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森(1889—1916),字复斋。本县冉庄乡花王村人。民国初年肄业于省立第三中学。袁世凯称帝以后,陆建章出任陕西督军,巩固北洋军阀统治,残酷镇压革命党人。为了配合省内外革命运动,一致讨袁逐陆,陕西同盟会会员和一些进步人士在西安开展秘密活动,准备举事。李桂森和杜友梅到兴平一带活动,组织力量,不...[详细]
李洪 [约公元一一六九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本扬州人,后寓居海盐,李正民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乾道中前后在世。工诗。历知温州、藤州。其馀事迹均不详。洪著有文集二十卷,今仅存芸庵类稿六卷,《四库总目》不及十之三四。其诗时露警秀,七律尤工。...[详细]
李民雄 男,教授。浙江嵊县仙岩乡人,1932年1月23日出生。1949年7月参加杭州市青干校学习。1950年2月进杭州市青年文工团。1952年5月,全省的文工团整编后进入浙江越剧团任三弦、秦琴演奏员,演出中也兼打击乐、笛子等。期间勤奋搜集研究民族音乐,打下厚实基础。后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196...[详细]
灵澈(746~816),本姓汤氏,字源澄,越州会稽(今绍兴)人。云门寺律僧,驻锡衡岳寺。著有《律宗引源》廿一卷。与刘禹锡、刘长卿、吕温交往甚密,互有诗相赠,享誉当时诗坛。...[详细]
筱灵凤 (1922—1993)女,原名裘翠贞。一级演员。浙江嵊县崇仁镇人,1922年出生。1930年与胞姐贾灵凤同进高升舞台科班学戏,工老生,随科班演出于绍兴、宁波、杭州、嘉兴、湖州等地。1938年进上海演出。40年代初期科班解散,与筱丹桂、贾灵凤、周宝奎等在上海演出。1949年秋,与玉牡丹、金...[详细]
林黛英(1921—1961)女,演员。浙江新昌人。1931年入大华舞台科班学戏,工花旦。1938年与小生王桂英合作,在宁波中南大戏院演红后到上海。由于她嗓音清丽脆亮,当时有“金嗓子花旦”之称。到上海后,于1940年9月与著名老生商芳臣合作成立标准剧团,至1944年7月先后演出于民乐、九星戏院,聘...[详细]
李世泉(生卒年月不详)李茂正(1891—1944)。 两人是胞兄弟,浙江嵊县甘霖东王村人。皆为男班演员。兄弟俩早年拜倪生标为师,唱“落地唱书”,演唱于嵊县、余杭、桐庐、富阳、临安等地。兄世泉唱上档,李茂正击鼓打板接腔。擅唱之书目有《双金花》、《赖婚记》、《卖青炭》、《十件头》、《双珠凤》等。他...[详细]
刘焘 [宋]字无言,长兴(今浙江长兴)人,一作温陵人。未冠,入太学与陈伯亨称为“八俊”。元佑三年(一o八八)苏轼知贡举称其文章典丽,中甲科。善书,尤以草书名世,晚年用笔圆熟,笔势遒劲。召修阁帖。黄庭坚云:“刘焘笺题便不类今人书,使之春秋高,江东又出一羊欣、薄绍之矣。”著见南山集。...[详细]
刘仕谔(?~1397)一作刘谔,字号不详。浙江山阴人。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科陈蘷榜“春榜"进士第三人。 刘仕谔之父刘子华,洪武初年,以明经被举荐。明太祖御临奉天门召赋,刘子华立时赋诗一首:“挥戈十载定河山,忽报星沉易水湾。马首西风旌旆卷,天涯落日凯歌还。功成楚汉兴亡际,名在韩彭伯...[详细]
刘涛(1905—1972) 男,编导。浙江省上虞百官镇人,经商出身。40年代在上海越剧界从事编导工作。1942年7月1日编导的《黄金与美人》首次由尹桂芳、傅全香主演于老闸戏院,1944年9月18日傅全香、徐玉兰搭档再次演出于美华戏院。自1942年秋起至1948年冬止,曾在老闸、龙门、山西、同乐...[详细]
