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谷(1918—1986),原名朱禄庆,学名朱吾石,笔名除米谷外,还有MK、李诚、石兰、令狐原、封宁等,海宁斜桥人。早年就读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和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7年抗战爆发后奔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和创作,与华君武一起创办漫画研究班,为《前线》刊物作画。1942年到苏北任新四军一...[详细]
褚民谊(1884—1946),字重行,吴兴(今吴兴区)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去日本,攻读政治经济学。于此结识汪精卫,后随张静江去欧洲。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回国,在上海同盟会总部工作。1912年留学法国,获医学博士学位,曾任法国里昂中法研究所副所长。1925年回国,任广州国民政府教育委员...[详细]
莫峻峰又名民生,1891年12月出生,汉族,南宁市郊亭子人。16岁走向社会,当过学徒、炊事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革命时期 (1925--1926年) ,参加广西省最早的农民讲习所学员,1926年在南宁市郊吴圩、苏圩等地组建农民协会,任农协会执委,开展反对封建统治,进行“二五” 减租,废除苛捐杂税...[详细]
莫觞清(1871—1932),吴兴(今湖州)人。幼入私塾,后进学堂。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入苏州延昌永丝织厂,因办事精干,粗通英语,深得经理杨信之赏识,两年后到上海勤昌丝厂任总管车。二十九年,与人合资,在上海开设久成丝厂,生产“玫瑰”和“金钢钻”牌生丝。次年任上海宝康丝厂经理。宣统二年(1...[详细]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笔名梁真,以穆旦之笔名为世所知,海宁袁花人,生于天津。中学时代即开始写诗。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留校任助教。诗作人闻一多手编《现代诗钞》,其诗入选数量仅次于徐志摩。曾作为翻译供职杜聿明军队,随军远征缅甸抗日前线。1949年8月赴美国留学,获文学硕士学位...[详细]
欧阳崇庭(1911-1941) 欧阳崇庭,又名欧阳迪。鼎龙乡杨树人。幼年丧父,由祖父送他上学,1927年毕业于花龙高小。后因家贫辍学,在家务农。1929年,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任乡书记。1932年,调县苏维埃政府内务部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任县苏维埃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同年五月...[详细]
潘琪(1892—1952),字小雅。1912年毕业于嘉兴省立第二中学,后去北京求学,因父病重辍学回家。曾在嘉兴从事教育工作。幼从父习画,擅长工笔人物仕女花卉,用笔精练,敷色清秀。1920年去上海,寓居豫园书画会,与画家王震、唐熊等一起卖画并从事慈善事业。抗日战争爆发,携眷逃难至重庆,曾在夫子池励...[详细]
潘非(1918—1986),原名凤石,平湖人。1933年,稚川初中毕业,去松江一家当铺做学徒。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六十二师政训处在平湖招收抗日青年,潘非报名参加,行军途中自动离队,到山西参加八路军晋西独立支队,当宣传员,后任宣传队副队长,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派往山东高级党校学习,结业后,在...[详细]
盘贡兴 瑶族还盘王愿 “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盘贡兴从16岁跟随李丙荣——李降一郎学师拜艺,后来一直从事“调盘王”即瑶族“奏堂”一事共有200多场次,文革期间直到1986年中断了一段时间。从1986年10月经资兴碑记乡茶坪瑶族村相请在盘王庙“调王”七天七夜。而后由于...[详细]
潘公展(1894—1975),原名有猷,字干卿,号公展,吴兴(今湖州)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外语系。 在校期间,曾先后兼任《时事新报》“学灯”副刊和《国民日报》“觉悟”副刊的特约撰稿,并经人介绍参加南社。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上海积极响应,公展被推举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学生联合会的活动...[详细]
潘国贤(1905—1987),新昌大明市乡(今大明市镇)丁家园村人。出身中医世家,父松泉、兄国钧均为名医。1930年肄业于上海国医学院。曾受到章太炎、陆渊雷等名家指点。1935年起,任苏州国医学院讲师、四川高等国医学院教授、中央国医馆教务主任、佛教中医院院长等职。建国后任浙江中医学院教研室主任。...[详细]
潘连奎(1902—1976),幼名明宝,江苏吴江县震潭乡桑阳村人。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顿大学和密歇根医学院。1938年,应聘到绍兴福康医院(现为绍兴第二医院)任外科主任医师。1943年起,历任代理院长、副院长、院长直到退休。1946年,获美国基督教会资助赴美深造,在纽约、芝加哥、波士顿进修胸...[详细]
潘振镛(1852—1921),字承伯,号亚笙,又号雅声,别署 琴主,晚年号讷钝、钝叟、钝老人,嘉兴人。出身于绘画世家,祖父潘楷工花卉;父潘大临工仕女。幼年即染家学,六七岁时便能画人物。父亲去世后,为生活所迫,曾当过短期商店学徒。不甘就此消磨时日,仍专心习画。后从师钱塘名画家戴以恒,画艺日臻精妙,...[详细]
彭世祯(1912.12~1972.10),曾用名世珍、史真、史徵、赫生、秋南。大湾乡大湾街人。 16岁考入中山大学预科班学习。1936年7月毕业后,到桂系某军第一师政训处宣传科任职,不久调任广西教育厅五科科员。1937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彭与中共组织关系中断。 1938年6月...[详细]
彭孙贻(1615—1673),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海盐武原镇人。博闻才辩,五试于学使,皆列第一,名噪一时。明崇祯十五年(1642)乡试,经同考官绍兴府推官陈子龙推荐,主司翰林院编修吴国华、吏科给事中范淑泰,皆极为赞赏,定为第一。未料因病不能终场,报罢。陈子龙对海盐知县刘尧珍说:“恨彭生不得...[详细]
彭孙遹(1631—1700),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清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得第一名,授翰林院编修。二十一年,充会试同考官。二十四年,迁国子司业,旋授翰林院侍读,进侍讲学士。二十七年,特简内阁学士,教习庶吉士,充政治典...[详细]
戚衮(519—581),字公文,盐官袁花(今海宁袁花镇)人。少时聪慧,受《三礼》于国子助教刘文绍,成绩优异,19岁时被梁武帝选为扬州祭酒从事史。当时,国子博士宋怀方有儒宗之称,自魏带来《三礼疏》、《礼记疏》,秘而不传,临终前遗嘱:此书只能交给戚衮,如其不来,就随葬入墓。可见戚衮在儒林名望之重,兼...[详细]
钱珏(?—1703),字霖玉,号朗亭,长兴画溪人。清康熙十六年(1677)举人,授陕西泾阳知县。在任期间,疏浚郑国渠,溉田万顷。擢为广西道监察御史。在巡视东城时,上疏言笞枚枷杻等刑具尺寸混乱,随意使用,规定凡郡县衙门,以刑具轻重、长短、广狭之数,刊木榜谕,违者严加追究。又疏言山西府厅0百姓钱粮事...[详细]
钱棅(1619—1645),字仲驭,号约庵。钱士升次子。性格刚直豪爽,不善应答。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授南都兵部职方主事,后升吏部郎中,处理军政事能剔除旧弊,阻止宦官干扰,名孚众望,南都称“健决郎”。后改任文选郎,荐黄道周等70人,皆国内名士。后升广东按察司佥事,不久终养归里。著作有《南园...[详细]