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裕恂 [公元1873年-1962年]

  • 来裕恂(1873—1962),字雨生,号匏园,萧山长河镇人。少时攻读经史诸子。清光绪十六年(1890),肄业于杭州西湖诂经精舍,得清末经学大师俞樾青睐,誉为“颇通许郑之学”。光绪十八年,一面自杭州宗文、紫阳二书院以窗谭博取膏火之资,一面设帐授徒为稻粱之谋。光绪二十五年,主宗文义塾智斋教务二年,即...[详细]

李成虎 [公元1854年-1922年]

  • 李成虎(1854—1922),萧山衙前西曹村(今凤凰村)人。少年时曾随母乞讨为生,家境贫苦。 陈晋生(1878—1922),萧山衙前项家村人。向以务农谋生。 1921年4月,沈定一(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回乡发动农-动,倡导组织农民协会。李成虎积极响应,并动员农户团结起来,同地主、奸商斗...[详细]

楼曼文 [公元1908年-1949年]

  • 楼曼文(1908—1949),女,又名方娘,小名梅园,萧山岩山(今楼塔镇)伊家店村人。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1921年随家迁居杭州。1924年就读于杭州女子中学。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楼曼文参加杭州学生联合会,并被推选为中学生女代表,上街--。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她在浙江...[详细]

楼英 [明][公元1332年-1401年]

  • 楼英(1332—1401),一名公爽,字全善,号全斋,明萧山楼塔人。生于医学世家,继承祖业,行医乡间。其自幼即承家教,博览群书,精究名家医说和历代名方,结合临床经验,以“阴阳五行生化万物”之说,提出诊病“必先分别血气、表里、上下、脏腑之分野,以知受病之所在;次察所病虚、实、寒、热之邪以治之”的中...[详细]

鲁光钊 [公元1917年-1948年]

  • 鲁光钊(1917—1948),萧山临浦镇人。1936年考入浙江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期间,受进步书刊和马列文献影响,曾发起组建“荆山共学社”,宣传革命理论。“卢沟桥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不久,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转入中央马列主义学院学习,于次年毕...[详细]

陆士嘉 [公元1911年-1986年]

  • 陆士嘉(1911—1986),女,萧山城厢镇人。1933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物理系。后曾任4年中学教师。1937年考入德国哥廷大学,学习物理,并以优异成绩获洪堡奖学金。后改学航空,时为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惟一的女学生和中国籍留学生。1942年,陆士嘉《圆柱射流遇垂直气流时的上卷》论文被通过...[详细]

邱关兴 [公元1908年-1967年]

  • 邱关兴(1908—1967),又名阿兴,萧山通济邱家桥村人。家境贫苦。幼年时读过3年私塾。13岁到所前赵泉源米店当学徒。1927年失业回家,后从事农业劳动。 解放初,邱关兴响应党和政府号召,重视实践,相信科学,潜心钻研防治水稻螟虫技术。在他的带动下,全乡乃至全县掀起“掘稻根、捕螟蛾”的0。由...[详细]

沈霁春 [公元1903年-1978年]

  • 沈霁春(1903—1978),萧山人。小学毕业后,由黄炎培介绍就学于上海职业学校。翌年由邵力子介绍考入复旦大学心理系。1928年毕业后曾到南京中央大学、浙江大学生物系任教。1936年留学比利时,在著名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曼斯教授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1938年获博士学位。在出国留学4年中,沈...[详细]

沈佩兰 [公元1903年-1954年]

  • 沈佩兰(1903—1954),女,萧山云石沈村人。她9岁读书,聪慧好学。18岁嫁至朱村桥乡塘坞村。塘坞村地处偏僻,村里文盲居多。沈佩兰在家开设私塾,免费招收贫苦孩子20余人入学。后至孝丰为家塾教师。1934年,塘坞村建立小学,她又回村任教。1940年2月,日本侵略军进犯浙赣铁路沿线,国民党192...[详细]

沈云英 [清][公元1624年-1660年,明代女将]

  • 沈云英(1624—1660),明代女将,明萧山昭东长巷村人。少喜骑马射击,耽于书籍,强于记忆,对宋胡安国的《春秋传》颇有研究。父沈至绪客游京师,她随从前往。崇祯十六年(1643),其父任湖南道州守备,她侍父左右。时农民军张献忠部队进攻道州,沈至绪战亡。沈云英闻讯后束发披甲,率十余骑,出其不意,直...[详细]

施今墨 [公元1881年-1969年]

