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鳣 [清][公元1753年-1817年]

  • 陈鳣(1753—1817),字仲鱼,号简庄,又号河庄,海宁硖石人。清嘉庆元年(1796)以廪生举孝廉方正,三年,中举人。父璘,研究《说文》,著书未成。陈鳣继承父志,经10余年努力,撰《说文正义》、《说文声系》,惜原稿遭乱散失。同时又致力经学,采辑郑康成《论语注》、《孝经注》、《六艺论》遗文,据本...[详细]

陈邦彦 [清][公元1678年-1752年]

  • 陈邦彦(1678—1752),字世南,亦作思南,号匏庐,一号春晖,又作春晖老人,海宁盐官人。少孤,由伯父陈元龙抚养。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南书房,后升侍读学士。乾隆初官至礼部侍郎。其诗文典雅有致。善书法,尤工小楷,行草宗法二王,字体宽展秀发,深得董其昌笔意,晚年所作几可...[详细]

陈春澜 [公元1837年-1919年]

  • 陈春澜(1837—1919),名渭,字文江,上虞小越镇横山村人。出身农家,自幼学做生意,后以上海为基地,经营皮毛生意,在20年中成为富商。有感于幼年家贫未能读书,先后捐款创办上虞师范传习所、横山春晖小学、白马湖春晖中学,并捐款建造省教育会大楼。清政府曾多次给予嘉奖,均辞不受。...[详细]

陈德法 [公元1900年-1975年]

  • 陈德法(1900—1975),字民具,诸暨陈蔡河图村人。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留校任分队长、区队长,参加东征、北伐,历任排、连、营、团长及蒋介石侍从室警卫组长。1935年8月,任37旅旅长,率部参加沪淞抗战,与日军激战七昼夜。次年任一九四师师长。1940年,被任命为陆军中将师长兼宁波防守司令、第二...[详细]

陈德新 [公元1922年-1949年]

  • 陈德新(1922.4~1949.12) ,七洞乡菜园村人。读师范学校时潜心学习进步刊物,受革命思想熏陶,追求革命。曾先后任良塘、七洞乡中心校校长。 1947年6月,他和韦业莽在良塘中心校组织“正义团”,办《民意通讯》、《民意评论》刊物,揭露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宣传革命思想。动员群众起来反对民国...[详细]

陈发祥 [公元1902年-1929年]

  • 陈发祥 (1902-1929) 兴国县潋江镇人,1920年怀抱“科学救国”的理想赴法国勤工俭学,接受进步思想,参加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并获巴黎大学电机系硕士学位。回国后在上海创办实业,后发现“科学救国、实业救国走不通,惟革命救国才是阳关大道”,毅然回乡参加革命,任兴国县革命委员会文化部长。1...[详细]

程本立 [明][?-1402年]

  • 程本立(?—1402),字原道,号巽隐,宋儒程颐后裔。曾祖程鹏自杭州徙居崇德(今桐乡)凤鸣里。 本立少有大志,曾拜鲍恂、贝琼为师,读书不事章句。闻金华朱克修得朱熹之学传于许谦,遂远道前去求教。明洪武九年(1376),举明经秀才,授秦王府引礼舍人,明太祖赐楮币鞍马。值母亲去世,辞官服丧。十三年...[详细]

程步高 [公元1896年-1966年]

  • 程步高(1896—1966),字齐东,平湖人。早年求学于私立诒谷小学,后考入上海震旦大学,未毕业即回平湖,任教于登瀛小学。1922年去上海。1924年起涉足影坛,从事电影编导。先在大陆影片公司拍摄纪录片《吴佩孚》、《洛阳风景》,编写电影剧本《乡姑娘》,后与孙瑜、杨小仲等发起创办长城影片公司。19...[详细]

澄观 [唐][公元788年-839年]

  • 澄观(788—839),俗姓夏侯,字大休,山阴(今绍兴)人。唐僧,华严宗四祖。11岁依宝林寺霈禅师出家,14岁得度。此后遍访名山,寻求秘藏。肃宗乾元(758—760)年间,曾向润州栖霞寺醴律师学相部律,又依本州昙一律师学南山律,诣金陵玄壁学鸠摩罗什所译《三论》。此后于淮南法藏受《起信论疏义》,从...[详细]

陈公亮 [公元1912年-1984年]

  • 陈公亮(1912—1984),名铮,小名铁生,字公亮,绍兴人。1928年,人私立华北大学。1933年,人东京法政大学。1937年归国后,历任湖北省政府专员、浙江省政府五区税务处长。1940年,升任贸委会驻第三战区代表及闽、浙、皖、湘等五省总视察。1943年起,任财政部处长、局长,中央印刷厂总经理...[详细]

