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谐和(1900—1994),原名刘鸿敏,曾用名刘钝之,字树屏,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人。1928年秋到马头镇求是小学任教。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冬任中共马头三小党支部副书记。1930年到郯城县民众教育馆任职。1932年春到费县师范讲习所任教,帮助建立了费县党小组和费县师范讲习所党支部...[详细]
刘雁川,又名刘书贞,1916年生,罗庄区盛庄街道刘家三岗村人。他自幼上学,后考入临沂三师乡。临沂三师乡和临沂五中是鲁南几县学生的集中地。“九一八事变”后,临沂三师乡建立了中共党的组织,该校的学生-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的热火朝天,刘雁川在进步思想影响下,开始接受革命思想。除利用课外时间阅读《社会发展史...[详细]
李秀文(1891(辛卯年)—1992),李宗仁(1890—1969)原配夫人,广西桂林市临桂区村头村人,生于1891年农历4月24日,1911年与李宗仁结婚;当时李宗仁正在广西陆军小学习武,随后李宗仁从军,从排长开始,逐步成为桂系首领。抗战时期,李宗仁率军浴血奋战,李秀文则长住广西,历尽离乱之苦...[详细]
著名爱国人士、原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之子李幼邻(1920年2月—1993年5月),男,汉族,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两江镇,生于广东省新会县(今江门市新会区),其生母为李秀文;相继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州贝莱特学院、芝加哥大学,1993年5月在美国去世,享年73岁。...[详细]
李子亮,1901年生,罗庄区高都街道肖庄村人,地主家庭出身。他为人正直,办事公道,憎恨为富不仁的-势力,具有强烈的民族气节。 1934年,范筑先任临沂县长,他任命李子亮为临西乡乡长。李子亮任职后,配合范筑先合理征收田赋,打击土匪,被抓获的土匪均被移交给-门惩处。正因如此,周边土匪视他为眼中钉...[详细]
李祖恩(1914—1937),山东省平邑县人。1933年春夏,由鲍天仇、唐军介绍,和唐嘉庚等人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夏考入费县师范讲习所。1936年10月重新入党后任费县工委宣传部长。1937年7月任费县师范讲习所党支部书记,后到朱田小学教学,并领导支部工作。是年11月,他领导部分共产党...[详细]
罗卫红女,1965年4月出生,浙江临海人,汉族。1993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任浙江省衢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委。浙江省第十一届政协常委。浙江省青联常委。浙江省监察厅特约监察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兼职研究生导师。 1980年至1...[详细]
路星源(1920~2012)原名路步斗,临沂市罗庄区册山街道南头村人。 1933年,路星源考入临沂乡村师范学校。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国民政府下令,凡中等以上学校全部南迁。路星源就读的临沂师范学校迁到了湖北襄樊老河口。乡师的学生都是主张抗日的,-期间,同学们群情振奋,一直要求放弃...[详细]
吕宝兰(1924~1947.4)。1940年,其兄吕宝秀参加了八路军。1941年冬,因生活所迫,吕宝兰随父亲逃荒到莒南县兴云区杨家三义口村。在那里,她受革命运动的影响,积极参加斗恶霸地主的活动,并组织青年人成立识字班,利用空闲时间学知识、学文化,担任识字班班长。1944年,吕宝兰加入中国共产党,...[详细]
马秉忠(1910—1939),国民革命军暂编骑兵第一师第二旅少将旅长。 青海临夏县四十里铺人(现属和政县)。回族。父辈即为军人。在宁海军服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抗日热潮,作为军人,马秉忠希望能有机会亲自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马秉忠更是为国家的命运担...[详细]
马峭峰(1910—1946),又名马宗岩,山东省临沭县渔王城人。1925年小学毕业后,考入临沂省立五中读书,1927年毕业后回乡务农。1929年考入郯城师范讲习所。此间,受共产党员刘之言、孙镇国的影响,组织社会科学研究会,举行抗日-、-,以及秘密宣传等活动。是年由刘之言介绍,与同学刘盛华一起加入...[详细]
马叙卿(1905—1994),原名马九功,曾用名马清泉、马汉臣,山东省郯城县人。1928年毕业于曲阜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后到马头镇私立求是小学任教。193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5月任中共郯城县委委员。1932年6月参加“郯马暴-动”的组织准备工作。“郯马暴-动”受挫后,被迫转移到临...[详细]
马玉海,回族,1931年1月生,甘肃康乐人。1953年3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950年12月参加工作,高中。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委员(十三届八中全会递补)。 1950年至1954年任甘肃省康乐县清水乡政府文书、流川区区长。1954年至1955年任甘肃省临夏专署监察处监察员。1955年至1...[详细]
蒙成德(1903—1962年),南宝区上坎村人,生于农民家庭。1927年参加革命。1930年底,在临高县苏维埃政府筹备委员会主席谢明义领导下从事党的工作。革命低潮时期,在南宝地区进行革命活动。 1939年4月,蒙成德到波莲乡带笏村姐姐家,说服姐夫,交出 2支, 1支,支持抗日。 1941...[详细]
弥衡(173——198),汉末文学家,字正平,后汉平原郡人(今临邑县德平镇小弥家村)。原有著作两卷,早已失传,后世见到的只有四篇文章,即《吊张衡文》、《鲁夫子碑》、《颜夫子碑》、《鹦鹉赋》、其中《鹦鹉赋》写得“浩气坌涌”、“慷慨卓厉”,是弥衡的代表之作。 弥衡自幼聪明伶俐,对事物有辩认能力,...[详细]
裴幰度(?—1740)字晋武,山西曲沃人,清朝大臣。少为诸生,工诗,能书画。入赀为主事。康熙三十五年,授刑部主事。洊擢户部郎中。四十九年,授云南澄江知府,调广南。以大计入觐,圣祖闻其能诗,命题应制,称旨。五十五年,迁河东盐运使,寻改两浙。海宁筑塘,巡抚徐元度檄幰度董其事。潮大至,撼塘,塘欲裂,幰...[详细]
裴宗锡,字午桥,山西曲沃人,裴幰度之子,清朝大臣。入赀为同知。十五年,授山东济南同知,屡迁转。二十八年,授直隶霸昌道,迁直隶按察使。 疏言:“古北口外山场产菠萝树,此即橡树,叶可饲蚕。臣在济东,饬属通栽,颇有成效。请令用东省养蚕法,广栽试养。”命交总督方观承试行。 旋命署贵州四十年,调云...[详细]
平永安,1896年生,罗庄区罗庄街道蟠龙庄人,出身于一个手工业家庭。他从小读过几年私塾,能写能算,算是村里文化程度最高的人,曾一度被选为一村之长。 1939年秋到1940年初,八路军115师先后收复了李庄、马头镇,并一举攻克了郯城,使陇海路北的郯马平原回到了人民手中。此后,不断有八路军的干部...[详细]
竺潜(286~374),又名竺道潜,字法深,山东琅琊人,东晋时期高僧。丞相武昌郡公王敦之幼弟。王敦是曾与王导一同协助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成为当时权倾朝野、被目为“仲父”、“王与马共天下”的“王派”中心人物,正是有这样的王室背景,竺潜在当时朝野中的地位之隆,不足为怪。竺潜十八岁出家,师事中州刘元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