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近阳 [清]

  • 吕近阳,字曜如。清,吕寨人。同治庚午(1870年)举人。善工诗词,初任内阁中书舍人,后分发湖南省任古丈坪抚民同知。以改进土风为己任,广设义学,提高文化,并为苗族人民订立婚丧礼制,卓有成效,调升为永顺府知府。 ...[详细]

姜子牙 [西周][公元前1156年-前1017年,中国商末周初兵学奠基人]

  •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商朝末年人。 其先祖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从其封姓,故以吕为氏。出生地主要有东海说和河内说。《孟子》的《离娄上》和《尽心上》两章都提到姜子牙“居东海之滨”;《吕氏春秋...[详细]

马凤刚 [清][公元1855年-1924年]

  •  马凤刚(1855~1924),字端峰,号荫梧,长官店人。回族。清光绪年间文举,初任陕西省白水县知县。光绪廿六年(1900年)八月十四,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偕光绪帝仓皇出宫,逃往西安,途经白水县,马凤刚恭迎圣驾,殷勤侍俸,博得慈禧的欢心。次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与光绪帝回到北京,大赏救...[详细]

聂大年 [明][公元1402年-1455年]

  • 聂大年(1402~1455) 明代文学家。字寿卿。临川(今属江西)人。他博通经史,亦善诗、词。宣德末,为仁和县教谕。景泰六年(1455)荐入翰林,不久病逝。聂大年当时以填词著称,但其多数词作内容偏枯,风格绮靡,境界狭小,实际成就并不显著。只有少数词作尚能较形象地吐露情愫,如〔卜算子〕杨柳小蛮腰...[详细]

牛士亮 [清]

  • 牛士亮(公元18世纪),字允执。清,杨桥集南人。家境虽不甚富,而赋性慷慨。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发生饥荒和疫灾,邻里断食者十有八九,阖家染病者十有六七,粮食每斗千余钱,士亮拿出黄豆50石分给乡邻,全活甚众。享年95岁。 ...[详细]

彭伦 [明][公元1423年-1497年]

  • 彭伦(1423~1497),永定卫指挥使彭善孙,出生在今临澧境内,承袭指挥使职务,元年(1465),随佥都御吏韩雍镇压广西浔州(今桂严)瑶、壮少数民族起义“有功”,指挥使,屯守贵州清浪卫。 伦用兵善于深思熟虑,先计后战;有时为出一计,通宵达旦,端坐不倦;依计作战,常打胜仗。他因...[详细]

钱倧 [宋][公元929年-976年,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第四任君主]

  • 钱倧(929—976年),原名弘倧,字隆道,钱元瓘第七子。后晋开运四年 (947年)六月,钱佐卒,钱倧承袭王位,为忠逊王。钱倧性刚严,即位后,亲自整饬军纪,大阅兵于碧波亭,并怒斥内衙统军使胡进思干预政事。钱倧与何承训、水丘昭券商议驱逐胡进思。水丘昭券认为胡进思“党盛难制,不如容之”,钱倧犹豫不决...[详细]

钱俶 [宋][公元929年-988年,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的最后一位国王]

  • 钱俶(929—988),原名弘俶,字文德,临安人。钱元瓘第九子,钱倧弟。10余岁时即任内衙诸军指挥使、检校司空。忠逊王钱倧继位后,特将其从台州招回,参加主持相府工作。后晋开运四年(947),钱俶出镇丹邱归,胡进思等废忠逊王,迎钱俶于南邸,促其即位。钱俶谦让再三,并说:“务必保全吾兄,方能受命,否...[详细]

钱镠 [五代十国][公元852年-932年,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

  • 钱镠(liú)(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少年时曾为私盐贩,后投军,唐乾符年间为石镜将董昌的部校,后渐由偏将而升掌一州之兵。他在翦除刘汉宏、薛朗、董昌等势力的过程中,占有了两浙之地。唐光启三年(887),董昌为越州观察使(今浙江绍兴...[详细]

钱惟演 [宋][公元962年-1034年]

  • 钱惟演(977?—1034),字希圣,宋临安人。钱俶第十四子。少时好学,曾赋《远出》诗,有“高为天一柱,秀作海山峰”句。太平兴国三年(978),从父归宋,任右屯卫将军。真宗时,招入学士院。在朝会上,以笏起草诏令,迅即而就,甚得真宗赞赏。咸平初,任太仆少卿,进《咸平圣政录》。景德中,入直秘阁,修《...[详细]

