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肃侯(?-公元前326年),嬴姓,赵氏,名语,赵成侯之子,战国时期赵国国君,公元前349-公元前326年在位。 继承君位 赵肃侯,嬴姓,赵氏,名语 ,是赵成侯之子。赵成侯在位时,将儿子赵语立为太子。赵成侯二十五年(公元前350年),赵成侯去世,公子赵緤和太子赵语争夺君位,赵緤失败,逃...[详细]
赵武侯:亦称赵武公。史书未载其名,今亦无从考证。中国战国时期赵国君主。赵烈侯之弟。赵烈侯薨,国人立其弟武侯。 司马光《资治通鉴》载:周安王二年(前400年)赵烈侯薨,国人立其弟武侯。周安王十五年(前387年)赵武侯薨,国人复立烈侯太子章,是为敬侯。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烈...[详细]
赵孝成王(?-前245),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东周战国时期赵国第10任君主。汉族,嬴姓,赵氏,名丹。赵惠文王之子。前266年即位,在位21年。在位初期,孝成王年幼执政,第一年便联合齐国退走秦军的进犯。 公元前260年,赵孝成王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详细]
赵虞(1916~1988年) 赵虞,又名赵礼冉,浙江嵊县人。民国27年(1938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嵊县战时政治工作队崇仁区队长,中共嵊县县委组织部长。民国29年8月起,先后任中共上虞县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书记等职。当年嵊县严重粮荒,赵...[详细]
睿真皇后沈氏(生卒年不详),名讳不详,影视剧中以沈珍珠之名,唐德宗李适的生母。沈珍珠出身著名世家“吴兴沈氏”,安史之乱中被叛军俘获,李豫收复东都洛阳后在掖庭中找到了已被关押一年多的沈珍珠。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阳,沈氏从此失踪。太子李适即位,于次年建中元年(780年)遥尊生母沈氏...[详细]
支兰芳 (1922—1942) 女,演员。原名支春珠,浙江省嵊县支鉴路村人。曾在嵊县公立小学就读5年,1933年进崇仁镇戒德寺的“凤鸣舞台”学艺,工花旦。科班因故中期解散,后随屠杏花演出于桐庐、富阳、杭州等地,崭露头角,被称为“小筱丹桂”。18岁加入施银花领衔之“第一舞台”至上海,演出于太原、通...[详细]
支维永(1895—1967) 男,演员。男班四大名生之一,小名达松,浙江省嵊县支鉴路村人。14岁进小歌班学戏,拜金荣水为师,工小生。1920年12月到上海,加入王永春领衔的戏班,首次挂牌演出于小西门绮云茶园,后在第一戏园和大世界演出。20年代后期已成为台柱小生,与李桂芳、金筱邦、楼天红、陶素莲...[详细]
熙宁五年(1072),佘中与兄长佘贯同赴礼试,佘中高中,而佘贯落选。佘中请求黜退自己以录兄长,朝廷不许,但却欣赏嘉奖了佘中的做法。第二年,佘中廷对第一,上疏乞罢琼林宴,以厚风俗,得到神宗的嘉许。 佘中入仕后,曾为大理评事,太常寺少卿等职。佘中拥护变法,王安石-辞相,奏请佘中随行,知江宁府。哲...[详细]
钟谟,字仲益。南唐政治人物。 祖籍会稽(今绍兴)人,后徙崇安(今属福建),最后侨居金陵(今南京)。南唐李璟时为翰林学士,进礼部侍郎,判尚书省,坐事被贬耀州司马。著作皆佚,《全唐诗》收遗诗三首。...[详细]
周宝奎 女,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原名周彩娥。1920年3月14日出生于浙江嵊县开元乡。1930年进嵊县崇仁镇高升舞台科班,与筱丹桂、商芳臣、贾灵凤、裘大官等同科学戏。半年后班主裘光贤领着她们边演边学,曾到嵊县黄泽镇和富阳、新登镇等地演出,学会了《百花台》、《赵五娘》、《玉蜻蜓》和京戏...[详细]
周海婴(1929年9月27日-2011年4月7日),鲁迅先生的儿子,曾任中国鲁迅研究会名誉会长、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等职务。周海婴代表作有《我与鲁迅七十年》、《鲁迅家庭大相簿》等,多次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周海婴认为,方言也是文化的一种,也是很重要的一种语言,应该把各地的方言保持下去,同...[详细]
周家骐(1901~1971) 浙江海宁人。清宣统二年(1910年)来沪。民国8年(1919年),考入南洋大学(今交通大学)机电科,在大学生田径、球类竞赛中,屡获冠军。民国13年毕业,留校任体育教员(体育指导)。民国18年任中华全国协进会干事,翻译和修订各种规则15种。曾先...[详细]
周健尔 原名周建儿,笔名健儿,山风。男,一级编剧。浙江嵊县人,1939年3月25日出生。解放后随伯父伊兵移居上海,1958年毕业于上海中学。1961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后,分配在上海越剧院创作室。1971年调上海图书馆书目部。1973年调浙江越剧团任编剧。1981年调浙江省艺术研究所...[详细]
周晋(生卒年不详),字明叔,号啸斋,其先济南(今属山东)人,自祖秘起寓居吴兴(今浙江湖州)。晋于绍定四年(1231)官富阳令。嘉熙末淳祐初,为福建转运使干官。累监衢州、通判柯山。宝祐三年(1255),知汀州。晋富藏书,工词。词作多散佚。《绝妙好词》卷三载其词三首,分别为《点绛唇》,《清平乐》,《...[详细]
周玲芳 女,演员。浙江嵊县人,1924年2月19日出生于杭州。13岁进叔父周鸿升的“春风舞台”科班,随父亲周香根学艺,专攻老生。在启蒙戏《仁义缘》中饰韩义。1942年与施银花、张桂莲搭班,饰《包公打鸾驾》中的包公、《斩经堂》中的吴汉,以嗓音宏亮、吐字清晰、唱腔悦耳在观众中享有盛名,有“金嗓老生...[详细]
周培源(1902年8月28日—1993年11月24日),出生于江苏宜兴。理论物理学家、流体力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第五、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名...[详细]
周鹏奎 (乳名金凤)女,演员。浙江嵊县人,1932年5月出生。1943年进丁筱芳科班学戏,拜丁筱芳为师。专工大面。1946年加入宁波红牡丹剧团为演员,后进如意剧团为花脸演员,演出于浙江丽水、青田,温州一带。1951年应温州市东南剧院之邀,在该院演出,1952年调入温州市越剧团,为拓展戏路兼演小...[详细]
周孝堂(又名周绍棠)(1890—1957) 司鼓。浙江嵊县开元镇人。年轻时入京班唱过大面,擅演《黄金台》等戏。因喜爱音乐,兼学司鼓。离戏班后参加本村的坐唱班,专攻打鼓又拉板胡。30年代初,受结拜兄弟鲁伟的邀请,赴临安担任鲁伟举办的女班“鲁家班”司鼓。艺徒出科后,周返嵊回坐唱班操旧业。嵊县解放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