿人智力·振兴五千年文明》、《我要上学》等。同年(公元1945年)出生的名人: 刘镇武 湖南省益阳市南县 高清玉 (1945~1970)...[详细]
康广仁(1867-1898)名有溥,子广仁,号幼博,又号大中。清末维新派.广东南海人。康有为之弟。早年不事举业,认为国家弱亡,皆由八股锢禁人才所致。曾作过浙江小吏,后耻于官场污秽,腐败,弃官不做。1897年初,在澳门创办《知新报》,任总理,旨在“发明民政之公理”,旋赴上海,倡设女学堂,并与...[详细]
康健才(1914~1978),字华生,陕西省华县人。15岁在西北军第四师护士训练班学习,1931年在西北军第三军医院见习,后由少尉军医连续升为中校军医、院长。建国后于1950年参加工作,在凤县卫生院任医师,曾于1950年8月~1954年10月,为卫生院负责人。擅长内、儿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诊...[详细]
康有溥(1867年–1898年9月28日),字广仁,号幼博,又号大广,广东南海人,康有为之弟。参与戊戌变法,慈禧太后重夺权力後,因梁启超带病往北京应付官试,与他同行,因而被捕,和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齐被斩,合称戊戌六君子。官场认为八股文有害人才的发展,因而每次应试都放弃作答,20岁...[详细]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长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详细]
康与之 南宋词人。字伯可,号顺庵。滑州(今河南滑县)人。生卒年不详。建炎年间,高宗驻维扬,康与之曾上《中兴十策》,劝谏高宗移跸关中,号召两河,选天下英才,日侍以讲利病。主张组织河北人民自相择帅,团结抗金,加强对江淮漕运的管理等。他的建议虽未被采纳,但在当时名声甚著。后来秦桧当国,他趋附求进,为秦...[详细]
寇白门名湄,字白门,是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之一。《板桥杂记》曰:白门娟娟静美;跌宕风流,能度曲,善画兰,相知拈韵,能吟诗,然滑易不能竟学。正由于白门为人单纯不圆滑,而决定了她在婚恋上的悲剧。 崇祯十五年暮春,声势显赫的功臣保国公朱国弼,在差役的护拥下来到了钞库街寇家,几次交往后,白门对他留...[详细]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详细]
匡互生(1891—1933),名济,字人杰,别名日休、务逊。清光绪十七年(1891)生于邵阳东乡天台山(今邵东县廉桥镇丰足村)。家贫,7岁随伯父就读于族祠,1 6岁开始,兼习武艺,对社会-势力,好打不平。宣统二年(1910)入邵阳中学读书。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爆发,湖南首先响应,匡随...[详细]
匡文贞,明洪武年间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府昆山县,后迁居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为人仁慈,有经世济民之才,为诸生(秀才)时,即卓有贤声。永乐二年(1404)以岁贡荐拔任四川罗江县知县。刚到任,即遇上全县大旱,禾苗枯萎,哀鸿遍野。公下车伊始,开仓赈灾,还从外地进粮平粜给灾民;他明析审断。狱讼多所平反,赦免无罪...[详细]
兰茂(1397~1476)明代医药家。字廷秀,号芷庵,别号和光道人。昆明市嵩明县人。生性聪颖,勤奋好学,少通经史,旁及诸子百家,终身隐居-乡里,采药行医,潜心著述,设馆授徒,人称"小圣"。著有《玄壶集》、《鉴例折衷》、《经史余论》、《韵略易通》、《止庵吟稿》、《安边策条》、《声律发蒙》、《医门挈...[详细]
嫪毐(?-前238)是我国战国末期秦国人物。他受吕不韦之托伪为宦官入宫,与秦始皇母亲赵太后私通,因而倍加宠信,受封为长信侯,并自称为秦王的“假父”。后来因发动叛乱失败而被秦始皇处以极刑,车裂而死。 嫪毐嫪毐(lào ǎi,284-前238),战国末年秦国的假宦官。 嫪毐,按照《史记》的...[详细]
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聃是谥号,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东)人,生卒年不详。他曾担任周朝的守藏室之史,后又为柱下史,通晓上下古今之变,晚年隐居于沛,躬耕授徒,讲德论道,后西入关中,客死于秦。 入战国后,他的语录流传浙广,经环渊最后整理,成《道德经》上、下篇,即今本《老子》。在《老子》...[详细]
沈秉成(1823-1895),咸丰六年(1856)进士,授编修,迁侍讲,充武英殿总纂,文渊阁校理等,升苏淞太道,河南、四川按察使、广西、安徽巡抚、任两江总督等要职,有政声。同治间出为苏松太兵备道时,曾为上海豫园“点春堂”书写堂匾(堂匾至今尚存)。在皖时,曾创办经古书院,“以课经史实学”。他工诗文...[详细]
勒格甲 (1963年-),藏族,玛曲县尼玛乡人。青年歌手。 1984年在县文工队参加工作,同年获甘南州电台优秀节目奖。1985年获甘南州广播电台二等奖。1986年在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中声乐《阿香姥姥》词曲获创作一等奖,演唱三等奖。1987年该词曲在甘肃省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调演中分获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