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山(1884~1951)刘玉山,河马乡马台村人。父亲刘贵荣是清朝末年的一个小官吏,因跟随刘永福、苏公保抗法有功,官至宾州府参将。晚年还乡,置有田产百多亩。 刘玉山小时在乡塾读书,其父死后,他到广西省立梧州第一师范求学,毕业后参加广州保皇党活动被追捕,遂逃往香港找到孙中山先生。在孙中山的影...[详细]
刘兆生(1958—1979),新桥乡新村人。读初中时,一天放学回家,他发现一户社员的房屋起火,马上跑去救火,头发被烧了,群众让他去上药包扎,他说:“没问题”。军属刘文生家建新屋, 又主动去帮挑砖担瓦,忙个不停。乡亲们都称道他是个好青年。1979年1月,他在高峰林场做临时工,听到家乡正在组织支前民...[详细]
李瑶林(1912—1949),桐木镇王二村人,壮族。李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幼年时上本村私塾,勤奋好学,喜欢和穷孩子交朋友。 1930年,李瑶林考取象县中心小学。小学毕业后,被象县政府委任为麒麟乡 (今龙屯、古车、王二等村一带) 隘池村(今桐木镇邓池村)村长;不久后,调任古车村村长,但他看到...[详细]
李忠惠(1903~1931),化名黄立成,壮族,寺村乡西大乌村人。国民党左派人士,1927~1930年象县农-动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5年考入柳州省立四中读书,开始阅读进步书刊,萌发革命思想。1926年冬,入国民党柳庆区党务整理处党员特别训练班学习,受进步青年刘策奇的影响,思想觉悟进一步提...[详细]
陆媛 (1806—1834) ,宾州城内人。惯称小姑,清代女诗人。陆小姑自幼受儒学父亲的薰陶,尤喜爱诗词。16岁出嫁,因体弱不胜耕作,常遭辱骂,后遭夫弃,遣送回母家。小姑回家后,以写诗词-,并在家设私塾教学童,以所得酬金赡养母亲,当时宾州学署训导滕问海以“紫蝴蝶花”为题考录生员,陆小姑寄呈绝句一...[详细]
罗恒福(1930~1986),宾州镇三联街人。先后在新宾小学、培福初中、南宁高中求学,后考入唐山铁道学院,习桥梁隧道专业, 195年毕业,任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技术员,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晋升为工程师,1960年晋升为主任工程师,1982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1985年,参与该院设...[详细]
罗际隆(? ~1854),壮族,妙皇乡盘古村人,稍知文义。清咸丰元年(1851年),全家参加太平军。在肖朝贵部任监军,因妹嫁肖朝贵为西王妃,遂被封为西国舅,后升总制。罗作战勇敢,每逢战斗必身先士卒。咸丰二年(1852年)八月,肖朝贵牺牲后,隶属杨秀清部。咸丰三年(1853年)建都金陵,封恩赏检点...[详细]
罗廖氏(生卒年月不详),壮族,妙皇乡盘古村人,祖辈务农,家境贫寒,以砍柴为生。 当时朝廷腐败. 地方官吏豪绅敲榨0,民不聊生。清咸丰元年,太平军北上从武宣东乡路过盘古村, 罗廖氏动员丈夫罗际隆参加太平军说: “此驱异族,非叛变也。”并作歌谣:“天遣神兵杀不平,不平人杀不平人,不平人杀不平者,...[详细]
卢贤拔 太平天国官员。广西渌州(今桂平)人。一作象州人。原名贤达,因避石达开(翼王)讳,改名。初在桂平紫荆山区参加“拜上帝会”。粗通文墨,会众称其为“卢先生”。曾与洪秀全、冯云山密撰《天条书》、《三字经》等。1851年(文宗咸丰元年)9月攻克永安(今蒙山,位柳州市东)。后封左掌朝仪,职同将军...[详细]
