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巳生(1892—1953),海宁盐官人。8岁丧父,家境贫寒。16岁到上海当学徒。后进商务印书馆印刷厂学铜版刻铸。又参加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学习英文。先后任上海和郑州青年会主任干事和总干事。后经青年会全国协会介绍,到欧美各国留学和游历,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1929年回国,开始从事工商业。先后任平安轮...[详细]
陈与郊(1544—1611),原姓高,字广野,号禺阳、玉阳仙史,亦署高漫卿、任诞轩,海宁盐官人。明万历二年(1574)进士,累官至太常寺少卿。二十四年,上疏乞归乡里,隐居盐官隅园,埋头著述。工乐府,雅好戏曲,著有传奇《宝灵刀》、《麒麟罽》、《鹦鹉洲》、《樱桃梦》4种,合称《詅痴符》。又有杂剧5种...[详细]
陈子仙(1821—1870),名毓性,别号一了山人,海宁硖石人。8岁就棋艺不凡,常代父与客对弈,屡胜。11岁随父到杭州下棋,名噪远近。13岁到常州与国手董六泉对局,董年逾花甲,须发皆白,而子仙还是红丝扎发,一时传为佳话。后棋艺大进,东南罕见敌手。清同治四年(1865)游武昌,时晴川阁刚落成,应邀...[详细]
单不庵(1878—1930),又作不厂,名丕,号伯宽、角优,以字行,曾用名恭修、常惺,祖籍萧山,生于海宁硖石。父沅华、伯父棣华均以治宋学闻名。不庵少年丧父,家境清贫。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补博士弟子员,获第一。三十二年,应钱恂之邀,去日本半年。后任双山学堂堂长,不久任嘉兴秀水学堂教习。先后任...[详细]
达受,俗姓姚,海宁石井村人。生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6岁丧父,与母亲褚氏相依为命。9岁出家于盐官白马庙。别号很多,如万峰退叟、慧日峰主、南屏退叟、西子湖头摆渡僧、寒泉、同寿、小绿天庵僧等。晚年,达受倦游回首,重归盐官白马庙,并建楼起阁贮藏所集书画、金石文物等,道光十八年(1838)阮元为...[详细]
范西屏(1709—1769),名世勋,海宁郭店人。幼聪颖,3岁时见其父与人弈,常在旁牙牙指画。后拜名棋手山阴俞长侯为师,潜心钻研,13岁即崭露头角,16岁随师游松江,屡胜名家,成为国手。20余岁游京师,与各地名手较量,战无不胜,威震全国。不久即被棋坛推崇为“棋圣”。弈棋出神入化,落子敏捷,灵活多...[详细]
甘露(1920—1987),女,原名蒋德良,赴延安时改用母姓甘,名露,海宁硖石人。家境清寒。1935年夏考入浙江女子蚕业讲习所,半工半读。毕业后正当抗战爆发,离家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在浙江、湖南从事战时难童收容保育工作。曾带领难童300余人,顶着日机轰炸,从浙江碧湖长途跋涉到达湖南长沙,后又转去沅...[详细]
高平(1909—1985),祖籍海宁许巷,生于杭州。1932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任地质调查所调查员、技士。1937年抗战爆发,任江西地质调查所所长。1943年赴美考察。1946年回国后,任中央地质调查所北平分所所长,并先后兼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员、资源委员会专员,还担任过江西金矿勘探队队长。建国...[详细]
葛衢康(1911—1973),海宁郭店人。少年时即爱好体育,曾代表海宁县参加浙江省运动会,又曾参加全国运动会。1936年,中央大学体育系毕业,终生从事体育教育事业,先后任教于南京、上海、镇江、四川南充、江津、贵州安顺、湖南蓝田、衡阳等地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在蓝田国立...[详细]
顾贻榖(1885-1944),亦作诒榖,名立仁,以字行,海宁硖石人。出身书香门第,父业塾师,家境清寒。16岁中秀才第一名。后考入京师大学堂官费求学,攻格致(物理)专业。辛亥革命后,进上海交通银行当文书主任,不久升外地分行经理,1928年为该行常务董事,以精通银行业务著称。1927—1930年任江...[详细]
