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法汰 [晋][公元320年-387年]

  • 竺法汰(320—387年),东莞(今山东沂水)人。东晋高僧,般若学派“六家七宗”的“本无异宗”的代表人物之一。 竺法汰聪敏好学,不耻下问。据《高僧传》载,他与当时的高僧道安为同学,同师承于当时的名僧人佛图澄。战乱之时,他与道安一同避难,行至新野(今属河南),二人分手后,他便率弟子昙壹、昙二等...[详细]

费无忌 [春秋战国][?-前515年]

  •  费无忌(公元前6世纪~前515年),又名无极,杨桥集人。楚平王三年(前526年)任少师,后升为太师。受遣到秦国为太子求亲,迎娶时诱平王纳秦女为妾,进而谗言平王逐杀太子建,建奔宋,后谗言太子建太傅伍奢父子,逼伍员奔吴。楚昭王元年(前515年),因忌妒左尹谷阝宛作战有功,勾结右尹鄢将师,借令尹囊瓦...[详细]

冯惟敏 [明][公元1511年-1580年,冯氏五先生]

  • 冯惟敏(1511—1580年),字汝行,自号海浮山人。山东临朐人。明代著名散曲家。有谓冯惟敏之于散曲,“犹词中之有辛弃疾”。(任中敏《散曲概论》) 冯惟敏降生在其父冯裕直隶晋州的任所,后,随父由晋州移南京,由南京迁甘肃平凉,由甘肃转贵州石阡,在其青少年时代足迹已漫游大半个中国。冯裕为正德进士...[详细]

傅作义 [公元1895年-1974年,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

  • 傅作义是一位抗日名将、追求进步的国民党员。1949年 1月,他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和平统一”的主张,毅然率部举行北平和平起义,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完好地归回人民, 200万市民的生命财产免遭兵燹。这一义举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青少年时期 傅作义,字宜生,...[详细]

何并 [汉]

  • 何并,字子廉,东汉汝南郡平舆(今临泉)人。祖父因是享奉二千石的官吏而从平舆迁徙到平陵。起初并在郡内任职,而后做了大司空何武的掾官。何武深知并志存高远,节操端正,便推举他出任时局混乱的长陵县令。经过何并的一番治理,长陵这个地方政通人和,治安平稳,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程度。由于政绩卓著,被...[详细]

祢衡 [汉][公元173年-198年,中国古代十大悲情才子]

  • 祢衡(公元173-198年)字正平,汉末文学家,平原郡般(今山东省临邑县德平镇小祢家庄)人。他自幼聪颖好学,过目成诵,成年后尤显博学多识,才华横溢。虽一生短暂,确以“击鼓骂曹”及名篇《鹦鹉赋》而闻名于世。 履 历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献帝兴平年间,祢衡到荆州避难。建安元年(公...[详细]

何逊 [南北朝][公元427年-519年,南朝梁著名诗人]

  • 何逊(约466—519年),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南朝梁著名诗人。与陈代诗人阴铿并称“阴何”,亦与当代诗人刘孝绰并称“何刘”,继谢灵运、谢眺之后,对山水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何逊生于一个以“儒雅”传家的官僚世家。其先祖随晋室南渡,世居于侨置的郯县(治所在今江苏镇江市)。曾祖何承...[详细]

洪坤煊 [清][公元1760年-1792年]

  • 洪坤煊(1760~1792)字载厚,号地斋,幼年早慧,“好读书,才气奋迅,精训诂之学” 。乾隆五十四年(1789)朱珪视学台州,爱其学识,命试优等,充拔贡。五十七年(1792)参加顺天乡试,中举,偶感身体不适,自疑疲劳过度以致虚脱,误服参、芪,遂不起,榜发十余日而卒。时人悼之以诗云:“籍甚文...[详细]

洪颐煊 [清][公元1765年-1837年]

  • 洪颐煊(1765~1837),字旌贤,号筠轩,晚号倦舫老人。自幼“苦志力学,与兄坤煊、 弟震煊读书僧寮,夜每借佛灯围座,谈经不辍。”清嘉庆二年(1797)著名学者阮元视学台州,嘉其兄弟好学有识,亲书“鄂不馆”额以赠,并携兄弟二人(时坤煊已故)肄业于杭州诂经精舍。七年 (1802),颐煊以拔贡...[详细]

洪震煊 [清][公元1770年-1815年]