陆学藩(1902~1987),又名镇安,寺村乡上山村人,中学毕业后投军,后晋升为国民党陆军少将。 民国15年(1926年),陆学藩考入南宁军校工兵科受训,18年毕业后任排长。20年,入南宁军校高级班第五期受训,毕业后留校,历任军校教育副官、教官、队长等职,并从上尉升至中校。26年起在陆军大学...[详细]
卢炎山(1881年一1947年),字耀辉,黎明乡黄茶村人。自幼家境清贫,后进广西陆军讲武堂。历任陆荣廷部连、营、团、旅长,领中将衔。民国8年(1919年) ,澳门葡萄牙当局越界筑堤,侵犯我国领土。卢炎山受命代表中国与葡方交涉,葡萄牙总督先以重金笼络,遭卢斥责后,竟强词夺理,以武力相威胁。卢炎山调...[详细]
陆云高(1874—1938),字伯明,新桥乡大林村人。 龙州陆军讲武堂毕业,历任旧桂系部队连、营、团长,广西自治军混成旅旅长,建国军中将师长。民国11年(1922年) 4月,陆云高率队取道黔桂边境回县,攻占县城,在县筹军米20余万斤后,向邕州(今南宁市)进发,不几日,攻克邕城。新桂系统一广西...[详细]
吕景蒙(生卒年月不详),字希正,象州人。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中举,任监察御史。 因对官场腐败敢于直言,揭发押解商业贸易税收奸弊,嘉靖年间被贬谪颖州任州判,后调任汲县知县,再升任福州通判,又调任南京大理寺评事,皆拒赴任。此后,从游于哲学家湛甘泉之门,倡明理学,其所论说,和湛一样出于正统。...[详细]
马孟津(1905—1945),宾州镇马村人。为大财主马祥记第四子。青年时以金钱贿赂入广州岭南大学,未毕业即回家游荡度日。 民国28年至30年(1939年至1941年)任芦墟镇长,纠合社会上一帮亡命之徒,欺压群众,无恶不作。33年(1944年)日本侵略军第二次 本县,在芦墟建立维持会,马孟津向...[详细]
蒙恩涵(1896—1945),新宾乡恭村人。民国33年(1944年)冬,日本侵略军第二次践踏县境。蒙恩涵动员组织本村群众打击日本侵略者。次年1月9日,。日军两次来犯,均被击退。 蒙恩涵考虑到日寇必来报复,于是集中全村80多人 ,进行军事训练。2月11日,日本侵略军80多人果然来犯, 蒙恩涵等与日...[详细]
蒙加伯(1894—1971)蒙加伯,壮族,禄新乡思布村人,是县内医蛇伤能手。蒙加伯17岁跟父亲学医,以医蛇伤为主。 他的一生共为民治毒蛇咬伤600多例。他药到伤愈,被方圆百里的群众称之为“蛇王”。有一次马步乡巴森村一个农民被银环蛇咬伤,几处求医无效,伤者已休克了两天半,大家都以为再生无望,准备办...[详细]
蒙世恩(1915~1944) 壮族,今合山市岭南镇里兰村人。民国24年(1935年)毕业于南宁陆军军官学校第14期, 曾先后任国民政府军第31军131师补充团副官,上尉连长,第一营营长。民国33年(1944年) 8月,在保卫桂林战斗中,他率领部属守卫中正桥(现解放桥)附近据点,与日军激战两昼夜...[详细]
蒙志仁(1884~1950.6),字向卿,壮族,良江乡罗村人。小学学历。 蒙于民国元年(1912)从伍,后回乡为匪。是县境内有名的土匪头子,绰号“蒙大王”。 广西都督陆荣廷派兵进剿时,蒙下山归顺,成为陆的部属。后蒙投靠新桂系,成为白崇禧的亲信。 蒋桂战争爆发后,1929年初蒙志仁任桂...[详细]
蒙宗豪(1913—1968),曾用名蒙醒,武陵乡滕村人。青年时在南宁读初中。民国25年(1936年)到新桂系当兵。30年(1941年)回乡任本村小学教师。在本县共产党组织领导的教育下,思想倾向进步。 33年(1944年),日本侵略军第二次践踏本县,蒙宗豪参予组织南区抗日筹备会,为副主任。 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