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达 [清][?-1861年]

  • 杨士达(?~1861) 字希临,号耐轩。道光十六年(1836)中举,此后七考进士未中。与桐城派古文学家梅曾亮等交谊深,文名益显。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攻占金溪,死于战。 勤著述,长古文。鸦片战争后,国事日非,关注经世致用之学,议论时政,激昂慷慨,抗敌御侮之情溢于言表。纂集古今攻守策...[详细]

杨士瑶 [清]

  • 杨士瑶 字英甫,又字白苑,清大畲洲人。服彩子。读书有异能,一目数行。性豪迈,薄时俗,不与人同。与本邑朱嗣韩、严桓瑞、东乡吴士杭齐名,号为四子。酷爱南华庄子,曰:彼固不拘于法,而神明于法者也。 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乡试。历官清江、乐平教谕。于乐平主讲翥山书院十余年。邑令命纂修县志,登...[详细]

杨移 [明]

  • 杨移 字功敏,明印山人。永乐十一年(1413)以贡生授寿昌县丞,为官勤敏而廉洁。时奉部命至桐庐造海船,监司将此事委于移。移精确地计算工费,自始至终,未贪任何私利,亦未增加百姓负担。寿昌每年要置办驿船,平素官吏和造船工内外勾结,高价谋利。移规定官府出价,令造船户造好船送来,从此,驿船宿弊遂除。...[详细]

姚张斌 [明]

  • 姚张斌 字宪卿,号尚絅。赘于张姓,谓之张斌,登第始复姚姓。明霞麓(今琅琚镇)人。弱冠有文名,万历四十六年(1618)乡试第一,为解元。天启五年(1625)进士,补大理寺评事,升礼部郎中。时,贵族中有占闸河以谋利,据寺田以收谷者,斌皆清之,且不敢争。出为广西苍梧副使,逢天大旱,斌步察旱情致疾,...[详细]

余老四 [公元1904年-1933年]

  • 余老四(1904-1933),原名何宁庭,芦河乡后车村人。有兄弟4个,他年纪最小,因家境贫寒,一出生就给余家当养子,以排行第四,因叫余老四。余老四懂事后,不愿给人家做养子,回到了后车。但不久,父亲为生活所迫上吊而死,余老四随母亲改嫁到邻村由于继父对余不好,不久,余老四再次回到后车村。 民国1...[详细]

余为霖 [清]

  • 余为霖 字蕴隆,清竹桥人。少英敏,好读书。为人明决敢任,有用世之志。家贫,二十岁登顺治八年(1651)乡荐。康熙中,授山东齐东知县。齐东地高水少,值干旱7年,民日稀。饥民伐木换米,境内山为之光。为霖至,招集流散百姓,分给牛和种子,劝民开荒,能挖一口井,种桑百株者,则给予奖赏。又请求上级免除齐...[详细]

曾冲子 [元]

  • 曾冲子 字圣和,渊子弟。宋开庆元年(1259)荫补浏阳主簿(其父钰,官至朝议大夫,赠少师,子可荫封)。后改知仁和县,又调升太府主簿兼刑部员外郎,出守南安军。不久告归。至元二十四年(1287),程钜夫求贤江南,荐冲子应诏。授福建提刑佥事。其时,福建地处边远,官吏狼狈为奸,民迫为乱。冲子到任后,...[详细]

曾坚 [明][?-1370年]

  • 曾坚(?~1370) 字子白,元陶原(今石门靖思塔岭村)人。幼时严受家训,钻研经籍孜孜不倦。闻吴澄讲学华盖山,竟背米前往求学。尽释胸中疑难。自此思路畅达,挥笔为文,得心应手。至正十四年(1354)会试廷试皆第二,是金溪进士中第二个榜眼。与县人朱夏、葛元喆、危素齐名,有“曾、朱、葛、危之文学”...[详细]

曾吴氏 [宋]

  • 曾吴氏 北宋柘岗人。吴德筠之女,吴敏之妹,曾巩之母。生于官宦之家,从小饱读诗书,广识礼仪。为人以贤德为荣,24岁时被南丰曾易占娶为妻。出嫁后,对公婆孝顺之至,与丈夫相敬如宾,为曾家生育、教养了曾巩、曾牟、曾宰三个优秀的儿子和一个女儿,把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虽年35岁即离开人世,但其学识和为人对...[详细]

曾渊子 [宋]

  • 曾渊子 字广微,一字留远。宋县城南市人。理宗淳祐十年(1250)进士。知新昌县,迁右正言。咸淳五年(1269)为监察御史。德祐元年(1275)迁同知枢密院事、两浙安抚制置使兼知临安府。时国家正处于危急之中,贾似道被罢,陈宜中当国。渊子因与陈宜中政见不同而离去,归家被劾。雷州临安失守,端宗派渊...[详细]

曾子良 [宋]

