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再岳,又名吕亚成,1918年4月出生于新昌县羽林街道藕岸村。1932年15岁时,便走上谋生之路,到上海美亚绸厂做工。1936年8月,参加沪西裕村、益友、宝华、天成、永丰五绸厂 。1937年1月,加入三区丝织业工会。同年4月,参加全市绸厂总 。“八·一三”抗战后,参加抗日救亡团,成为宣传队员。1...[详细]
吕志雄(1919-2002),字百祥,又名吕力。浙江新昌县人。抗日战争时寓居定海,自称“半个定海人”。1950年7月在嵊泗小洋山随国民党军去台湾。2002年病故,享年83岁。 吕志雄15岁辍学去杭州学手艺。刚学徒期满,抗日战争爆发,即弃艺从军。最初,在抗日自卫队五支队任见习官。1939年6月...[详细]
马建荣,男,1965年1月出生,浙江绍兴人,大专文化,中 员,1981年参加工作。宁波市人大代表。2003年被誉为“宁波市慈善楷模”,2004年获“浙江省创业企业家”称号,2005年被评为宁波市优秀共产党员。 上世纪90年代末,马建荣接过父辈手中的帅印,掌控申洲。申洲国际现拥有员工逾4.8万...[详细]
倪毅飞,原名倪锡波,1919年10月出生于新昌县城。1925年春,入书塾受业。1933年,因家庭连遭不幸,被迫辍学,过早挑起家庭的担子,少年持家,辛勤劳动,深得街坊邻居称赞。1937年抗战爆发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秋,参加新昌县战时政治工作队,致力于抗日救亡宣传。1939年2月,被...[详细]
潘大源,1927年9月出生于新昌县羽林街道丁家园村—个中医世家,7岁入本村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虽缀学在家,仍继续从陈土标老师处接受革命教育。194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参加中共嵊新县委在嵊县下东区组织游击武装。1944年5月,调往四明山抗日根据地。开始,在上虞县办事处做民运工作,...[详细]
潘西凤(1736~1795),,字桐冈,号老桐,别署天姥山樵,以字行。新昌人,是清代乾隆年间的竹雕大家。侨居扬州,见识卓越,清雍正二年(1724),任清朝重臣、大将军年羹尧幕僚,多所匡助,后有献不纳,拂袖而归,矢志以布衣终。为王虚舟弟子,王精书法,以自写十七帖,命其书丹,刻于竹简,名曰《竹简十七...[详细]
潘音(1270~1355),字声甫,为宋末元初新昌南洲村人,十岁时,闻长老谈南宋灭亡之崖山之变,潸然泪下,并-数日,以示绝望之意。长大后,读因不食周粟而饿死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传,击节愤叹。衣服礼节,皆仍宋时之旧。掇野蔬以自给。有人劝他说:伯夷、叔齐事迹乃上古之事了,陶靖节(渊明)心虽为晋,未尝不食...[详细]
潘渊(1892~1974),字企莘,又字岳林,上虞胜江乡川下村人。8岁入村塾,后入杭州蕙兰中学。清宣统三年(1911),考入浙江高等学校文科。毕业后任教于浙江省立第五中学。民国5年(1916),参加第一届高等文官考试,录取后在教育部社会司第一科任编译、编审。15年,赴英国留学。19年,获伦敦大学...[详细]
秋嘉禾(1831~1894年),号露轩,浙江绍兴山阴县人。清同治四年(1865年)八月以第124名在杭州秋闱中举,补行咸丰辛酉正科并壬戊恩科举人,为补用同知。同治十三年因父亲病故,秋嘉禾居丧三年。光绪四年(1878年)三月入福建厦门需次;八月至光绪七年八月任福建云霄抚民厅同知。光绪七年九月...[详细]
秋寿南(1850—1901),清朝官吏。字益山,号星侯,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近代民主女革命者秋瑾的父亲。曾在福建、湖南等地为官,勤政爱民,两袖清风。秋寿南肄业于杭州紫阳山东南麓之紫阳书院,受业于宿儒朱端甫(《秋瑾年谱》)。 同治十二年(1873年)考取同治癸酉科举人。秋寿南中举后进入官场,...[详细]
秋誉章(1873-1909年),又名应奎,字徕绩,又号秋莱子。绍兴和畅堂(原籍福全山)人。秋瑾长兄。清末附生、侯补训导。光绪三十二年(1906)起,在大通学堂任教职,并入光复会,支持其妹秋瑾筹划起义。秋瑾就义后,誉章辗转藏匿于乡间。三十四年,外出谋生。宣统元年(1909),在天津去世。 为妹...[详细]
秋宗章(1896—1955年),是秋瑾的异母弟。《六六私乘》作者是作者为纪念大姊秋瑾就义二十七周年而作。“六六”系指光绪丁未(1907)年阴历六月六日秋瑾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的日子;“私乘”意为家史。原稿在一九三四年写成,以后又写了《六六私乘补遗》作为补充。抗日战争之前,曾在杭州《东南日报·吴越...[详细]
任芝英(1903~1958),女,绍兴人。7岁入明道女学堂。民国11年(1922),进绍兴师范。毕业后,任绍兴女子县立第三小学体育教员。17年,任校长,并加入国民党,任县党部委员。26年“四·一二”-政变后,曾营救过共产党员。 民国28年(1939)3月下旬,周恩来来绍指导抗日,任参加各界人...[详细]
阮水龙,1935年出生,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出生于浙江上虞道墟镇汇联村。自幼家境贫寒,无力供养读书,读到高小即出外自食其力,卖过水产、零布、炒货。21岁回乡务农,做过会计、出纳、粮食专管员。 人物生平1970年起任上虞县浬海公社微生物农药厂厂长。 1979年起任上虞纺织印染助剂厂厂长。...[详细]
阮真(1896.9—1972.12),又名阮乐真,浙江省绍兴上虞市东关镇人,中国第一位语文教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是少年中国学会的首批骨干,“五四运动”的先驱者。 二十世纪初,阮真怀揣着教育救国的梦想,由一位爱国热血青年投身教育,师从陶行知先生,受的是两级师范的文科教育。“五四运动”爆发,他在...[详细]
沈初云,女,1932年生,浙江绍兴人,195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2年5月浙江省杭州庆成丝厂工会主席,1954年6月杭州庆成丝厂副厂长,1959年1月杭州庆成丝厂党委书记,1960年6月杭州市第九丝织厂党委书记,1965年1月杭州市委社教工作团棉纺大队副大队长,1969年10月杭州...[详细]
沈肃文(1881~1958),绍兴钱清人。早年与徐锡麟相识,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家乡创办钱清小学。徐锡麟案发后,改名沈毅,去杭州进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优级史地科学习,毕业后又进浙江法政学堂肄业,曾在浙江省第一师范附小、省立第七中学、第九中学、省立商业学校任教员。民国4年(1915),出任浙江...[详细]
沈桐生,清末绍兴人。酷爱书法,善作擘窠大字,书宗颜、柳。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任会稽县学堂第一任校长。辛亥革命后,书法益趋纯熟,绍兴市街招牌,多出其手,曾受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褒扬。晚年因家庭纠纷,神经失常而卒。...[详细]
寿怀鉴(1849~1930年),字镜吾,晚号菊叟,绍兴城内都昌坊人,清同治八年(1869)中秀才。愤于洋人跋扈,清廷丧权辱国,以不买洋货、绝意仕进明志,在家中三味书屋设馆收徒,厘定规约,年收学生不过8人。为启发学生思路,提高文学修养,选授课文注重文采,因其异于传统,被人讥为“离经叛道”。 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