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均衡(1814-1855)安庆府桐城人。与方苞、戴名世、姚鼐、方东树等人号称“桐城八家”。少嗜学,有才气。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中举人。时与曾国藩结交为友,游京师,屡向皇帝条陈当世利病。后归里,锐志为学。曾参加平定太平天国之役。后抑郁得疾,呕血而卒。...[详细]
方令完(1910-1981)女,安徽桐城县人。自幼即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青年时代,追随其姐方令孺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国19年(1930年)7月毕业于安徽省立第一女中高中师范科,矢志献身教育,一直在中学、师范任教。1950年9月,来镇江私立崇实女子中学执教。该校改为市二中后,她任教导副主任、...[详细]
方世俊(?—1769)字毓川,安徽桐城人,清朝大臣。乾隆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太仆寺少卿,外授陕西布政使。二十九年,擢贵州巡抚。三十二年,调湖南巡抚。刘标讦发上官婪索,言世俊得银六千有奇,上命夺官,逮送贵州,其仆承世俊得银千。狱成,械致刑部,论绞决,上命改监候。秋谳入情实,伏法。...[详细]
方震孺桐城人。移家寿州。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由沙县知县入为御史。熹宗立,逆党魏忠贤内结客氏。震孺疏陈三朝艰危,又陈《拔本塞源论》,直声震朝廷,得罪魏忠贤。因建言辽阳事,命他巡按辽东,监纪军事,有保全山海关功。被魏忠贤党徐大化弹劾,罢官归。忠贤兴大狱,双弹劾他赃私,定为大罪,关押在狱。庄...[详细]
马孟祯桐城人。万历二十六年(1596)进士。授分宜知县。升御史。多论劾。曾建议通壅蔽、录直臣、决用舍、恤民穷、急边饷五事。四十二年,考选科道,中书舍人张光房、知县赵云昌等,因言论得罪当权者,被抑制不得入选。孟祯不平,具疏论奏。当时三党势力很大,忌他傥直,调广东副使,托病不赴。天启初,起南京光禄少...[详细]
马瑞辰(1777-1853),字元伯,桐城人,马宗琏之子。嘉庆乙丑进士,改庶吉士。历官工部都水司郎中,因事遣戌沈阳。文诚公富俊,时为吉林将军,延主白山书院,生徒中式者二人,文诚以课士有效,奏赏主事。洊擢员外郎。复遣戍黑龙江,纳赎回籍。 嘉庆乙丑进士,改庶吉士。历官工部都水司郎中,因事遣戌沈阳...[详细]
马三俊,字命之,桐城人,马瑞辰之子,马宗梿之孙,优贡生。举孝廉方正,学宗程、朱。以国难家仇,愤欲杀贼。咸丰四年六月,率练勇追贼至周瑜城,力战死,年三十五。著有《马徵君遗集》。...[详细]
马宗琏,(?——1802),字器之,又字鲁陈。安徽桐城人。马瑞辰之父。嘉庆六年(1801)中进士,曾历任合肥、休宁、东流教谕。马宗琏生性敦实,无他嗜好,唯以著述为乐,精通古训及地理之学。 马宗琏年少即跟随其舅姚鼐学习诗与古文词,文采沉博绝丽。因在科举乡试中解释《论语》过位、升堂合乎古制而深得...[详细]
孙晋(?-1654)桐城人。出身贫寒,聪敏早慧。明天启进士。以疏劾大学士温体仁任用私人、典试乱祖制一案被谪。后复起为给谏。崇祯七年(1634年),被魏忠贤阉党贿吏部妄图翻案,他坚决 ,使阉党未逞。累迁大理寺卿。并将正直大臣刘宗周、金光宸、黄得功等救出冤狱。荐史可法于吏部。不久以兵部侍郎出督宣(宣...[详细]
汪志伊(1743—1818)字稼门,安徽桐城人,今桐城双港镇白陂塘汪氏,清朝大臣。乾隆三十六年举人,充四库馆校对,议叙,授山西灵石知县。除徵粮扰累,刻木为皂隶书里分粮数,以次传递,民遵输纳。调榆次,迁霍州直隶州知州。代州民孟木成杀人,已定谳情实,其弟代呼冤,巡抚勒保檄志伊往按,平反之。承审者护前...[详细]
姚棻字香茞,号铁松,安徽桐城人。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甘肃靖县知县,教民置水车灌田,开金石岘便利交通,立兴靖堡集市繁荣贸易。调皋兰知县,署固原州。升安陆,移武昌,改施南府,再改谭州府。历任广东按察司,江西、贵州、云南、福建巡抚。著有《铁松随笔》、《蒙求草》各2卷;《别音正讹》、...[详细]
张传敬(?-1865),字慎修,安徽桐城人,寄籍贵州贵筑。由内阁供事修玉牒告成,议叙从九品分发,道光二十七年(1847)七月初三日兼署凤山县下淡水巡检,至二十八年四月十八日卸任。咸丰元年(1851)署头围县丞。五年署澎湖通判。八年升授台湾知县,历嘉义、彰化。十年署淡水同知。同治元年(1862)八...[详细]
张淳桐城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授永康知县。善断诉讼。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擒巨盗卢十八。捐俸,救活贫女无数。以治行第一,升礼部主事、郎中、浙江副使。官终陕西布政使。...[详细]
张家骝(1867-1920),字石卿,安徽桐城人。康熙朝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八世孙。 清同治六年(1867)生。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少工诗文。 光绪二十年(1894),游日本,肄业早稻田大学,适其父张诚卒于京师,即归国扶柩返里。后随祖父张绍华游直隶、江西至湖南,与同乡李光炯创办安徽旅湘公...[详细]
张家翰(1878-1940),字子偕,号屏丞。安徽省桐城县城关人。 清光绪四年(1878)生,出身翰墨世家。其父张祖荫曾任祥符县县丞。 光绪二十九年(1903),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宏文学院,攻读数理。 光绪三十一年(1905),回国,执教于安庆高等学堂,后供职于浙江实业银行。 ...[详细]
张若震。室名静春斋。安徽桐城县人。清雍正元年(1723)举人,初授浙江天台知县,历官至浙江布政使、湖北巡抚。张英之孙,张廷璐之子。曾捐资修建县城东紫来桥,后卒于官署。著有《静春斋杂文》4卷、《静春斋诗》4卷。 生平张若震出身于桐城张氏,其家世显赫,祖父张英、伯父张廷玉皆官至大学士,父张廷璐曾...[详细]
张廷璐(1675-1745),字宝臣,号药斋,张英第三子。康熙四十一年(1702)应乡试列副贡;五十二年再应乡试中举;五十七年赴会试中一甲第二名(榜眼)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迁侍讲学士。雍正元年(1723),出督河南学政,因罢试事坐落职;旋即又重新授为国子侍讲,擢国子祭酒,迁詹事府少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