  • 曾子良 字仲村,号平山,人称平山先生。南宋陶原(今石门靖思塔岭村)人。三岁还不会说话,伯父容安教他诵诗,则点首示意。一晚,见月亮,忽能成诵。及长,专志性理之学。登咸淳四年(1268)进士,授兴安尉,其地风俗顽梗粗犷,莅政逾年,人化其德。后迁淳安县令,清慎自守。时边事已急,子良多方保障,民赖以...[详细]

张国宗 [清]

  • 张国宗 字世美,明横源(今石门乡)人。天启四年(1624)举人,崇祯四年(1631)会试副榜,授湖广嘉鱼教授,升山东诸城知县。时诸城大乱,民无以安,国宗至,平乱安民,民称善。尝差捕官解饷赴部,遇抢劫者,捕官曰,此诸城饷也,抢劫者皆遁去。旋升泉州推官(掌勘问刑狱)。贡生王元家为人所诬,一家三十...[详细]

张士任 [清]

  • 张士任 字尹公,清横源(今石门乡)人。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授直隶枣强知县。邑多响马盗,前令不能制,士任率兵役直抵其巢,擒其首,令其捕他盗赎罪。获盗数百人,盗皆匿迹。遇有公事,不用小官吏。令每乡公举二人,凡事由其诣官转办。事成而民不扰,民皆称颂,勒石纪德。后归。康熙十一年纂邑志。石...[详细]

张廷相 [明]

  • 张廷相 字以忠,明乌冈(今双塘镇)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河南归德府教授。升刑部主事。宫内太监盗铜,神宗欲杀之,廷相据律拟罪,忤旨,谪浙江嘉兴府通判。在任五年,拒收钱逾万两。又革除陋规,以振兴织机商户。民歌颂之。擢扬州潞安知府,所至以清廉著称。晋福建按察司副使,备兵兴泉。一日,海贼...[详细]

詹谷存 [公元1896年-1935年]

  • 詹谷存,又名静斋(1896-1935),金溪县左坊乡詹家村人,民国15年(1926)在抚州第三师范毕业。詹谷存目睹时艰,曾写文章痛斥当时教育的弊病,指出:“如不急谋普及民智之策,则所谓召集国民会议,求国民自决,打倒军阀,打倒军国主义,解决时局纠纷,皆属梦语。”同年12月,中国国民党金溪临时县党部...[详细]

赵承恩 [清]

  • 赵承恩(约道光、光绪年间) 字省庵,清浒湾人。少孤,贫而好学。咸丰、同治、光绪朝三次举为孝廉方正,皆不就。“喜读五子书,故其为文也,入理深而具识卓。三载以来,又酷嗜昌黎韩子集,手披口诵往往达旦”。作文以程朱为楷模,决不越雷池一步。友人饶一夔称他:“务求尺寸不轨于理”,“终始本于朱者”。故他的...[详细]

周衮 [宋][公元1023年-1098年]

  • 周衮(1023~1098) 字彦弼,北宋麻山人(今秀谷镇)。嘉祐八年进士(1063)。幼与王安石交往密切,王安石为其才华而倾倒。及长,安石行新法,认为衮是家乡人,必依附于己,欲用之。可衮的观点与王安石不同,衮反对新法,劝安石止之,安石不以为然。衮以员外郎出知滕州,有惠政,期满致仕归,卒于家。...[详细]

周世臣 [明]

  • 周世臣 字汝盖,明戌源人。万历四年(1576)举乡试,初署浙江余姚教授,又迁建德教授。任满升广东信宜知县,以廉洁能干为人称道。巡按御史在表彰和评价部下时常说,人是否贤能,必得世臣称赞才算。后升直隶邳州知州。邳州在黄河要冲,水流湍急,为漕运之患。万历三十一年,总督李化龙委世臣董修河事,役夫三万...[详细]

周显 [清]

  • 周显(清乾隆、嘉庆年间在世) 字著乃,白沙(今双塘镇)人。幼习经史子集,旁及医卜星象诸书,尤善琴。曾游江淮,得杨存质琴解,爱之,但仍未能满意,便自著《琴谱谐声》。刘侍郎凤诰为之作序,发行于世。临川李刺史培谦见其书而大悦,订为莫逆之交,声名遂噪。缙绅争相延请,常以经费接应,资以金帛,显辞不受。...[详细]

周在浚 [清][公元1640年-1696年]

  • 周在浚(1640~1696) 字雪客,一字龙客,号梨庄。亮工子。官经历,幼承家学,淹通文史,为有名的文学家。历十年注∠唐书》十八卷,为王士祯所称。又合天发神忏碑三段,贯以钜铁,得为《释文》一卷。又工诗,曾作《金陵百咏》及《竹枝词》盛行于世。还著有《云烟过眼录》二十卷,及《晋稗》、《梨庄遗谷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