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方明 (1921~1990) 笔名许紫、夏雪。江西广丰人。中共党员。1948年肄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历史系。同年参加中共地下组织,历任信江支队政治委员,江西人民广播电台部第一副主任,《江西教育》杂志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百花洲》杂志主编。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详细]
朱培德(1888—1937年),字益之,祖籍安宁,出生于禄丰元永井(现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一平浪盐矿元永井矿区)。 国民革命军南京中央军校校务委员,国民政府军训总监部总监,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 朱培德在云南讲武堂时期就和朱德并称模范二朱,历经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始终追随孙中山先...[详细]
朱寿桐 (1958~) 笔名郑舍农。江苏大丰人。民进成员。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历任南京大学中文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会、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理事。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评论专著《酒神的灵光》、《情绪:创造社的诗学宇宙》、《中国新文学...[详细]
朱恕(生卒年不详),字光信。明农民哲学家,理学家王艮的门徒。住大丰县草堰场。年少丧父,家境贫穷,采樵养母。一天,他经过王艮书院,留步听讲,深受启发,信口做歌:“离山十里,薪在家里;离山一里,薪在山里。”王艮听了,认为他的歌很有哲理,连忙招入院中,向学生说道:“你们都应知道处处有理,问题在于你去不...[详细]
晁迥 (951年~1034年) 字明远,北宋澶州清丰人。其父徙居彭门(今四川彭县)。以进士及第,任大理评事,迁任太常丞。宋真宗即位后,宰相吕端、参知政事李沆荐举,晁迥被提升为右正言、直史馆。任职期间,献《咸平新书》50篇、《理枢》1篇。因其文才颇佳、见解颇深,真宗甚是喜爱,晁迥因而被拜授右司...[详细]
安靖 (1919.2—) 原名王毓秀, 河北丰润人。 擅长油画。 1936年毕业于北平美术专科学校。曾任美术教员、舞美设计、美术、记者。1950年后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室主任、总编室主任、美术编审,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长,中国对外 展览公司经理。 作品有《雪山晴雨》、《红军长征经过的雪山》等。 出...[详细]
安体诚(1896一1927),字存斋,又名存增,化名灿真。河北省丰润县阎家铺人。1909年在丰润县城读完高小后,考入天津法政专门学校附中,1913年入该校法律预科,1914年入法律本科。1918年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京都帝国大学。1921年回到天津母校任教,并开始从事工人运动;9月,他和于树德等人...[详细]
边秉贵(1939.9—)河北丰南人。擅长油画、美术教育。 1961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196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博巴油画研究班。 在天津美术学院任 教至今,油画系教授。作品《战地黎明》入选全国美展、《小羊乖乖》入选赴日本第一届亚 洲绘画展、《着时装的姑娘》入选首届中国油画展、《星星》入选第八...[详细]
查礼(1716~1781) 字恂叔,号铁桥、俭堂,顺天宛平(今北京)人。清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科,报罢。十三年由监生以资授户部主事,历官庆远同知、太平知府、四川宁远知府、 四川按察使、布政使、湖南巡抚。十五年至二十三年在广西任职8年,建丽江书院,亲自督课。在太平府设学政行署,使学...[详细]
陈潮(1882 - 1911年),广东海丰人。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参加陈炯明在海丰秘密设立的革命组织五坡会,从事革命活动。 1911年(宣统三年)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前夕,应召为“选锋”(敢死队),并约同辈四十五人赴广州参加,因语言不通,地形不熟,蛰居于始平书院之贮械机关。 4月27...[详细]
陈纯修 (1884年~1967年) 字笃之,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人。于1913年考入天津陆军军医学院,毕业后曾留校任教。学生时代,他接受反帝反封思想,主张妇女放脚、男女婚姻自由、创办新学等。1915年,陈纯修冒着劣绅反对的风险,在本村创办小学。1918年,陈纯修被选为民国国会第二届众议院议员...[详细]
陈桂轮 (1935.9—) 女,广东海丰人, 擅长雕塑、美术教育。196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曾先后在淮海战役纪念塔雕塑处、江苏省阶级教育展览馆雕塑组和南京艺术学院工作和教学。1975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曾参加 淮海战役纪念塔和毛主席纪念堂等大型雕塑创作。 作品《童笛》、《...[详细]
陈民选(1926年~ ) 清丰县人。1940年6月参加革命。194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团政委,师副政委,军区"五七"干校政委,体育学院政委等职。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3次负伤。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0年晋升上校军衔。...[详细]
丁铉,字用济,今江西省丰城人.永乐十三年〔1415年〕中进士,正三品。 历任工、刑、吏三部员外郎,晋升刑部郎中.正统三年〔1438年〕升刑部右侍郎.正统九年(1444年)负责四川茶课,奏请削减茶叶,来等待丰年.后来赈饥江淮地区及山东、河南,百姓都很依赖他.平时看起来恭敬谨慎好像没有能力,遇事...[详细]
董存泽 清丰县大流乡青石磙村人。生年不详。中共党员。1982年任青石磙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推沙造田,植树种果,把不毛沙荒改造成良田沃土,走出了一条沙里淘金脱贫致富的路子。历时十余春秋,全村营造防风固沙林186.67公顷,农田林网286.67公顷,形成了片、网、带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399.2...[详细]
董永信 (1906年~1964年) 清丰县马村乡董家村人。董派坠子代表人物董桂芝胞兄,全国著名琴师。自幼酷爱曲艺,初习琴书,18岁拜新乡周教银为师改习坠子。为生计所迫,与父母妹妹四处流浪卖艺糊口,后在开封、洛阳、郑州、石家庄唱红。1930年入北平(北京)、天津说唱,董永信坠琴伴奏造诣殊深,...[详细]
傅学阶(1916年~1986年) 绰号二铁柱子,清丰县城关镇东街人。幼年读书,间隙参加田间劳动,当过学徒,打过零工。1934年考入清丰县简易师范,在该校教师平杰三(共产党员)等人的影响和帮助下,逐步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其时正值-时期,但傅学阶知难而进,毅然参加学校的进步组织读书会,并于1935...[详细]
高惠民(1908年~1985年) 清丰县大流乡大岳庄村人。1937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读大学时,积极参加一二·九-。七七事变后,返乡执教,编写抗日课本,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 1940年2月,高惠民参加革命工作。在革命战争年代,高惠民先后担任冀鲁豫行署实业处农林科长、冀鲁豫边区农...[详细]
高镇五 (1880年~1966年) 又名维岳,清丰县城关镇南关东辛街人。曾任河南省教育厅厅长、省政协副主席和全国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等职。 高镇五幼时在家读《三字经》、《百家姓》,7岁上私塾,24岁考取清末秀才。1908年,开始在本村和县模范小学堂教书。1912年,考入天津单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