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臣,男,1923年12月生,江苏省吴江县人。1941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后,历任新四军军部电台报务员,华东支前司令部电台通讯科队长、参谋,广西邮电管理局副局长,北京邮电学院办公室主任,电信总局确山干校政工组副组长,邮电部532厂三分厂党委书记、总厂负责人,邮...[详细]
王绍鳌,字却尘,1886年生,江苏吴江人。早年留学日本,1911年毕业回国后,同章太炎等组织中华民国联合会(后改为统-),任交际科主任干事。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参加过讨袁 运动,先后被曹锟、孙传芳通缉。四一二-政变后,投身于反蒋斗争,并研究马列主义著作。九一八事变后,在上海...[详细]
王叔承(1537—1601)明诗人。初名光允,字叔承,晚更名灵岳,字子幻,自号昆仑承山人,吴江人。喜游学,纵游齐、鲁、燕、赵,又入闽赴楚。在邺下,郑若庸荐之赵康王。叔承以其无礼贤下士之实意,赋诗离去。又客大学士李春芳家,嗜酒。春芳有所纂述,常醉卧弗应,久之乃请其归。太仓王锡爵是其布衣之交,对三王...[详细]
殷兆镛(1806年—1883年),字补金,一字序伯,号谱经,江苏吴江人,晚清官员。道光二十年(1840年)进士。授编修,任大理寺少卿,充湖北、陕西、顺天考官,督直隶学政。历任礼、户、吏诸部侍郎。性耿直,关心民间疾苦。有奏议、诗文集等。 人物生平 殷兆镛,字补金(一字序伯),号谱经,祖籍河...[详细]
吴廷琛(1773—1844)字震南、公君,世称“吴公君“,号棣华,江苏元和(今吴县)人。嘉庆七年进士第一,状元。历官浙江金华知府、道光间云南按察使,权布政使,清厘铜库,追缴中饱,铜政大起。有《归田集》。 出生名土吴廷琛,字震南,公君,世称“吴公君“,号棣华。元和(今江苏苏州)经济发达,文化兴...[详细]
萧海荣(1945—1969)1945年10月生于北珠村。196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6月20日在国防施工中牺牲,遗体安葬在山西大同市。196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为革命烈士。汾湖高新区(黎里镇) 黎里镇位于吴江县城东南30公里处,是一座保存较好的典型江南古镇。镇为一河两街...[详细]
夏兴瑞(1931—1953)1931年8月生于鸭头湾(西浜村1组)。1953年7月在朝鲜前线牺牲。1954年3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汾湖高新区(黎里镇) 黎里镇位于吴江县城东南30公里处,是一座保存较好的典型江南古镇。镇为一河两街,两岸保存下来的大多是明清建筑的二层楼房,铺面店...[详细]
徐达源(1767—?年)字岷江,一字无际,号山民。吴江黎里镇人。妻子严氏是甪直人。道光元年(1821年)移居甪直,与甪直一批文人交上朋友,开始搜集历代诗人歌咏甪直的诗篇,汇编成《吴郡甫里诗编》《国朝吴郡甫里诗编》。在诗编的过程中,接触到大量人物资料,于是撰写了《甫里人物考》,全称《吴郡甫里人物考...[详细]
许耀元,男,汉族,1952年12月生,江苏吴江人。197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2月参军入伍。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 人物履历 先后任战士、排长、军政治部干部处干事、副处长、处长、师政治部主任、师副政委、政委、沈阳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部长、集团军政治部主任。...[详细]
杨承宗(1911-2011年),吴江人,我国著名的放射化学家、教育家。 1911年,杨承宗出生在江苏省吴江县八坼镇,在老家小镇上念完初小后他离家到十几里外的同里古镇,就读于同里高等小学。同里小学是革新后的半洋学堂,校董就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革新家章太炎先生。1932年,杨承宗以7门功课全是“最...[详细]
严留金(1935—1952)1935年10月生于半爿港(朱家湾村)。1952年1月17日在战斗中牺牲于朝鲜。1952年3月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政治部批准为革命烈士。汾湖高新区(黎里镇) 黎里镇位于吴江县城东南30公里处,是一座保存较好的典型江南古镇。镇为一河两街,两岸保存下来的大多是明清建筑...[详细]
叶纨纨(1610~1632)字昭齐,吴江(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叶绍袁和沈宜修长女,其相端妍,金辉玉润,三岁能诵《长恨歌》,十三岁能诗,书法遒劲,有晋风。常与其妹叶小纨、叶小鸾以诗唱和。后归赵山袁氏,情郁郁不乐。崇祯五年(1632),妹小鸾将嫁,作《催妆诗》甫成,而妹讣至,归哭过哀,病发而死,卒年...[详细]
叶绍袁(1589年~1648年),明末文学家。自幼在袁黄家长大,故名绍袁。字仲韶,晚号天寥道人,吴江分湖人(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新区北厍镇叶家埭(今叶周村),天启五年进士,官工部主事,不耐吏职,以母老告归。妻沈宜修、三女及幼子叶燮并有文藻。明亡后,隐遁为僧。著作今存《叶天寥四种》,皆为其年...[详细]
叶小鸾(1616~1632)明末才女。字琼章,一字瑶期,吴江(今属江苏苏州)人,文学家叶绍袁、沈宜修-。貌姣好,工诗,善围棋及琴,又能画,绘山水及落花飞碟,皆有韵致,将嫁而卒,有集名《返生香》。 生平简介 父叶绍袁,天启进士,官工部主事;母沈宜修,字宛君,均工诗词,偕隐分湖。小鸾为沈宜修...[详细]
叶小纨(约1613~约1657)字蕙绸,吴江(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卒于清顺治十四年。叶绍袁、沈宜修二女,著有杂剧《鸳鸯梦》,是我国戏曲史上第一位有作品流传的女作家。 家庭背景 父亲叶绍袁,明天启进士,官工部主事,是一位负有才名的文学家,著有《湖隐外史甲寅日注》。母...[详细]
叶茵(1199~?)(生年据《己酉生日敬次靖节先生拟挽歌辞三首》、《既次韵或非之作解嘲》“衰齿逾五十”推算),字景文,笠泽(今江苏苏州)人。 萧闲自放,不慕荣利,曾出仕,“十年不调”(本集卷二《参选有感》),退居邑同里镇,筑顺适堂,以杜甫诗“洗然顺所适”得名。与同时代诗人徐矶、林洪等相唱和。...[详细]
章全根(1930—1952)1930年生于七都镇东小港。1952年9月18日牺牲在朝鲜。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烈士在幼年时因与父亲争吵而出走,在北厍镇求乞,被元鹤村民沈百荣带回家当放牛娃。汾湖高新区(黎里镇) 黎里镇位于吴江县城东南30公里处,是一座保存较好的典型江南古镇。镇...[详细]
张应春(1901-1927)张应春,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11月11日生于吴江县黎里镇葫芦兜村(今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黎星村四组)。这一天,是农历十月初一,农谚中有云“十月芙蓉应小春”,故取名为蓉城,字应春,号秋石。张应春从小就读于本村私塾和国民初级小学,后随父进入黎里女子高级小学学习,由于...[详细]
朱鹤龄(1601-1683),著有《愚庵诗文集》、《松陵文集》、《杜工部集辑注》、《寒山集》、《春秋集说》。还有经书注疏和儒家理学研究成果《易广议略》,研究汉学、宋学成果《尚书埤传》。此外,与本邑陈启源共同撰写《诗经通义》。 字长孺,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二年,年七十八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