陈洪田 [公元1917年-1985年]

  • 陈洪田(1917—1985),海宁长安褚石村人。出身贫农。1954年起从事农作物育种。二三十年间,育成麦、稻、油菜、黄麻等品种30多个。先后向本县及邻近地区提供良种400多万斤,增产效果显著。其中小麦“65白壳”获得浙江省科学成果三等奖,已大面积推广到江苏、上海、安徽、湖北等省市。1960年受聘...[详细]

陈季侃 [公元1883年-1952年]

  • 陈季侃(1883—1952),名訚,绍兴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辛亥革命后出任甘肃皋兰道,力革时弊,严禁 。1920年,任甘肃省省长。1925年,任“五省联军”秘书长。抗战爆发后回故乡办中学,任董事长。抗战胜利后,任浙江省参议员、省通志馆编纂。新中国建立后,任职浙江文史馆。...[详细]

陈兼善 [公元1898年-1988年]

  • 陈兼善(1898—1988),字达夫,诸暨市店口镇人。1912年考入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并把赖以为生的几亩地作抵押,筹措学费,到北京高等学校求学。毕业后,历任上海中国公学校务主任、商务印书馆、上虞春晖中学校长及广东第一中山大学教授。1921年加入柳亚子、陈去病等人创办的南社。1928年4月间,...[详细]

陈敬箇 [公元1915年-1939年]

  • 陈敬箇(1915—1939),笔名金戈,后易名祖辰,平湖乍浦人。1929年去上海美丰针织厂做练习生,后与同乡徐律、徐达一起入上海商会所办的夜校补习国文、英语。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参加上海各界联合组织的抗日救国会。1935年春,参加徐律组织的秘密读书会(受生活书店中共组织指导)。次年联络同乡青年...[详细]

陈巨来 [公元1904年-1984年]

  • 陈巨来(1904—1984),原名斝,别号安持、牟道人、石鹤居士,书斋名安持精舍,平湖乍浦镇人。寓居上海。1924年,拜名师研习篆刻技艺。1926年,从师名画家、鉴赏家吴湖帆。1927年5月,结识国画大师张大干,交往甚密,常为之镌刻印章。1946年10月,张大干在沪举办个人画展,从北平运沪的画大...[详细]

陈良夫 [公元1868年-1920年]

  • 陈良夫(1868—1920),名士楷,字良夫,号静庵,嘉善魏塘镇人。少怀大志,学而勤奋,每至半夜方休。清光绪十三年(1887)中秀才,后弃儒习医,师事同县名医吴树人。吴授以祖师张希白、吴云峰等著作,陈良夫皆亲自抄录,朝夕诵读。更博览《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等经典著作,深得奥旨。对...[详细]

陈乃乾 [公元1896年-1971年]

  • 陈乃乾(1896—1971),海宁盐官人。1916年,任上海进步书店。1926年,任大东书局、发行所长,兼任持志学院、国民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市通志馆及文献委员会编纂。建国后,任上海市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处编纂。1956年,调北京古籍出版社任,后又任中华书局。 陈乃乾出身书商,刻苦自学,...[详细]

陈麟瑞 [公元1905年-1969年,戏剧家、柳亚子女婿]

  • 陈麟瑞(1905~1969),又名陈林率,石华父,谱名乃祥,号瑞成,新昌县城关镇(今属南明街道)人。柳亚子女婿(柳无非的丈夫)。1928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先后留学美国、英国、法国、德国,选读英美文学及戏剧研究。1933年回国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光华大学、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教授、外文系主...[详细]

陈上乾 [公元1928年-1987年]

  • 陈上乾(1928~1987年),原名陈向前,广西贵港市三塘乡大同村人。民国30年(1941年)春考入贵县初中。37年毕业于梧州高中,10月考入桂林广西大学教育系。1950年10月,毅然弃学参加土改工作队。 1950年12月, 土改训练班学习结束后被分配到资源县参加土改运动。1951年1月,...[详细]

陈遹声 [公元1846年-1920年]

  • 陈遹声(1846—1920),字蓉曙,号骏公,诸暨枫桥人。早年师从俞曲园。清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松江知府。当地盐枭久为患,遹声到官,秘收其党人为向导,亲帅健卒飞驰百余里,捕获其首领,并绳之以法。松江地多低洼,数苦于潦,通声疏支河三十余,筹岁修费数万金,以利于农。父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