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何 [唐][唐朝诗人]

  • [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幼嗣,润州延陵人,包融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 [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幼嗣,润州延陵人,包融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与弟佶俱以诗名,时称“二包”。天宝七年,(公元七四八年)登进士。会师事孟浩然,授格法。与李...[详细]

刘邺 [唐][?-881年,唐朝宰相]

  • 刘邺(?-881年1月24日?),字汉藩,唐朝宰相,官至礼部尚书、同平章事,黄巢之乱中被杀。 刘邺生年不详,润州人氏,父刘三复在李德裕在地方上为官时长期担任其幕僚。唐武宗年间,李德裕成为权相,刘三复在他手下官至刑部侍郎。844年,在李德裕命令下,刘三复上了一封表章,而后故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的...[详细]

孝明皇后郑氏 [唐][公元785年-865年]

  • 孝明皇后郑氏(785年-865年),为唐宣宗生母。孝明皇后(942年-865年。唐穆宗往后又历经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三帝,自宪宗驾崩的元和十五年(820年)算起,一直到会昌六年(846年)为止,在这26年间郑氏一直都只是个没没无闻、数朝前的光王太妃,但唐武宗驾崩后,由于无子嗣,因此由武宗之叔的...[详细]

张榘 [宋][宋朝词人]

  • 张榘 [约公元1208年前后在世]字方叔,号芸窗,南徐(一作润州)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初前后在世。淳佑间,任句容令。宝佑中,为江东制置使参议、机宜文字。榘著有《芸窗词稿》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详细]

道宣 [唐][公元596年-667年,唐代高僧]

  • 道宣(596~667) 唐代僧人。律宗创始人,佛教史学家。俗姓钱。原籍丹徒(今属江苏),一说长城(治所在今浙江长兴)。15岁入长安日严寺依智頵律师受业,16岁落发。20岁在大禅定寺从智首律师受具足戒,并随之学律10年,听其讲《四分律》40遍,奠定其律学基础。武德七年(624)从智頵入居崇义寺,同...[详细]

李恩绶 [清][公元1835年-1911年]

  • 李恩绶(1835~1911),字丹叔,号亚白,晚号讷庵。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出生。镇江人。地方史学者。清末附贡生。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诗文精解独到,不喜欢时文,因此科举不利。以教馆、作幕和卖文自给。他为清末镇江文坛的领袖人物,作品先后刊行的有《读骚阁赋存》、《讷庵骈体文存》、《缝月轩词...[详细]

严敦和 [公元1895年-1968年]

  • 严敦和(1895~1968),字惠宇,号箑斋。镇江人。幼年只读过几年私塾,就到扬州钱庄习业,满师后回镇江,在交通银行任职,后又转到上海金城银行。先后担任金城银行副总经理、溥益纱厂经理;后创办大东烟厂,接办贾汪煤矿。又与冷遹、陆锡庚合作兴办新式农业。先后创办了高资均益蚕种制造场、桥头三益蚕种制造场...[详细]

王少江 [公元1891年-1943年]

  • 王少江(1891~1943),丹徒人。父吟江为当时名医,侨寓江都樊川南河下数十年之久。少江幼承庭训,尽传家学,又兼胆识过人,故“樊川王氏”医名益显。精内、妇、儿各科,尤擅脾、胃、肝、肾诸病的调理。其于温热病,学宗吴瑭。精研《温病条辨》诸法,每在病家出现神昏谵语危情,其胆识别具,数剂即见分晓。 ...[详细]

蒋逸雪 [公元1902年-1985年]

  • 蒋逸雪(1902~1985),江苏建湖人。其地原属盐城,故又作盐城人。幼年丧母,家贫好学,先在宝应文士张海渔学塾读书,后入淮阴省立第六师范学校,毕业后留教附小。其后先后任教于淮安省立第九中学、盐城中学、太仓师范等校。发表文章于《东方杂志》,渐有声誉。其《张溥年谱》,为史学界所称道。 ...[详细]

徐兴范 [公元1876年-1938年]

  • 徐兴范(1876~1938),字师竹,江苏丹徒人。早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师范科,辛亥革命前历任南洋中学教员、无锡廷弼中学、商业学堂堂长、镇江府中学堂教员。辛亥十月据江苏省都督府令“取消各县劝学所,归民政长学务课办理。年底被任命为丹徒县学务课长,越年又被任命兼任县视学。民国7年(1918)各县遵部...[详细]