  • 洪震煊(1770~1815)字百里,一字杉堂,“少有隽名,补诸生,益励学。” 诂经精舍时,阮元主修《十三经校勘记》,震煊分校《小戴礼》;阮元主纂《经籍纂诂》,震煊分纂《方言》,“人皆服其精审”。此外,他考证《夏小正》所谓之“鞠”即是“虚星”以及考证孔子适卫的时间,都“绝无差忒”。震煊性孤介,...[详细]

洪咨夔 [公元1176年-1236年,宋朝词人]

  • 洪咨夔(1176—1236),字舜俞,号平斋,宋於潜(今属临安)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县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嘉定中,崔与之主管淮东安抚司事,筹划边防。时金人南侵-(今南京市北),扬州形势危急,咨夔献策:“远斥堠、精间探、简士马,张外郡声援而大开城门,晏然...[详细]

侯显 [明]

  • 侯显,明朝宦官,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活动家。在促进中国和亚洲各国交流经济、文化方面,他的成就突出;在民族关系方面,他为沟通民族感情、增进民族团结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是汉、藏关系史上一位极有影响的藏族人物。 元朝末年,侯显出生在今甘肃临潭县。明朝洪武年间,侯显到了北京。一天,他揭了朝廷敦请西...[详细]

黄鳌 [公元1902年-1928年]

  • 黄鳌,名昭军,字钧德,别号半石,1902年出生于临澧北乡伏牛山下一户贫民家庭,8岁入私塾,12岁进县立高小读书。他天资聪颖,1920年考入长沙甲种农业学校,后转入省立工业专门学校附中,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入学不久,在0员李之龙、周士第的帮助下,加入了青年团,7月转为0党员。结业后留...[详细]

霍光 [汉][?-前68年,西汉权臣、政治家]

  • 霍光(?-前68年),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期间曾主持废立昌邑王。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过世后第二年...[详细]

霍去病 [汉][公元前140年-前117年,西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

  • 霍去病(公元前140—公元前117),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中国西汉武帝时期名将,汉族,杰出的军事家。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经典之战:决战漠北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2...[详细]

胡懈 [明][公元1580年-1655年]

  • 胡懈(1580—1655),名叔会,字练海,别名“松石小隐”。出生于县北的刻木山下。他自幼聪颖好学,十岁能吟诗作文。万历戊午科(1618)举人,天启壬戍科(1622)进士,授行人司奉使,三次出巡,遍历河北、山东、山西、江苏、浙江等地,水陆行程数万里,饱览名山大川,抒写大量诗篇。崇祯庚午年(...[详细]

胡综 [汉][公元183年-243年]

  • 胡综(183年-243年),字伟则,豫州汝南郡固始(今安徽省临泉县)人 。胡综自幼丧父,母亲带他到江东避难。孙策领会稽太守时,胡综十四岁,当门下循行,在吴郡与孙权一起读书。 孙策遇刺逝世后,孙权任讨虏将军,任命胡综为金曹从事,并跟随讨伐黄祖,拜鄂长。孙权任车骑将军时,驻京口,征召胡综任书部...[详细]

贾逵 [三国][公元174年-228年,汉末三国时期名臣]

  • 贾逵(174年-228年),字梁道,本名衢 ,河东襄陵人(今山西临汾东南)。汉末三国时期名臣。他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世,是曹魏政权中具有政治、军事才干的人物,终其一生为曹魏的统一事业作出贡献。担任豫州刺史期间,曾建起了一条二百余里的运河,称为“贾侯渠”,便利民生。石亭之战中,率军救出曹休。去...[详细]

贾南风 [晋][公元256年-300年,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

  • 贾南风(公元257年-公元300年),别名贾旹,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公元290年,司马衷继位为帝,贾南风被封为皇后;因惠帝懦弱而一度专权,贾南风诛杀外戚杨氏集团、树立党羽、谋害太子司马遹。最后导致“八王之乱”,将她到金墉城,又废她为庶人,不久即以金屑酒毒杀贾南风,死时只有四十五岁。 人物生...[详细]

蒋明允 [清][公元1793年-1846年,蒋明允]

  • 蒋明允(]793~1846),光业长子,字照四,号镜秋,秉性聪颖,身材魁梧,长读书,喜吟咏,兼习骑射。因屡试不第,按捐例走入官场,由刑部江南司郎中,官至热河巡司,兼办回民事务。明允跟随宣宗道光至西陵秋猎,令其射靶,箭箭命中靶心,御赐彩缎、玉器等物,晋升河南河陕汝兵备道。道光六年(1826),维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