顾欢(420—483),字景怡,一字玄平,盐官(今海宁市)人。出身贫寒,自幼好学。家贫无钱入学,便在学舍壁后倚听。六七岁时,在田中赶麻雀,作《黄雀赋》,内容新颖,文字优美,被誉为神童。长大后,从名家邵玄子、顾念之学习,学业大进。刘宋孝武帝初年,到天台山隐居,见天台文化落后,便开馆授徒,受业者常至...[详细]
杭穉英(1900—1947),亦作稚英,名冠群,以字行,海宁盐官人。自幼爱好绘画,家贫无力从师,常在裱画店观摩名作,回家默画。13岁随父进商务印书馆,在图画部当练习生,潜心钻研,18岁已粗具名声。后自立画室,出版月份牌,设计商品商标、包装,为我国最早的商业美术家之一。其设计作品《美丽牌香烟》、《...[详细]
杭观华(1929—1985),杭穉英女。自幼受家庭熏陶,喜爱文学美术。195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1962年前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室工作,曾参加武汉长江大桥及北京市室外大型雕塑创作。1962年后在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牙雕艺术设计及研究工作。曾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北京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详细]
杭辛斋(1869—1924),名慎修,又名凤元,别字一苇,海宁长安镇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县试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次年入北京国子监。后考入同文馆,弃科举,习新学。二十三年到天津,次年与严复、夏曾佑等创办我国第一张民办报纸《国闻报》,鼓吹变法维新。曾上 书光绪帝,条陈变法自强,两次被密旨召见...[详细]
杭毅(1894—1981),名劲夫,号芑荪。海宁长安镇人。幼受叔父杭辛斋影响,倾向革命。初在硖石裕通钱庄当学徒,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到上海参加沪军北伐敢死队。南北议和后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二次革命时,离校赴湖南参加讨袁。1924年,黄埔军校创立,任训练部特别官佐,受廖仲恺、邓演达赏识。不久...[详细]
胡伦清(1896—1966),名永声,以字行,海宁袁花人。1916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曾参加五四运动。毕业后在湖州中学、嘉兴中学任教。一度担任浙江省教育厅秘书。1930年,到杭州高级中学执教,并担任浙江省中等教育国文研究会主席。曾根据教学需要,主编《国文精选丛书》、《民族文选》、《乐府诗选》、《...[详细]
胡小石(1888—1962),名光炜,号倩尹,又号夏庐,晚年别号子夏、沙公,斋名顾夏庐,嘉兴人。父胡赢,字季石;母漆刁氏。六七岁时,父亲去南京为官,兼业医,全家迁往南京。8岁时父亲逝世,家道中落,靠母亲织锦为生。青年时代人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农博科求学,并师事著名书法家、学者、诗人李梅庵和沈曾植...[详细]
蒋复璁(1898—1990),字美如,号慰堂,海宁硖石人。江南著名藏书家蒋光煦曾孙。1923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时梁启超自欧洲购回大批图书,与其叔蒋百里创办松坡图书馆,复璁出任。1924—1926年,在清华学校兼课。1926年北京图书馆建成,任该馆编纂,负责中文图书编目。期间刻苦钻研,主张对传...[详细]
蒋光焴(1825—1892),字绳武,号寅昉,亦号吟舫、敬斋,海宁硖石人。其祖开始藏书,至光焴收罗尤勤,历经三代,共得各种图籍数十万卷,藏于衍芬草堂,与别下斋齐名。清咸丰七年(1857),太平天国兵临江南,光焴把所有藏书60多箱橱,迁移到海盐澉浦西涧草堂。不久,又携书辗转溯长江而上,直至武昌,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