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轨(603-685),字正则,今本县张市刘向人。少时家贫,处隋末乱世,不能安居乐业。但仁轨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通文史。武德初,河南道安抚使任瑰上疏有所论奏,仁轨见其稿,为之改定数言,任瑰惊异,遂上 书推荐为息州参军,不久转陈仓尉。仁轨上任后,闻部人折冲都尉鲁宁,依仗权势,豪纵犯法,历任地方...[详细]
刘 荣(1920~1993) 原名统领,东郊镇港门村人。1939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广东第十四区民众抗日自卫团独立队战士、班长,琼崖抗日游击队第一独立总队正副小队长、正副中队长,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正副大队长,琼崖独立纵队第二支队(先遣支队)副...[详细]
刘绍宽(1867—1942),字次饶,号厚庄。白沙乡刘店村人。晚年移居平阳县城西。 父庆祥为清代廪生,能诗文,工篆刻。刘绍宽周岁后丧母。少时住张家堡村,从母舅杨镜澄学文,17岁县试第一,从吴承志治考据。20岁开始教读生涯。22岁从瑞安金晦治颜、李之学。博览群书,淹通世务,向孙诒让、黄绍箕等多...[详细]
刘绍贤,字登廷,号佐卿,县西成团鹅塘村(今孟公镇夹九龙)人。在同宗兄弟中排行第七,人称绍老七。清光绪四年(1878)生。绍贤出生富室,为保家产,28岁决意从武,以重金聘横阳山著名拳师刘春山、刘春发等至家授艺。刘绍贤苦练基本功,每逢外出或赶集市或访亲友,必腿绑铅块十余斤以行。临睡前必用广竹(当地产...[详细]
刘胜祥,字瑞麟,县上下村(今燎原乡)人。生年不详。清咸丰三年(1853)投曾国藩湘军,随军在湖南、湖北等地攻打太平义军,先后夺取岳州、鄂城、黄梅、广济等地,又陷九江。五年,随罗泽南转战通城、崇阳、蒲圻,在攻战湖北省城武昌时,参加大小130多次战斗。七年调赴江西,在广信、玉山、景德镇等地与太平军战...[详细]
刘诗俊(1934~1987),1934年11月12日出生于赣县阳埠乡阳源村。1952年7月于赣州师范毕业参加工作。1953年3月加入共青团,1958年11月加入中国0。历任南康县中苏友协专职干部、麻双区委会宣传干事、唐江文化馆馆长、公社党委秘书、宣传委员、公社社长、公社党委副-、-,0南康县委...[详细]
刘铁逊,字绍烈,号克慎、笃前,清光绪六年(1880)生。原籍不详,幼被城厢团冷水村黄泥坳(今属燎原乡)刘命侯收为养子,民国期间迁居县城南门墙上新筑的别墅“澍园”。 刘颈后有一肉瘤,自称“钱坨”,读书不多,善于谋算,稍长即代其养父在锡矿山管理三益采矿公司。民国2年(1913),在长龙界组建美利...[详细]
刘旺宗,石冲口镇高庄村人,民国6年(1917)5月生。 刘旺宗酷爱森林,一生从事林业生产建设。1952年春,以普通农民身份应邀参加县绿化造林会议。会后,从县城挑回树苗2万株,回村动员群众100余人上山植树。同时,还采集松、杉树种1500公斤,育苗木7亩,培育树苗40余万株。是年冬,出席新化县...[详细]
刘文龙家世及生平事迹均未见记载。 据《永乐大典》中有剧目《刘文龙》、明代徐渭的《南词叙录》中有《刘文龙菱花镜》、清代有《说唱刘文龙菱花记》等等。但是,各种不同类型的作品把刘文龙都写成高中状元,而在历代状元中只有金朝有个经义第一名,或叫状元的刘文龙。虽说文学作品中的刘文龙没有一个固定朝代,料想...[详细]
刘显,字明卿,号独山,县石马三都株木村人。该地当时戍籍隶属五开卫,军瑶杂处,旦夕相望于道,容易滋事,刘家接近燕子岩,为逃亡者聚集之所。刘显赴南安县署随父读书后,旧宅尽毁于火。明景泰五年(1454)登进士返家时,无所栖止,假寓僧寮,匆匆构筑草屋数椽居之。旋授户部主事,改吏部稽勋司主事,转户部郎中。...[详细]
刘宪(655年―711年),字元度,宋州宁陵人,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曾祖刘会,官至隋高阳郡功曹、益州绵竹令;祖刘举,唐左宗卫率府录事参军、潞州乡县令;父刘思立,考功员外郎。刘宪十五岁举进士,授阜城尉,历任武德、白水、伊阙三县尉,累进左台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侍御史、尚书工部员外郎。天授...[详细]
刘锡成 (1882-1955) 刘锡成,名华式,今岱水桥乡人,清光绪八年(1882)十—月生。少时家贫,后种茶致富。刘聪敏力学,成绩优异,为清廷选派赴日留学,在日本海军学校学习9年。宣统三年(1911)学成归国。民国元年(1912)始,任海军部军务司司长及海军部参事17年,领海军少将衔,对当...[详细]
刘兴(1928.8~1962.5),双泉铺人。 16岁丧父,17岁开始靠佃田维持生计。1950年冬,刘担任村民兵队长,农会分配土改中没收的物资时,刘所分的一床被和几件家具,全送给赤贫户,仅要铁耙、木耙各一架。 1952年2月,当选为乡农会主席。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调一区区公所工作。 19...[详细]
刘兴元(1908~1990) 原名刘惟芳,朱芦镇刘家东山村人。 1931年5月,在江西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军第四医院文书。7~8月,参加第三次反“围剿”战斗。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医院政治处秘书兼俱乐部主任。1932年至1937年,历任军委后方办事处文印科长、总卫生部总务处处长等职,19...[详细]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始返乡。嘉定八年(1215年)。又游安康(今陕西汉阴),...[详细]
刘炎喜( ~1935) 南阳镇坑刘村人。1933年春任中共文昌县委-,在人民革命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逐渐同全县地下党员取得联系,恢复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1935年5月,带领县工农红军部分队伍,袭击国民党文昌县府后,返回便民乡湖尾仔村,叛徒告密,被国民党常备队包围袭击...[详细]
刘 寅 (1910.4.—1985.5),江西安义人。我军通讯事业和我国电子工业的奠基人之一,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原国家四机部(后为电子工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30年参加红军,1931年1月参加了我军第一部电台的组建工作,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详细]
刘玉瑛(1905—1946),阜南县城郊区民安乡刘家洼人,著名画家。 刘玉瑛幼读私塾,民国18年(1929)入阜阳安徽省立三中就学。从私塾到中学,刘玉瑛一直专心于学习绘画。民国21年,刘玉瑛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专攻国画。由于刘玉瑛虚心好学,得到名师谢公展、潘天寿指导,他的画技进步很快。谢公...[详细]
刘允济[唐]字伯华,河南巩(今巩县)人。少孤,事母尤孝,工文辞,与王勃齐名。累迁左史兼直弘文馆,武后(六八四至七o四)时官修文馆学士。工书,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诗云:“学并卢、王敏,书偕褚、薛能。老兄真不坠,小了独无承。”《唐书本传、杜诗笺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