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禧(1648—1709),字六谦,又字子文、文一,号香泉,晚号葑叟,海宁盐官人。贡生。出身名门,自幼即爱作诗学书,其诗“斜阳一川汧水北,秋山万点盆门西”曾得当时诗坛盟主王士祯赞许。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官户部郎中,分司大通桥。康熙帝乘船经过,命其登船,于素绢上写字,深得赞赏。虽无科举功...[详细]
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诸暨枫桥人。明末清初画家。幼年丧父,家境坎坷,天资聪颖,10岁能濡墨作画,临摹前人,汲取营养。14岁时“悬其画市中”能“立致金钱”。中秀才后,受业于刘宗周、黄道周,学业大进,因屡试不第,遂专心于书画。画家蓝瑛见而奇之,与之相交甚深。19岁时作《屈子行...[详细]
陈建功(1893年9月8日—1971年4月11日),字业成。出生于浙江绍兴。数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四、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陈建功出身于职员家庭,其父陈心斋在绍兴慈善机构同善局任职员,母亲在成衣铺做活。陈建功5岁时,在一家...[详细]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年)。号圣涯。1897年9月23日生于江西兴国坝南区竹坝村。1909年就读于兴国北汇小学,1912年入赣州中学。1916年在家乡创办“忧道小学”,免费招收工农子弟。1919年考入云南讲武堂韶关分校,次年转入广州护国第2军讲武堂。毕业后加入赣军,任排长、连长、代营长。1...[详细]
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陈庆之虽不善于骑马和射箭,但是却富有胆略,是一位出色的儒将,曾以七千兵力抵敌10万,攻取洛阳。大同五年(539)十月,陈庆之去世,时年五十六岁追赠他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谥号“武”。 人物生平 陈庆之自幼便跟随萧衍。萧衍酷爱下棋...[详细]
陈后主陈叔宝(553年-604年),字元秀,是南北朝时期陈朝最后一位皇帝。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花天酒地,制作艳词,著有《玉树后庭花》;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然,至国家、百姓于不顾。祯明三年(589年),隋军攻入建康,陈叔宝被俘;陈叔宝投降隋朝的16年后(604年),在洛阳城病死,终年52岁,追赠大...[详细]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详细]
陈贞慧(1604~1656) 明末清初散文家。字定生。宜兴(今属江苏省)人。明末诸生,又中乡试副榜第二人。父陈于廷,东林党人,官左都御史。贞慧也是复社成员,文章风采,著名于时,与冒襄、侯方域、方以智,合称“四公子”。曾与吴应箕、顾杲共议声讨阮大铖,由吴起草《留都防乱檄》,揭贴于南京,为阮所恨。南...[详细]
丁文江(1887-1936)字在君,米巷人。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动物学、地质学双科毕业。1911年回国后,去北京廷试,中进士,后任教于南洋中学。民国二年任国民0农商部矿政司,地质科长,建议创设了地质研究所任所长,培养了我国第一批地质人才;创设了地质调查所,任所长,荜路蓝缕开创了中国的地质调查,堪称中...[详细]
丁西林(1893-1974)原名燮林,字巽甫。1893年9月29日生于江苏省泰兴县黄桥镇。1913年毕业于交通部工业专门学校,1914年,入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1920年归国,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抗战开始后,随研究所西迁昆明。1940年到香港。香港...[详细]
男,1957年1月出生于浙江嵊州市。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市第十届政协常委,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兼任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主任,国际IGBP-PAGES执委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第四纪地质学、古环境学、古全球变化等。 ...[详细]
董说(1620~1686),明末小说家。字若雨,号西庵。明亡后改姓林,名蹇,字远游,号南村,又名林胡子,并自称槁木林。中年出家苏州灵岩寺为僧,法名南潜,字月涵。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世代显贵,至其父时已趋衰落。董说幼年曾受业于复社领袖张溥之门,后加入复社。又与具有民族意识的南□和尚意气契合,南□...[详细]
董袭(?—213年),字元代,会稽馀姚(今浙江余姚)人。东汉末年江东孙氏部将。跟随孙策讨伐山阴宿贼黄龙罗、周勃等,策自出讨,袭身斩罗、勃首,迁扬武都尉。从策攻皖,讨刘勋,伐黄祖。主策薨,袭讨鄱阳贼彭虎等众数万人,旬日尽平,拜威越校尉,迁偏将军。建安十三年,袭随权讨黄祖。袭身以刀断两绁,使祖蒙冲横...[详细]
杜洛周(?— 528),北魏末年河北农民起义军首领。又称吐斤落周。原为柔玄镇(今内蒙古兴和西北)民。北魏孝昌元年(525)八月,在上谷(今北京延庆)率六镇起义失败后被安置于河北就食的兵民起义,年号真王,攻没郡县,进围燕州(今涿鹿),响应者甚多。是年,击败敕勒酋长斛律金。次年正月,魏安州(治今隆化...[详细]
丰子恺 (1898—1975) 初名丰润,后改名丰仁,字子凱,后称子愷。1898年11月9日生于浙江桐乡石门镇。1914年秋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文学家夏丏尊,艺术家李叔同。1921春赴日,研究绘画,学习小提琴,进修日语、英语。1925年到上海,与文化界名人叶圣陶、胡愈之...[详细]
傅全香,原名孙泉香,1923年8月3日出生于浙江嵊县后庄村。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0特殊津贴。1933年,她入四季春科班学习花旦,1940年以《恒娘》一剧声誉鹊起,1943年在“四季春”挂头牌,50年代初期,傅全香在《十八相送》和《织锦记》中首开定腔定谱先例...[详细]
高观国,南宋词人。字宾王,号竹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生活于南宋中期,年代约与姜夔相近。从其作品中看不出有仕宦的痕迹,大约是一位以填词为业的吟社中人。高观国的词作,句琢字炼,格律谨严。继承了周邦彦的传统,同时也受到体制高雅的姜夔词风的影响,所以又被称为姜夔的羽翼(汪森《词综》序)。...[详细]
定兴县高里村人.性刚毅,善击筑,与荆轲为信义之交。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高渐离随太子及众宾客送至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和律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人兮不复还,……"歌筑之声悲壮慷慨,众人怒发冲冠,荆轲登车而去.荆轲行刺秦王未遂被杀.秦始皇爱他善击筑,免其死罪,将眼熏瞎,...[详细]
耿弇(3~58年),字伯昭,东汉名将,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父亲耿况在王莽新朝时担任朔调(即上谷)连率(即太守)。耿弇成长在父亲任所,经常观看郡尉们的军事训练,从小喜好领兵作战之事。 公元23年,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的狂涛摧毁,刘玄被拥立为皇帝,但各地豪强多拥兵自立。耿况因是王莽任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