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之栩(1906—1987),女,海宁人。1922年在湖北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青年团北方区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1926年,在中共江浙区委和中央机关工作。曾参加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1929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1年回国后,两次被捕,...[详细]
许楣(1797-1870) 清朝货币理论家。字金门,号辛木。浙江海宁人。道光癸巳(1833)进士,官户部主事。著有《真意斋随笔》、《真意斋诗存》、《真意斋文集》、《钞币论》。以《钞币论》影响最大。其兄许梿(1787-1862),字叔夏,号珊林,癸巳进士,首为《钞币论》写序并加按语,成为该书重...[详细]
许梿(1787—1862),初名映涟,字叔夏,号珊林,海宁长安人。清道光十三年(1833)进士。在山东平度知府任内,以吏事精敏,善决疑狱著称。7年共审结新旧案13600余件,多所平反,并著有《洗冤录详议》。后调守镇江,适洪水泛滥,亲率舟楫往来赈恤灾民,发放衣食,救活甚众。博通文字学、医学,著有《...[详细]
徐灿(约1618-1698),字湘蘋,又字明深、明霞,号深明,又号紫言(竹字头)。江南吴县(今苏州市西南)人。明末清初女词人、诗人、书画家,为“蕉园五子”之一。光禄丞徐子懋女,弘文院大学士海宁陈之遴继妻。从夫宦游,封一品夫人。 工诗,尤长于词学。她的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兴亡之感。又善属文、精书...[详细]
许姬传(1900—1990),号思潜,海宁长安人。幼受家庭熏陶,8岁随外祖父徐致靖读书。徐是戊戌变法重要人物,思想开明,讲授经史诗文以外,还教他弈棋、吹笛、唱昆曲、读小说。1919年到天津,在直隶省银行当文书。对京剧发生浓厚兴趣,经常向京胡圣手陈彦衡学习谭(鑫培)派声腔,并结交京剧界人士王瑶卿、...[详细]
徐骝良(1878—1942),又名策、张策,号励身,海宁硖石人。早年留学法国,攻铁道专业,毕业于塔贝尔工程大学和巴黎铁道大学,通晓英、法、德多国文字,精世界语。归国后创办铁路讲习所,培养专业人才。清宣统二年(1910),代表清政府参加万国铁道会议,并周游欧洲,考察10多个国家的铁道工作。历任沪杭...[详细]
徐凌云(1885—1965),字文杰,号暮烟,海宁盐官人。毕生从事昆剧研究。曾向沈斌泉、沈月泉、周凤林等请益,生旦净丑无所不能。擅长工架繁重的《安天会》、《芦花荡》、《嫁妹》等剧。1921年,昆剧全福班解散,凌云会同穆藕初等热心人士义演筹集经费,创办昆剧传习所,即仙霓社,为延续和振兴昆剧事业尽力...[详细]
徐明(1920—1946),原名增祥,又名岩石,小名阿大,海宁盐官人。16岁到上海运输报关行当学徒,晚上进量才夜校学习。不久,参加抗日团体“救国会”和“华联同乐会”,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派往苏南农村。起初在无锡梅南以小学教师身份活动,后调到常熟县董浜区任区委...[详细]
许汝霖(生卒年未详),字时庵,号且然,海宁硖石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选庶吉土。曾督江南学政,厘正文体,整饬士风,选拔人才。试士既竣,置酒于君山,大会诸生,即席吟诗作赋,使各展所长,一时传为盛事。二十六年,典试四川,四十二年。总裁会试,选才恰当,时称得士。又曾出修子牙河,悉心规划施工...[详细]
许行彬(1874—1953),名祖谦,又名葆光、仰贤,号西湖闲人,以字行,海宁周王庙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秀才,三十年考入浙江高等学堂。毕业后曾任教于杭州师范学校和温州瓯江师范学校。宣统二年(1910)在杭州办《浙江白话报》,后协助杭辛斋办《浙江白话新报》和《农工杂志》,参加同盟会。辛...[详细]
徐永祚(1893—1961),又名玉书,海宁金石墩(今属祝场乡)人。先后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和上海神州大学。曾任上海《银行周报》、主编,银行公会书记长和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会计科长。经济知识渊博,会计业务精通。1923年,开始执行会计师业务,在上海设立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后改名昌明会计事务所),并举...[详细]
杨雍建(1631—1704),字自西,号以斋,海宁盐官人。清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授广东高要知县。后被荐举任兵科给事中。曾一日上九疏,以敢谏著称。十七年,上 书奏请严禁结社订盟,使明清之际盛极一时的党社运动顿遭扼杀。后历任兵部督捕理事、左右通政、太仆卿、左副都御史。康熙十八年(1679)出...[详细]
虞尔昌(1904—1984),海宁丰士人。1926年,之江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在盐官中山中学任教。1932年,该校与海宁商校合并,更名为海宁县立初级中学,任校长。期间增建校舍,充实图书馆和实验楼,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质量名列浙江省前茅。1936年离职,到绍兴、衢州、杭州、上海任教。抗战初期,任...[详细]
张惠衣(1898—1960),名任政,号苇伊,海宁硖石人。襁褓丧父,靠母亲做针线活抚养。幼年即刻苦勤学,曾就读于开智学堂。1916年后在莫干山补习中学任教员,省吃俭用,积钱入北京大学学习。1922年,在浙江国学专修馆任职。1927年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1930年进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深造,为学者...[详细]
赵万里(1905—1980),字斐云,别号云盦、舜盦,海宁盐官人。曾肄业于东南大学。1926年到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任王国维的助教。1928年,进北平(京)图书馆工作,前后50余年。历任《北京图书馆馆刊》主编、研究员、善本(特藏)部主任,又兼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及北京、清华、辅仁、中国等大学教授。...[详细]
郑晓沧(1892—1979),又名宗海,海宁盐官人。1912年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1914年,北京清华学校文科毕业后赴美,入威斯康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攻读教育学,获硕士学位。1918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东南大学教授、浙江省立女子中学校长、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等。1929年8月起...[详细]
周承德(1877—1935),字逸舜,亦作佚生、轶生、轶翁,号观无居士,海宁盐官人。自幼酷好书法。16岁中秀才,廪生。后赴日本留学,入成城学校预习,深受精于书道的学监犬养毅器重。后考入早稻田大学博物科。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前后回国,受聘为杭州求是书院教习。后该院改名浙江高等学堂,又在优级师...[详细]
周承菼(1883—?),字赤忱,海宁盐官人。初,在杭州求是书院学习。1902年官费留学日本,入陆军士官学校,与蒋百里同学。毕业回国后,奉派至四川训练新军。后调浙江任新军第八十二标标统,驻防杭州南星桥。辛亥革命前夕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爆发,浙江策划响应。承菼于11月4日率部宣布起义。杭州光复后,被...[详细]
周春(1729—1815),字芚兮,号松霭,晚号黍谷居士,又号内乐村叟,海宁盐官人。清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在家候选10余年,潜研经史,刊刻自著书6种。后授广西岑溪知县,任内革除陋规,统一斗秤,清理田户,兴修水利,有政绩。父死丁忧离任时,百姓尚欠公家借谷100余石,周春捐俸禄偿付,以致路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