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政均(1885~1944),字平一,青州镇人。旧制师范毕业。民国5年(1916)创办青州乐群小学,带头实行新学制,采用新课本,施行新教学方法,教学质量较高,并增设高级班,为全县较早的完小之一。 民国14年(1925)初,任惠阳地方审判厅和平分庭检察官,同年5月出任和平县县长,同年秋离乡外出...[详细]
兰宁远 (1975~) 内蒙古呼和浩特人。199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解放军总装备部文艺创作室创作员,《神剑》杂志社,中国剧协会员。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守望天堂》、《霓虹烈焰》,影视评论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报告文学《惊天动地战汶川》...[详细]
梁水娣(女)(1899~1984),安坳镇人。有三个儿子为革命牺牲,被誉为“革命烈士母亲”,人们都称她为“肖母”。 在革命战争年代,她全家为人民解放事业战斗不息。大儿子肖琴书是九连游击队中队长,二儿子肖炳章是支持革命的农民,三儿子肖波中是武工队长。她支持儿子参加革命,自己为游击队带路、送粮、...[详细]
凌海金(1924~1948),原名开金,贝墩人。出身于佃农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念了两年初小便辍学在家。16岁开始跟父亲一起走南闯北挑担营生。海金虽年轻力壮,辛勤劳作,但在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社会里,生活仍然贫困潦倒,家徒四壁。 民国36年(1947),共产党游击队在贝墩各山村活动,“穷人要翻身...[详细]
凌炬青(1902~1994),贝墩镇人。先后于和平县立旧制中学、省立民众教育训练所毕业。 炬青出身教师世家。他自民国12年(1923)至1950年曾在惠阳、和平、龙川、连平等地教坛耕耘27年。民国27年秋于县阳明高级小学执教时,在中共和平县党组织领导下,大力协助抗日少年突击队导演抗日歌剧,于...[详细]
凌秀峰(1885~1963),原名凌开蔚,贝墩镇人。1914年,到广东农林试验场附设农业教员讲习所学习,毕业时考第二名。1916~1925年历任小学教员、中学文史教员、粤军总司令部咨议兼粤-备游击第一司令部书记长、民国和平县公署总务科长及和平政府秘书兼财政科长。 秀峰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负责,...[详细]
林启连(1919~1947),古寨镇人。民国27年(1938)参加爱国抗日进步青年林镜秋举办的“青年学习班”学习。民国28年在水西社下办短期小学,并任该校校长,开办农民夜校,成立抗日青年读书会,组织妇女会,开展宣传抗日救国活动。同年7月参加“和平县战时干部训练班”,后参加中国共产党。此后,林在党...[详细]
李神通(577年―630年),本名寿,字神通,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之孙,隋朝海州刺史李亮长子,唐高祖李渊堂弟 ,唐朝宗室、将领。 大业十三年(617年),唐高祖在太原起兵,李神通与柳崇礼等人举兵响应,自称关中道行军总管,唐高祖授任他为光禄大夫。攻克长安后,拜任宗正卿。 武德元年(6...[详细]
刘江 (1918~) 山西和顺人。中共党员。历任《胜利报》、《晋冀豫日报》、华北《新华日报》校对、记者、、通采科长、部长,《太原日报》总,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总,省广播电视局局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省文化厅厅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理事。著有长篇小说《太行风云》、《剑》、...[详细]
李幸福 (1932~1984) 朝鲜族。吉林和龙人。中学毕业。历任县中心学校教师,延边出版社、中国作协延边分会、延边人民广播电台、延边群众艺术馆。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儿歌集《小园地》等。...[详细]
李则谋(1907~1994),广东兴宁人,上海特志大学毕业。民国27年(1938)任和平县县长。在职时摒抑顽固豪绅势力,充实扩大抗敌后援会,办抗日自卫队,与进步力量合作,办“战时干部训练班”,选拔一批革命志士任区、乡长,支持抗日救亡运动。对热水农会与地主集团的减租诉讼秉公仲裁,使农会得以胜诉,中...[详细]
李哲俊 (1930~2000) 朝鲜族。吉林和龙人。中共党员。1952年毕业于延边大学社会学部俄语系。毕业后留校,历任俄语教研室主任,北京外文出版社朝文组副组长,北京民族出版社朝文室编审。《中国朝鲜民族历史足迹》特约。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译著《鲁迅选集》(第一...[详细]
罗羿(1923~1948),和平县热水镇人。出身农民家庭。年少在东华小学读书时,就接受党的教育。民国一29年(1940)刚满十七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民国31年在四联中学读书时,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利用寒暑假回到热水家乡,与中共党员组织宣传队,排练演出剧目,宣传我党“国难当头,抗日救国”的...[详细]
罗宝萱(1913~1951),热水镇人。民国25年(1936)人广州中山大学读书,积极投入广州学生救亡运动,两次参加抗日大-,几遭毒手。 民国26年(1937)回乡参加罗响等组织的抗日救亡宣传队,开办农民夜校,建立抗日自卫队,组织农会,并协助农会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和反夺佃斗争。 罗于民国2...[详细]
骆仿孟(1892~1944),字化愚,号树智,东水镇人。曾任粤军团长、和平县参议员、龙川县长。民国15年(1926)任和平县警二大队大队长时,中共党员叶欣和随新任县长来和平工作,被骆委为县警东水警长,叶才得以秘密开拓党的工作。9月间叶被小江匪徒赖彪劫持,骆闻讯即组织武装追击,将叶营救回来安置在家...[详细]
罗京濂(1899~1946),又名莲池,热水镇人。民国16年(1927)北京朝阳大学毕业后,在南京兵工厂当科长。1929~1937年曾任中学校长、民国县政府科长。民国28年任浙江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科长。民国33年任广东省议员,和平县参议员。民国32年民国县长曾枢,在热水滥征兵乱捕人,激起民...[详细]
骆树猷(1862~1940),字宣廷,东水镇人。清光绪丁酉拔贡,曾任直隶州判。树猷热心教育事业,关怀乡梓,深受邑人敬重。宣统三年(1911),他联络四方士绅协力创办四约高小,出任首届校长;广集贤能,招生课业,培育人才,开创了彭(寨)、林(寨)、古(寨)、东(水)、贝(墩)发展现代教育的纪元,受到...[详细]
骆维强(1917~1981),东水镇人。民国28年(1939)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 任县“战时干部训练班”指导员,后任彭寨区署区员,协助进步区长陈莫若(陈启珩)工作,积极团结、培养、教育进步青年,扩大党的影响。11月先后任中共和平县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以阳明小学教师身份为掩护,宣传党的...[详细]
罗维之(1913~1983),原名镜清,热水镇人。“七·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与罗响、张觉青、黄志猷等爱国青年在热水组织农会,开办农民夜校和抗日自卫队训练班,动员农民参加农会和开展减租减息运动。 罗于民国27年(1938)加人中国共产党,为本县首批党员之一。此后,罗公开职业是东华小学教师,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