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寿年,原名范国华,化名张利山,1915年1月出生于河北省丰润县古石城村。家境贫苦,无地无房。八口之家,全仗着父亲当木工为生。小学没能念完,他便辍学帮父母养家度日。每天起五更做豆腐,早上卖出,白天打柴,晚上还要坚持自学。他学习兴趣广泛,读书常至深夜。 父亲范作一192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详细]
山西省军区原副司令员。 彭寿生是江西省信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宣传队长、指导员、参谋、科长、团参谋长、师长、警备区参谋长、副军长等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二至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开辟京津...[详细]
秦望山(1896—1970年),泉州丰泽草埔尾人(今丰泽温陵路与湖心街交叉口),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生。 民国4年(1915年),秦望山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5年,追随许卓然从事民主革命活动,在泉州同王泉笙、桂华山等革命党人开展反袁反日斗争。民国7年,参加许卓然领导的闽南靖国军...[详细]
邱东平(1910-1941)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教导主任 原名潭月,字席珍。1910年出生,广东海丰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从事革命文艺创作活动。1936年7月和鲁迅等共同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坚决要求抗日救国。1938年1月参加新四军,曾任新四军第1支队司令员陈毅的秘...[详细]
史荣椿(?-1859) 清朝将领。直隶大兴(一作宛平,今属北京市)人。字荫堂。行伍出身。1853年(文宗咸丰三年)以京营参将随胜保在阜城(位河北省泊头市西南)等地镇压太平军北伐。 1855年(文宗咸丰五年)任大名(今河北省大名县,位于广平县东南)镇总兵,旋调徐州(今徐州市)镇总兵。因镇压捻军...[详细]
苏林彦,原名苏连赓,号林彦,化名祝庸,高风翥,1908年出生于河北省丰润县。家庭较富裕。幼年在离村不远的华岩寺小学读书,1925年考入丰润县师范讲习所。学习期间,接触了许多进步青年。 1928年,苏林彦从丰润县讲习所毕业后相继到迁安县三屯营(现属迁西)、丰润县的黄昏峪、西胡各庄等地教书期间,...[详细]
王法助,人称平海头陀。福建泉州人,先辈世代务农。法助12岁出家为僧,奋发钻研佛经内典。一生热心造桥修路,济世利民。 元大德初,法助到福州南台,在今坞尾革新街万寿寺为僧,见闽江上浮桥常被溪洪冲断,屡修屡坏,行旅不便,即倡议建造石桥,命弟子吴道可北上,挽“园通玄悟大禅师”李某转奏,得到铁木耳可汗...[详细]
王绍渊(1920—2003)江苏省丰县人。一九三七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过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河南竹沟留守处政治部秘书,新四军第六支队三团营政治委员,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三十二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六师十三团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二十一军六十三师政治部主任...[详细]
王天德(1926~1988年),曾用名王明德,民国15年(1926年)出生于泉州市贫民家庭。民国24年入小学读书,民国28年失学。因日寇侵略,逃难到永安。其父在永安农场做工,因无法维持家庭生活,民国30年到南平开荒种地,民国33年又回到永安农场种田。17岁的王天德在农场加工厂做学徒。民国34年抗...[详细]
万善宗(1921~1945年),泉州东门外浔美村(今属城东镇)人,民国10年(1921年)生。父亲万守英,贫苦农民。万善宗13岁于浔江小学毕业,往厦门一家洗相馆学艺;17岁时由姑母带往菲律宾马尼拉市谋生。先在一家华侨锌器店当徒工,几年后又在溪仔婆区一家料器店当店员。他日间做工,晚上到英语夜校学习...[详细]
翁佛涵(1902~1949),原名翁兆祺,曾用名翁越、翁成和;到福建工作又名翁志红,闽南一带群众称他为“海翁”。系广东省海丰县田乾镇人,中国共产党员,抗日战争前夕来东山搞工人运动,是东山早期革命火种的传播者。 翁佛涵出生于贫苦佃农家庭,祖辈靠耕种地主田地过着贫困生活。“五四”运动席卷全国时,...[详细]
吴成良,1946年出生在贵州省贞丰县沙坪乡破岩村一个布衣族贫农家庭。4岁时,家乡解放了,村子里来了人民解放军和土改工作队,率领全乡人民彻底摧毁了压在他们头上的封建剥削制度,贫苦农民分得了土地,翻身做了主人。他成天跟着儿童团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土地改革结束后,吴...[详细]
吴六奇(1607~1681) 吴六奇,又名吴钩,字鉴伯,号葛如,梅州市丰顺县丰良镇南厢大衙人。幼曾读书,青少年时嗜-,致倾家荡产,行乞他郡,从此交结了不少江湖朋友,并熟悉山川夷险。明末,广东农村义民四起,吴六奇趁机在丰顺起义。他训练兵勇,歼山寇张义斌等人,声势大振,被南明永历帝任为总兵,以舟...[详细]
熊雄(1892—1927)。在宜丰无数的革命先烈中,熊雄作为我国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最早从事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杰出领导人,是最为突出的一位。一九八四年八月,聂荣臻元帅亲自写下“熊雄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条幅,以缅怀其辉同日月的生平。 熊雄是宜丰芳溪下屋村人,一八九二年三月八日...[详细]
徐名鸿(1897~1934) 徐名鸿,字翱翔。广东丰顺人。早年在家乡就读。 民国元年(1912)就读於广东师范专科学校附中,后考取北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民国8年毕业后留附中任语文教师兼图书管理员,在此期间与毛泽东相识,关系友好。他与进步人士组织读书会,主办平民教育,组织激进“工谈社...[详细]
许卓然(1885~1930年),别名寄生,曾化名李华、树华。泉州西郊马加坡村(今属北峰街道)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生。父亲许培村,清季诸生。因不堪封建宗族欺压,全家迁入泉州城内花棚下,开设私塾教授生徒。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许卓然往厦门紫阳学堂任教,并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二年...[详细]
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原政治委员。 张华同志是江西省永丰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参谋、科长、团政治委员、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旅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海军航空学校副政治委员、海军青岛防空司令部政治委员、...[详细]
张霭如 (1913- ),又名张乃如。辽宁省东丰县人。幼年随父母到宁安,在那念完小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来到哈尔滨,父母在道外开设杂货店,他帮助父母经营业务。还曾在道里中央日满学院学习了3个月的日语。193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中共哈尔滨东区组织委员。6月,调中共满洲省委...[详细]
赵醒侬(1899~1926.9) 赵醒侬,原名性和,乳名细禾,曾用名赵干、心农、赵兴隆、邵兴隆等,南丰县城人。江西革命先驱,江西地方党团组织创始人。因家境贫寒,小学未毕业-离乡背井,到常德、长沙、汉口等地做临时性帮伙及学徒糊口,以后流落到上海。“五·四”运动爆发后,赵醒侬与店员伙友积极参加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