  • 施今墨(1881—1969),原名毓黔,萧山坎山镇人。因家母多病,从小立志学医。清光绪十九年(1893)随舅父学习中医。二十八年就学山西大学,次年转入山西法政学堂。三十二年毕业于北京京师法政学堂。后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追随黄兴奔走革命。1912年起,在民国临时政府陆军部任职,参加编纂...[详细]

汤金钊 [清][公元1772年-1856年]

  • 汤金钊(1772—1856),字敦甫,又字勖兹,清萧山城厢镇人。他出身于商家,从小勤奋求学。乾隆五十九年(1794)乡试中解元。嘉庆四年(1799)取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任编修,升侍讲。十三年入直上 书房。 道光元年(1821),汤金钊署户部侍郎。时朝中有人主张增加赋税,汤上疏:“康熙中...[详细]

汤寿潜 [公元1856年-1917年]

  • 汤寿潜(1856—1917),原名震,字蛰先,又作蛰仙,清萧山城山大汤坞村人。少年时在家乡读书,“早岁颖异,以文学见称”。青年时曾出任浙江金华书院山长,主张教学以实用为务。光绪十二年(1886),入山东巡抚张曜幕。十六年作《危言》一书,共4卷,提出精简冗员,改革科举,推广学校,开发矿藏,修筑铁路...[详细]

田曾垲 [公元1897年-1977年]

  • 田曾垲(1897—1977),字泽民,萧山欢潭乡欢潭村人。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文学院。先后在金华七中、福州警官学校、福建农学院任教。1945年赴台湾,始在台北日产处理委员会工作,后调台湾物资输入管理委员会任科长,编有《日产清理法规》一书。1949年脱离政界,从事文化教育,曾任台北东方中学校长...[详细]

汪珪 [公元1878年-1913年]

  • 汪珪(1878—1913),原名璋甫,字旦庵,清萧山城厢镇东肠桥下街人。少年时爱好读书。光绪二十七年(1901),考入上海震旦大学化工系就读,其间,结识陶成章、王金发等人,逐渐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在陶、王引荐下,结识宋教仁、黄兴等,后人光复会。旋又为筹备同盟会而东渡日本。回国后,化名汪继德,任上海...[详细]

王宝庆 [公元1899年-1947年]

  • 王宝庆(1899—1947),原名宝铨,萧山进化墅上王村人。是江浙“苏州文戏”创始人。他4岁丧父,后与继母一起靠杂耍技艺生活。20年代初,进入上海“十里洋场”,不久继母病故,由苏州籍街头艺人罗禹卿收留。先后在沪“宣卷”和“南方歌剧”班说唱,并在罗禹卿帮助下,邀集10多位同行组成“吴语小戏班”,挂...[详细]

汪辉祖 [清][公元1730年-1807年]

  • 汪辉祖(1730—1807),字焕曾,号龙庄,清萧山昭东大义村人。乾隆四十年(1775)中进士,五十二年为湖南宁远县知县。五十六年署道州牧,一月后再调善化令,后因足疾乞休回乡。 汪家境贫困,父早亡,20岁就开始幕僚生活。他好学不懈,精明干练,博览群书,尤对法家学说钻研甚深。乾隆中期,东南沿海...[详细]

王烈 [公元1887年-1957年]

  • 王烈(1887—1957),字霖之,萧山临浦镇人。我国著名地质教育家。1906年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读格致科,并跟从德国学者梭尔格学习地质。1909年考取公费生出国留学。1911年赴德国弗赖堡大学攻读地质学,1913年学成回国,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博物系教授,后在农商部地质研究所任教,并兼...[详细]

王绍兰 [清][公元1760年-1835年]

  • 王绍兰(1760—1835),字畹馨,号南陔,自号思维居士,清萧山城厢镇人。王家境清寒而笃志好学,曾以教书所得奉养母亲。乾隆五十四年(1789)举拔贡。五十八年中进士。历任福建南屏知县、闽县知县、泉州知府、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福建巡抚等职。后署闽浙总督。嘉庆二十二年(1817)因审案有谬,罢...[详细]

许廑父 [公元1891年-1953年]

  • 许廑父(1891—1953),名与澄,字弃疾,又字一庵,别署颜五郎,萧山浦沿许家里村人。幼入私塾,曾就读于杭州宗文中学(现杭十中)、上海中国公学。1920年,为粤督莫荣新的秘书。后抵沪,由《民权报》主笔何海鸣推荐,靠写作为生,在文坛初露头角,尤以《八仙得道传》出名。其作品多以言情为主,文笔快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