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强(1904—1988),诸暨安华乡(今安华镇)丰江周村人。1923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卫士。次年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第二期步兵科第二队区队长。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第五团营长。9月,在攻打武昌的战斗中负重伤。后任蒋介石侍从参谋、侍从副官。1935年...[详细]
周子平(1921—1986),长兴丁甲桥乡平桥村人。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南医学院。解放前夕在湖州福音医院任见习医师、医师。1950年,为支援国家建设,到天津铁路医院工作。从医30年,历任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内科主任等职。1950、1952、1954年被评为北京铁路局劳动模范;1951、1...[详细]
周宗彝(1600—1645),初名启璋,字公端,又字五重,号青萝,海宁硖石人。明崇祯十二年(1639)举人,有胆略,重气节。明末社会动荡,他亲自规划在硖石水陆要道构筑关厢、水栅42处,早开晚关,使乡里得保安宁。清兵入关,他卖尽家产,募集义兵保卫家乡。清顺治二年(1645)八月十五日,清兵攻陷硖石...[详细]
朱偰(1907~1968) 历史学家。字伯商,浙江海盐人。民国18年(1929)考取德国柏林大学研究生,获哲学博士学位。民国21年回国后,任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系主任。授课之余,开始对南京的名胜古迹进行研究。民国21~24年,他对南京古迹亲自摄影和测量,调查范围,东至丹阳,西至当涂,南到湖熟,北...[详细]
朱琰(生卒年未详),字桐川,别号笠亭,海盐人。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是年至三十四年为江西巡抚幕僚。后授直隶阜平县知县,为政廉慎,捐俸重建学宫;北方普遍种植玉米、高粱,琰在阜平推广种植水稻,有利于民;阜平素无志书,琰首创编写,惜未及完书,积劳过度,卒于任上。 琰工诗善文,一生著作丰富...[详细]
祝萃(1452—1518),字维贞,号虚斋,海宁袁花人。明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工部。弘治年间(1488—1505),三吴水灾严重,协助侍郎徐贯治水,实地考察,制订疏浚方案,组织20万民工大规模施工,将积水导人江、湖、河、海,终于治理成功。苏松一带免除水患,上百万人民生活得以...[详细]
朱碧山(生卒年未详),名华玉,魏塘镇(今嘉善魏塘镇)人。元天历、至正间雕刻金银器名匠。善制槎杯,所铸虾杯、人物杯等酒器具极精妙,不施药焊,注酒自能流走;形象生动,神态可掬,技艺精湛。时人极为珍重,后世名士诗人亦交相赞誉。元代文人虞集、揭傒斯各令碧山制银槎杯为寿。清代名流孙承泽家曾有此物,杯首刻“...[详细]
朱春庐(1899—1968),自号槜李居士,嘉兴人。始从嘉兴名医朱斐君习医,复游乌镇名医张艺成名下,得名师真授,造诣精深。曾行医于嘉兴、吴江一带,求诊者甚众。临诊40余年,积丰富经验,博采众长,且兼习西医学。主张以活血化瘀治肝硬化,通阳涤浊治冠心病。对《内》、《难》典籍均有研究,尤于张仲景学说体...[详细]
朱大可(1898—1978),名奇,别署莲垞。祖籍南京,因祖父曾为秀水(今嘉兴)巡检,遂寄籍嘉兴。父丙一,清末任宣平县知县。大可少时负笈南京农学堂,毕业后一度曾任上海《新申报》主编,并先后在上海务本女中、爱群女中、正风文学院、正始中学、大经中学、比乐中学及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南通学院等院校任教师、...[详细]