陆小波 [公元1882年-1973年]

  • 陆小波(1882~1973),名锡庚,原籍镇江,出生于泰州。15岁起,在镇江源同钱庄当学徒,其后先后任慎康、元益等钱庄经理。民国14年起任镇江商会会长,后续任镇江商团团长,省商会理事长。1948年,选为全国商会理事和“国大”代表。先后在镇江及扬、泰、淮、盐等地开设钱庄。在本市先后创办仁章绸厂、慈...[详细]

柳诒徵 [公元1880年-1956年]

  • 柳诒徵(1880~1956),字翼谋,号劬堂。又号山髯。7岁丧父,与母、姐住外祖家。16岁考中秀才,设馆授徒以维持家庭生活。后由陈庆年介绍到缪荃荪创办的江楚编译局任助理。 光绪二十八年(1902)随缪荃荪到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在南京与茅谦、陶逊等办了田益小学堂,成为南京第一所新...[详细]

王之政 [公元1753年-1815年]

  • 王之政(1753~1815),一名明泾,字献廷,号九峰。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出生。镇江人。他性颖善悟,好读书,深通医术,清乾隆时召为御医,曾授太医院院监。嘉庆中奉征召,因重听辞免,一时名噪海内,从其学者甚众,如虞克昌、李文藻、蒋宝素、朱政五等皆出门下。之政诊务繁忙,于中堂设座,旁坐四弟子,...[详细]

许沅 [公元1878年-1972年]

  • 许沅(1878~1972),字秋帆,南京同文书院毕业。其父许黉竹在南通为张謇助手,许沅少年时得以活动于江南各地。民国成立后,出任外交部上海交涉使,后又担任过郑州交涉使。上海交涉使公署大厦就是他任职时所建。他精通数国外语,在对外交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工商业者利益不遗余力。在当时的弱国外交中,他处...[详细]

严保庸 [清][公元1796年-1854年]

  • 严保庸(1796~1854),清戏曲家,字伯常,号问樵,丹徒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江南乡试第一,接着应会试不第,留居北京,与当时一班名士流连于歌场酒榭,游燕极欢,作了不少戏曲。道光九年(1829)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道光十三年(1833),外放为山东栖霞知县,在任两年,有政声,以母忧...[详细]

赵曾望 [公元1847年-1913年]

  • 赵曾望(1847—1913),字绍庭、芍亭,号姜汀,大港镇人。清同治九年(1870)优贡生。后任内阁中书舍人。在京数年,对朝庭的礼仪制度,各部院的官风吏习,颇为熟悉。因不得意而去官南归,以闭户读书著作为乐事,过着一家四口,“薄田数亩,老屋数幢,田赋厘征,量入为出,差可温饱”的生活。不久,应苏北盐...[详细]

慧方 [唐][公元629年-695年,牛头宗第三祖]

  • 慧方(629~695)唐代僧。牛头宗第三祖。润州(江苏)延陵人,俗姓濮。于开善寺出家,受具足戒后,深研经论。后入牛头山,礼谒智岩禅师,咨询秘要,智岩观其根器堪任正法,遂示以心印,师豁然领悟。于牛头山参契,逾十年不出林薮,四方学者皆云集来访。后欲行随机利物,而以正法传付法持禅师,独自归隐茅山。武后...[详细]

包融 [唐][吴中四士]

  •  包融,生卒年不详,润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人。与于休烈、贺朝、万齐融为"文词之友"。现存诗仅八首。 事迹二则 佶字幼正,润州延陵人。父融,集贤院学士,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有名当时,号"吴门四士"。(《新唐书》卷一四九《刘晏传》) 融,延陵人。开元间仕历大理司直。与参军殷遥...[详细]

静严 [公元1907年-1969年]

  • 静严(1907~1969),俗名陈炎,又名大镛。兴化县人,7岁出家为沙弥,民国11年(1922),在苏州西园寺受戒。民国19年(1930)就读厦门闽南佛学院,后在焦山、竹林寺参禅侍佛。民国21年(1932)任竹林寺维那职(专司唱诵)。民国23年(1934)任焦山定慧寺监院。民国25年(1936)...[详细]

茅以升 [公元1896年-198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 茅以升(1896—1989),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20世纪30年代,他主诗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茅以升,字唐臣,1896年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