刘相,字元卿,号裕轩。本县城内东关人。他是曾任四川马湖知府刘瑅的曾孙。从小喜爱读书,后考为后补博士弟子。清朝顺治初年,被选拔入太学(清初官办的最高学府)讲学。他致力于学问的研究,严于取舍,执教认真,一丝一毫都不马虎。刘相品行高洁,不喜不义之财。一次,他在路上见一布袋,内装有物,就叫人背回家,告诉...[详细]
刘熙载(1813~1881),清代文学家。字伯简,号融斋,晚号寤崖子,江苏泰州市兴化人。道光进士,官至左春坊左中允、广东学政。后主讲上海龙门书院多年。他是我国十九世纪时期的一位文艺理论家和语言学家。被称为“东方黑格尔”。 刘熙载出生于一个「世以耕读传家」的清寒知识分子家庭。父松龄,字鹤与,监...[详细]
刘重(1882~1925),名进修,号钦实,洋塘乡江霞冲人。 刘重自幼好动。一年,他赴县城应童子试,信笔直书,每场总是交头卷。出场后,在考棚前院散步,兴致勃发,一跃登上墙头,被差役看见,主考官听后大怒,取消其考试资格,令其退场。刘重毫不在乎地说:“你不许我考,我要到州里去取个案首给你看。”后...[详细]
李香琴 (1934—1990) 女,二级演员。浙江嵊县人。1944年入科班学戏,1952年参加温州市越剧团工作。为浙江省剧协会员、著名越剧老生。她的唱腔苍劲富有韵味,表演方面博采众长,吸收了京昆表演艺术,融合在越剧之中。尤钦慕并追求京剧麒派的做功,平时着重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经过提练化为表演艺...[详细]
李艳芳, 女,演员。浙江省嵊县黄泽镇人,1917年12月出生。1929年入黄泽新新凤舞台科班学戏,习小生。半年以后随班在浙东一带城乡演出。1933年10月进上海叙乐茶楼演出,合作者有屠杏花、王杏花、金香凤等。1937年在温州演出时开始与姚水娟搭档合作,是年进入杭州大世界演出。1938年1月转到...[详细]
李冶(?-公元784年),字季兰,唐朝著名女诗人,著有《明月夜留别》《八至》等作品。李冶的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合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李冶后为女道士,晚年被召入宫中,曾上诗叛将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之。 人物生平 李冶容貌俊美,天赋极高,从小就显露诗...[详细]
李永敷,字贻教,号鹤山,生于明景泰六年(1455),城关石屏村人。父李秀实,曾任云南省泰和县知县,为官清正,对其影响较深。 明成化十年(1474),李永敷以二甲一名登进士,-九年(1496),官兵部郎中,政多筹划,治军有方。时与理学家王阳明、礼部尚书李东阳、兵部主事何孟春、户部主事李梦阳、太...[详细]
李子川 (1927—1991) 男,琴师。原名李金海,浙江省上虞县梁湖镇人。祖辈三代当过道士,对打击乐和扬琴、胡琴等均会演奏。1941年5月在上海越剧科班文乐社拉琴,之后随小剧团到杭、嘉、湖和上海大新公司、老闸大戏院等处演出。1945年9月,进姚水娟剧团敲扬琴。1948年考入芳华越剧团拉主胡...[详细]
李自华嘉靖四十三年(1564)乡试中举。第二年便高中进士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 李自华原从母姓郁,名光化。入学后复李姓,其父李学孟,给他起名为“自华”,寓来自华亭之意。李自华好古文,工书法,有《金经石刻》。万历元年(1573)七月,由翰林编修升任国子监司业,历官谕德。 据文献记载,李自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