朱福诜(1841—1919),字桂卿,海盐澉浦镇人。幼时聪慧好学,记忆力强,苦读10余载,通经书、医学和佛经。家贫,以教书为生,邑人张元济曾就读于门下。后以拔贡入仕,清光绪五年(1879)中举。六年成进士,授编修。历任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传讲,翰林院侍读学士,经筵讲官。十八年任会试同考官。二十三年...[详细]
朱馨谷(1875—1935),海盐澉浦镇孙湾村人。富有正义感,好打不平,一生为乡里做了不少好事,成为当地一位传奇性人物。1911年大旱,澉浦大部田稻颗粒无收。馨谷四处奔走,发动群众向上告荒,同时提出减租主张,与地主阶级展开斗争。后当局以“煽动民众造反”的罪名,将馨谷逮捕入狱。澉浦100多农民自发...[详细]
朱嘉(1895—1961),字文侯,祖籍安徽,其父于清末任乍浦右营守备,遂定居平湖。专习国画,以卖画为生。1934年寓居上海,受聘为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教授。曾先后参加上海书画善会、宛米山房、蜜蜂画社、中国书画会等艺术团体。解放后,在上海画院任画师。1956年4月,应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善画虎、...[详细]
朱家骅(1893—1963),字骝先、湘麟,吴兴北门外小港里村(今湖州白雀乡瑶阶坝小港村)人。清宣统三年(1911),在上海同济德文医学校(今同济大学)就学,适值辛亥革命,曾任“中国敢死团”驻汉口代表。毕业后,赴德国留学,入柏林矿科大学。1917年回国,在北京大学教德文,后以教育部公费赴瑞...[详细]
朱斐君(1893—1954),名点文,号玉育,嘉兴栖真人。祖辈务农,后以酿酒为业。幼年从舅父胡少墀习医,19岁即在乡村挂牌行医。后在嘉兴城区芦席汇设诊所,因医术高明,人称“朱一帖”,为浙北名医。斐君极重医德,对于经济困难的病人,免费治疗,送诊送药。1933年2月,中共党员罗俊被国民党政府从上海移...[详细]
朱妙端(1423—1506),女,字仲娴,又字令文,号静庵,海宁人。出身书香门第。年十三丧父,后嫁教谕周济,济死于福建光泽任所,她扶柩而归。晚年随子迁居江宁。她博览群书,善吟咏,驰名当时诗坛,著有《静庵集》、《自怡集》等。其诗写景抒情,词气和平,亦有忧国忧民、慷慨激昂之作,笔力雄健,称“闺品之豪...[详细]
朱起凤(1874—1948),字丹九,海宁袁花人。出身书香门第,聪明过人,13岁能即席吟咏,15岁应童子试人选。17岁拜海盐名儒徐麟石为师,第二年补廪生。历任硖石米业学堂和国学专修馆教员、硖石图书馆馆长。1911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南京光复后,铁道专家徐骝良组织抢修铁路的铁道大队,随革命军北上...[详细]
朱其石(1906—1965),原名碁,又名宗悌、宣,字其石,以字行;别号桂龛、蒉龛、括苍山民、抱冰居士,嘉兴人。朱大可弟。幼从父朱丙一习书画篆刻,又受其舅父、书法家刘山农教诲,更因舅父结识寓沪书画名家,得吴昌硕指教,艺事日进,一时称为高手,名噪中外。历年刻印不少于六七千枚,多次在上海、南京等地举...[详细]
朱壬林(1780—1859),原名霞,字礼卿,号小云,平湖人。少年家贫,刻苦力学。清嘉庆五年(1800),乡试中举。十六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授工部主事。道光二年(1822)充云南副考官。历任员外郎、郎中。八年升山西道监察御史,时值运输河道淤塞,疏请开浚徒阳运河。十二年擢永平府知府,旋升清河道。...[详细]
朱瑞(1883—1916),字介人,海盐武原镇人。幼年失父,赖母抚育,自幼聪明好胜。18岁肄业于秀水学堂,第二年补县学生员。后因酗酒滋事,离开海盐,往投族人朱福诜,得其援引,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南洋陆师学堂。三十一年毕业后回浙江,任浙江督练公所参谋处差遣,不久调任步队第二标执事官,同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