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广海,幼年入私塾读书,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1922年后参加革命,积极参与反地主豪绅的斗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考入合肥正谊中学。在校期间,因参加-被校方开除,后回到家乡,继续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1931年3月,参加瓦埠武装暴-动,并成为暴-动骨干。1932年初,遵照中共寿...[详细]
曹同山,1907年出生于寿光县曹家辛庄。在五十多年的医疗生涯中,他救死扶伤、爱国为民、鞠躬尽瘁、无私奉献,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 因家庭贫苦,曹同山于1930年只身到青岛。他磨过剪子、刀子,拉过人力车,最后在一家私营中西药店做饭谋生。这家药店是一位留学苏联的王景医生开办的...[详细]
曹蕴真(1901-1927) 安徽寿县人,曾在上海大学读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回到家乡从事革命活动。1923年冬,组建安徽第一个农村党组织——中共寿县小甸集特别支部,并任书记。1924年5月赴广州,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宣传员,后参加北伐。因积劳成疾,1927年10月逝世于寿县。 ...[详细]
常藩侯(1882—1950年)名恒芳,寿县保义集人。幼年读书,18岁中秀才。时值戊戌变法失败,八国联军侵华之际,他目睹清廷腐败,国事日非,乃阅读卢骚的《民约论》和上海的《苏报》,以及其他一些进步书刊。同时,看到上海的黄克强、章太炎、章士钊等人的革命活动,便毅然投笔从戎,立志以身许国。 光绪二...[详细]
龚方知(1902-1936),福建省寿宁县人。出身贫农家庭,25岁率家躲进偏僻的蝙蝠垄搭寮居住,长期过着与世隔绝的农猎生活。1932年冬参加共产党领导的“红带队”,1933年春任红带队队长,同年8月编入寿宁县赤卫大队,是年底编入闽东工农红军独立二团,任第16连班长,1935年秋任寿庆泰(寿宁、庆...[详细]
管曙东(1884—1947年)寿县人。早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赴皖北从事反清活动。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冬,与张汇滔、管鹏等在寿州组织“信义会”。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安徽新军马炮营起义失败后,去怀远创办萃华学堂,从事革命宣传。民国2年(公元1913年),参加讨袁战...[详细]
缪洪骥(1887-1937),福建省寿宁县人。1934年夏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后,先是任中共寿泰(寿宁、泰顺)县委交通员,在敌占区开展隐蔽斗争。1936年初担任中共福寿第一区区委书记,同年夏担任中共寿泰县委书记兼寿泰红军游击队政委,在闽浙交界的寿宁、泰顺、景宁、庆元、福安...[详细]
金圣楷(1906-1937),福建省寿宁县人。从小务农。对旧社会常发泄不满,母子两人曾三次被 当局下狱。1935年春参加红军游击队,战斗中机智勇敢。同年秋担任冬甲前游击队队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2月,冬甲前游击队改编为红军寿泰(寿宁、泰顺)县独立营,任营长。1937年1月“南阳事件”...[详细]
李锂,1964年出生,1987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1987年7月进入成都肉联厂工作,1992年10月进入重庆通达,先后担任总工程师、董事长兼总经理,1998年4月创立海普瑞实业,任公司董事长、多普乐实业董事长、乐仁科技执行董事、飞来石科技执行董事、多普生生物技术董事,深圳市专家委员会委员...[详细]
李封(1723—1796),字紫绶,别号松园,清代官员,祖居寿光斟灌,后迁居县城西南玉兔埠村。 31岁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后分到刑部任职,因他理案论事见识明断,刑部尚书钱维城多从其议。后调任庐州知府,颇有政绩。当他由江西盐法道升任浙江按察使时,盐商馈赠他纹银8000两作为程仪,他拒不接...[详细]
柳可(1926―1948),福建省寿宁县斜滩镇梧冈亭村人。1946年考入福建学院,同年在福州入党,任福建学院党小组组长,积极开展学生-。1947年调入中共福州市委城工部工作。1948年秋因“城工部事件”蒙冤罹难。1956年党中央在重新审理“城工部”事件后为被错杀的同志平反,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认柳可...[详细]
任景文(1919.08~1997.01)原名任之昌,寿光县南雷子埠村,高小文化,193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在抗大学习,1941年10月任清东专署武装科干事,1942年10月任沾化县政府武装科科员,1944年4月任沾化六区武委会主任,1945年4月任沾化六区区长。同...[详细]
石寅生(1878~1944),名德纯、字厚斋,寿县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东渡日本,在东京法政大学学习法政。光绪三十三年加入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年)回国,经清廷考试,被任命为刑部佥事。民国元年(1912年),孙毓筠任安徽都督,石寅生任都督府秘书,后被选为安徽省第一届参议会参议员。讨袁...[详细]
苏锋(1918~2007)河北灵寿人。1938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2月任中共冀热辽区第十六地区委员会常委、社会部部长,冀热辽区第十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公安科科长、公安局局长。1948年11月任中共冀东区秦榆市委委员、公安局局长。1949年3月任中共秦皇岛市委委员。1...[详细]
孙家醇(1815—1862年)字鸿卿,号顾生,寿州人。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进士。任内阁中书协办侍读署侍读、四川石柱厅同知,后任知府。同治元年卒于官。 ...[详细]
孙家良(1800—1861年)字伯骖,号翰卿,寿州人。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进士。内阁中书协办侍读。山东沂州府知府、福建汀州府知府。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十二月,太平军攻打汀州时战死。...[详细]
孙家泰(1817—1861),字引恬,寿州人。大父有善行,仁宗尝书“盛世醇良”四字颜其门。家泰生有殊禀,嬉戏异群儿。每出语,长老惊若成人。未冠,补诸生。道光二十九年,入赀为员外郎,分刑部广西司,治牍明决,为上官所器。 咸丰三年,粤寇窜扰江、皖,工部侍郎吕贤基奉命回籍督办团练,请以家泰从。时皖...[详细]
王坦甫,曾用名履祥,1893年生于安徽寿县,是芜湖地方团组织的主要发起组织者之一,大革命时期芜湖革命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王坦甫幼年即丧父,全靠外祖父母资助抚养成人,因此家境非常贫苦。1912年,他在舅父柏文蔚的帮助下入德国人在青岛开办的特别高等专门学校读书,1914年转入上海同济大学机师...[详细]
吴乌弟(1908-1935),原名进许,福建省寿宁县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青年时代从事狩猎活动,后外出当兵,1931年冬随班长投奔股匪。不久,受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和新思想的影响,携带一支套筒 、一把军号弃暗投明,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武装“红带队”。战斗中英勇顽强,机智灵活,是闽东红军第16连的三个...[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