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幼准(1898—1977)郯城县港上村人。1927年加入国民党。1930年任郯城县三小校长时以国民党员身份掩护共产党人刘之言开展工作,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的中共临郯县委就设在他任校长的第三小学内。1941年后任鲁南专署粮食科科长、滋阳县县长、尼山专署副专员等职。解放战争中,他的次子被...[详细]
孙伯迎 (1926—1951)费县诸满五村人。 自幼家庭贫苦, 8岁给人家放猪。1944年参加民兵。1945年入伍。1946年1月入党。先后参加了解放临沂、鲁南战役、莱芜战役、 解放上海等战役战斗。历任班长、排长、副连长等职,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6次。1950年11月赴朝鲜战场。在阻...[详细]
孙长增(1919—1951)莒南县王家埠墩村人。1943年参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辽宁高桥战斗中缴获冲锋枪1支,歼敌40余人,立大功1次。在四平攻坚战和以后的辽西会战中又各立大功1次。1948年任排长。1951年2月在朝鲜三八线守卫战中牺牲。三十八军追授“人类和平幸福的保卫者”称号。 ...[详细]
孙东阁(1880—1965)临清县东张堤村(今属河北省临西县)人。1917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任山东省教育厅督学。1919年任聊城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校长。1937年赴川陕地区任教。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教于历城县中学,后任省文史馆馆员,并当选为山东省政协常务委员。1965年5月病逝于济南。相关院校:...[详细]
孙贵臻(1911—1946)莒南县东石杭头村人。1939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汀水乡分队,任班长,1941年被编入莒中县大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夏任排长。8月,在攻打莒县张圩子伪军据点时活捉伪团长1名。青石寨阻击战中他带领战士歼敌1个排,受到滨海军区和莒中县委的表彰。1945年...[详细]
孙金宣(1884—1944)原名孙锡声,又名孙实。临沂县西曲沂村人。1906年考入沂州中学堂,毕业后,于1909年入保定“陆军速成军官学校”学习。1910年,与李梦溪、王荫南、李淑九等设秘密机关于济南东流水街,“从事运动学生与军队”,以反抗清王朝的统治。1911年10月与革命党人、新军第六镇统制...[详细]
孙铭文(1914—1974)原名孙名文。淄博市临淄区路山乡大张王村人。1938年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十二中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连指导员。1947年任鲁中军区教导团政治处主任,1948年后任高射炮兵第一师政委,先后参加抗美援朝和越南抗美战争。山东省民政厅批准为革命烈士。...[详细]
孙清兰(1918—1943)又名孙宾,字一清。临朐县孙家小崔村人。193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孙家小崔村党支部委员、支部书记。1939年任五井区区委书记,1941年秋, 接任弥西区区委书记。1942年1月,根据益临工委指示,在花园河村建立八路军联络站,秘密开展情报、联络工作。1943年秋,由...[详细]
孙善师(1904—1933)原名孙镇国。临沂桥西村人。192 6年在济南省立高中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组建中共临郯县委,先后任县委组织和宣传委员。7月组织樊家埝-时被捕。1933年9月18日在济南泺口就义。为“泺口九烈士”之一。 ...[详细]
孙善帅(1908—1933)原名孙镇东,号仁风。临沂兰山区朱保乡桥西村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山东省特别委员会代理书记。1927年,临沂山东省立第五中学毕业,到直鲁联军第四师当兵。因不满旧军队的诸种弊端,翌年3月解甲回乡。1931年秋,考入济南山东省立高级中学。在校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并加入济南...[详细]
孙同信 (1917—1970)淄博市临淄区边河乡刘征北崖村人。1939年7月参加抗日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任第三野战军八纵某部团长兼政委。参加莱芜、济南、孟良崮、淮海战役,先后立二等功1次,四等功3次。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东海舰队处长,敌工部、群工部部长等职。1970年病逝。经历...[详细]
孙运坤(1915—1957)莒南县东许口村人。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10月任村支部书记。新中国建立后,他带领群众打深水井、修水渠、深耕、治涝,改善了生产条件。1956年被评为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 ...[详细]
孙忠亮(1881—1970)郯城县马头镇人。1909年考取拔贡。中华民国成立后,曾任济南道署秘书、济南市政所科长。1933年在北平博爱小学(由赈济团体开办)任教,后任校长。1953年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 ...[详细]
铙毓泰(1891-1968) 江西临川人。著名的物理学家。1913年去美国留学,1918年获芝加哥大学学士学位,1922年获普林斯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应聘到南开大学创建物理学系,任系主任。1929—1932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波茨坦天体物理学实验工作。1932年回国,先后任北平研究院...[详细]
唐绍典(1872—1950) 字际五,今仲村镇三合四村人。幼时读私塾,后到济南学习法律。1919年,筹建仲村小学堂,并担任董事。1921年,带领青年学生废神庙,建学校,将仲村小学迁至“泰山行宫”和山西会馆,更名仲村区立民生小学校。他不怕当地封建势力和地痞流氓滋事,同 当局进行斗争,提高和巩固了民...[详细]
张皇后(?-762年),唐肃宗的皇后,昭应县(治今陕西临潼县)人。她的祖母窦氏生在扶风平陵的世宦之家,是睿宗李旦的窦皇妃之妹,被封为邓国夫人。天宝年间她被选入皇太子宫中为良娣。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战起,玄宗逃往成都时,张氏与李亨随行。行至马嵬驿时,百姓请太子李亨留在关中平叛,张氏立即...[详细]
田骈(约公元前370—前291年),又名广,一名陈骈,人称“天口骈”。齐国(今山东临淄)人。战国时代的哲学家。 田骈是齐国临淄稷下道家学派的中坚人物。史称他好高议,“设不为官”。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异常活跃。在齐国,从齐威王的父亲齐桓公开始,就在国都临淄(今山东临淄北)西边的稷下设立学宫,广招...[详细]
田英 (1912—1933)苍山县人。15岁起给地主扛活。193 1年在当地小学当校工。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任中共郯城县委委员、组织部副部长。1933年参加苍山-,任大队长兼第一中队长。-失败后,在金乡县花鱼集以做生意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同年秋被捕,10月被敌人杀害。 ...[详细]
万春圃(1881—1972)字鸿源。苍山县大炉村人。家中拥有200多亩良田和500多亩山场。20世纪20年代初在本村组织民团,担任临沂县第七区联庄会会长。30年代初,倡议办小学,受教师、共产党员聂立人、聂益人的教育和影响,倾向革命。1933年,中共临郯县委领导的“苍山-”失败,国民党临沂县当局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