钱元瓘 [五代十国][公元887年-941年,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第二任君主]

  • 钱元瓘(887年―941年),字明宝,原名传瓘。杭州临安(今属浙江)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第二任君主,武肃王钱镠第七子。 钱元瓘早年曾历任盐铁发运巡官、尚书金部郎中、检校尚书左仆射、内牙将指挥使,在讨伐叛乱、抗击贼寇中立有大功。 918年,钱元瓘被任命为为水战各军都指挥使,讨伐吴国,大败...[详细]

钱佐 [五代十国][公元928年-947年,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君主,941年―947年在位。]

  • 钱佐,原名钱弘佐,字元佑 (一作字祐) ,吴越王钱元瓘第六子,母许氏。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君主,941年―947年在位。 后晋天福六年(941年)八月,钱元瓘病重不能起身,他发现内都监章德安为人忠厚,能够决断大事,便想把身后的事情托付给他,对他说:“弘佐年纪小,应当选择宗室中的年长者...[详细]

林伯渠 [清][公元1886年-1960年,延安五老]

  • 林伯渠(1886年3月20日—1960年5月29日),原名林祖涵,字邃园,号伯渠,湖南省常德安福(今临澧县)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曾参加南昌起义、长征等重要革命活动,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新中国成立后,林伯渠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详细]

饶介

  • 字介之,号华盖山樵,又号醉翁,临川(在江西省)人。元末自翰林应奉出为浙江宪佥,累升淮南行省参政。张士诚据吴,慕名造请,仍官原职。吴亡,俘至金陵被诛。饶介是元末著名文人、书法家,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友人释道衍评价他:“介之为人,倜傥豪放,一时俊流皆与交。书似怀素,诗似李白,气焰光芒,烨烨逼...[详细]

沈郢 [春秋战国]

  •  沈郢(公元前3世纪),秦寝(今临泉)县人。为周后裔,有才华,秦王欲命其为相,辞而不就。建亭于颍河(今名泉河)之滨,游钓终身。 ...[详细]

盛懋 [元]

  • 盛懋:字子昭,元代画家。临安(今杭州)人。盛懋继承父业,工民间画。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俱精。他的笔墨劲利精到,稍有像斧砍痕迹,有“精绝有馀,特过于巧”之评。然而他的画作当时很有影响。传世作品有:《秋林高士图》轴,辑入《故宫名画三百种》;《秋江待渡图》轴,辑入《唐五代宋元名迹》;《秋舸清啸图》轴...[详细]

石君宝 [元]

  • 石君宝 元代戏曲作家。平阳(今山西临汾)人。生卒年不详。以写家庭、爱情剧见长。著有杂剧10种,现仅存3种:《鲁大夫秋胡戏妻》、《李亚仙花酒曲江池》、《诸宫调风月紫云亭》,另 7种皆佚。今人孙楷第《元曲家考略》考出石君宝为女真族。姓石□,名德玉,字君宝,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去世,享年85...[详细]

师旷 [晋][公元前572年-前532年,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

  • 师旷,字子野,春秋时著名乐师、道家。他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瞑臣。为晋大夫,亦称晋野,博学多才,尤精音乐,善弹琴,辨音力极强。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他艺术造诣极高,民间附会出许多师旷奏乐的神异故事。他还是位杰出政治活动家和博古通今的学者,时人称其“多闻”。他艺术造诣极高,民间附会出许多师旷奏...[详细]

宋世荦 [清][公元1765年-1821年]

  •  宋世荦(1765~1821)字卣勋,号确山,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中举,做过福建大田知县和陕西扶风知县。幼年 时即好读书,过目不忘,人称“神童”。生平“究心经学,兼工词翰”,与著名学者王引之、洪颐煊、戚学标等相友善。世荦中举之后,初掌咸安宫教习,颇受相国朱珪的赏器,引置门下为幕僚,一时社会...[详细]

泰不华 [元][公元1304年-1352年]

  • 泰不华(1304—1352),字兼善,初名达普化,元文宗赐以今名。西域伯牙吾台氏,色目人。原籍白野山,入籍临海县(今临海市)。历任奎章阁典签、礼部尚书、浙东宣慰使都元帅等。卒后追赠-行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忠介。著有《颐北集》。泰不华二书,《元史》称其:“善篆隶,温润遒劲。”他的篆书初师徐铉、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